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妇幼保健院(476900)姜艳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男女比例为30∶44;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9.4±4.7)岁。另取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其中男女比例为32∶42,年龄6~87岁,平均年龄(60.5±4.2)岁。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分布均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方法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空腹血糖检测方法为已糖激酶法,所用仪器设备为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用试剂均由宁波美康生化制剂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标准 测定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指数,并统计实验组冠心病、视网膜病变、脑血管事件、脂肪肝、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1 两组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s)
附表1 两组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s)
注:两组数据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n) 空腹血糖指数(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 74 5.16±1.77 5.02±1.33实验组 74 10.13±2.95a 8.31±1.27a
附表2 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不同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n,%)
2.1 两组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见附表1。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的高(P<0.05)。
2.2 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不同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见附表2。实验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的患者,P<0.05。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迄今为止尚未得以明确[1][2],糖化血红蛋白(HbA1c)现阶段被认为是血糖达标的金标准[3],其检测水平对临床诊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有更好的指导作用。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患者2~3月前血糖平均指数有切实的反映,准确度更高,也更具代表性[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主要原因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蛋白非酶糖化是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缺氧情况逐渐恶化,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视网膜病变也与糖基化以及脂质过氧化等其他蛋白修饰存在关联。附表2数据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的患者(P<0.05),提示临床应合理控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数,以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测定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明确糖尿病早期诊断,对临床监控糖尿病并发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更要加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