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新义, 曹 园, 于士军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组成及评价
柴新义, 曹 园, 于士军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为了解和开发九龙峰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采用随机路线法对该地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有大型真菌84种,隶属于3纲,7目,21科,42属,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和红菇科(Russul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分别占20.24%、16.67%和16.67%。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和栓菌属 (Trametes),分别占14.29%和9.5%。按照生态习性分土生菌47种,占55.95%,木生菌37种,占44.05%,外生菌根菌10种,占11.90%。按经济价值分为食用菌30种,占35.71%,药用菌27种,占32.14%,食用兼药用大型真菌11种,占13.10%,毒菌6种,占7.14%。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态分布;经济价值;综合评价
大型真菌又称蘑菇或蕈菌,是菌物中具有大型子实体的一类真菌,因其在食用、药用、食品保鲜、生物防治与环境保护中均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而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1-5]。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森林环境中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6-10],据统计,森林中的大型真菌种类占总数的80%以上,可见,野生大型真菌的分布与土壤、气温、降水量所控制的植物关系密切[11]。九龙峰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黄山山脉主峰西侧,长江一级支流青弋江源头,地处东经117°58′~118°04′、北纬30°04′~30°08′之间,东与黄山风景区的兴岭交界,南以主山脉为界与黟县接壤,西北与黄山区贤村乡和郭村乡毗邻。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大、湿度高、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等,林下阴暗潮湿,存在大量朽木和枯枝落叶物,这种优越的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大型真菌种类。然而,至今未见关于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方面的文献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对该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期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当地野生大型真菌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采取随机路线法对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等植物群落内的野生大型真菌进行调查。鉴于大型真菌的繁殖与气温和降雨量具有密切关系,作者采集大型真菌的季节主要集中在7-9月份,其余季节零星采集。采集时按一定层次进行观察、寻找,如草层、落叶层、枯枝、树木等。发现菌株后先摄像,再详细记载大型真菌的形态、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相关生态数据及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日期等相关内容[12]。木生真菌需要用枝剪或手锯将子实体连同基质一起采集。对于肉质、胶质、蜡质等类型的样本,采集后,先拴上号牌,再用报纸作成漏斗形的纸袋分别包装(其容积随标本大小而定)。如采到稀有、珍贵或容易损坏的标本,则放入硬纸盒内,周围填充洁净的脱脂棉或植物茎叶,并在盒壁上留些孔洞,以利通风。必要时需制作孢子印以备鉴定。记录完成后将标本及时烘干保存。
依据每份标本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生活习性等进行种类的鉴定。若需要微观形态观察时,则用体积分数为 4% NaOH溶液作悬浮剂进行样品处理,用显微镜或电镜观察,记录孢子大小、表面特征、担子大小、菌褶菌髓特征、囊状体、菌盖表皮菌丝特征等[7]。最终,依据文献资料对所采标本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标本的科名、属名和种名[11,13-19]。
根据大型真菌的生态习性及经济价值分别进行归纳统计。在此基础上,对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
九龙峰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组成见表1。由表1可知,保护区有野生大型真菌84种,隶属于3纲,7目,21科,42属。按照出现的大型真菌种数≥10个种的科作为优势科来统计[20],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分别占20.24%、16.67%、16.67%。种数(包括种下等级) ≥5个种的优势属有 2个,即红菇属(Russula)和栓菌属(Trametes)共有大型真菌20种,占调查总数的23.81%。
按照生态习性归类,本地区分有土生菌(含草地、粪、石壁)47种,占55.95%,木生菌(含枯枝落叶)37种,占44.05%,其中外生菌根菌10种,占11.90%。
依据经济价值归类,其中食用菌30种,如浅灰白蘑菇(Agaricusdevoniensis)、毡毛小脆柄菇(Psathyrellavelutina)、白菇(Russulalacteal)等,占35.71%;药用菌27种,如云芝(Coriolusversicolor)、毛云芝(Coriolushirsutus)、血红栓菌(Trametessanquinea) 等, 占32.14%;食用兼药用大型真菌11种,如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strobilaceus)、黄干脐菇(Xeromphalinacampanella) 、正红菇(Russulavinosa)等,占13.10%。另外,毒菌6种,如红托鹅膏(Amanitarubrovolvata)、大青褶伞(Chlorophyllummolybdites)、黄裙竹荪(Dictyophoramulticolor)等,占7.14%。除此之外,尚有26种大型真菌经济价值未明,占30.95%。
通过对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大型真菌种类丰富,根据其经济价值将大型真菌分为食用菌、药用菌、食用兼药用真菌、外生菌根菌和毒菌等不同类别。
表1 安徽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组成,生态分布及经济价值状况Table 1 Composition,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value of macrofungi in Jiulong natural reserve of Anhui Province
续表
续表
2.2.1 食用菌 食用菌系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可供人们食用的一类高等真菌的总称。有些本身就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的食品,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食用大型真菌30种,约占35.71%。该地区食用菌的种类大多数集中于红菇科(8种,26.67%)和白蘑科(5种,16.67%),如黑紫红菇(Russulaatropurpurea)、白菇(Russulalactea)、沼泽红菇(Russulapaludosa)、血红菇(Russulasanguinea)、正红菇(Russulavinosa)、安洛小皮伞(Marasmiellusandrosaceus)、栎小皮伞(Marasmiusdryophilus)等。此外,很多种大型真菌,如鬼伞、马勃、牛肝菌等,可以用现代发酵技术培养它们的菌丝体制作调味品。
2.2.2 药用菌 大型真菌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许多种类会产生一些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目前,中国药用大型真菌有500余种,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繁殖菌丝体来加工制药[11]。临床上,通常利用菌体或是利用从菌体中分离出来的有效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应用。经调查发现该地区药用真菌有27种,占32.14%,其中马勃科(Lycopereaceae)和灵芝科(Ganodermataceae)为优势科。如马勃(Lasiosphaerafenzlii),头状马勃(Calvatiacraniiformis)和树舌(Ganodermaapplanatum)等。
2.2.3 食用兼药用真菌 经调查发现该地区有食用兼药用大型真菌11种,占调查总数的13.10%。例如,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为大多数人们所熟知,它是一种食用兼药用的大型真菌,其营养成分与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相似,素有“树上海蜇皮”之美称,质地脆滑,清新爽口,是一种传统的山珍。目前,毛木耳在我国已进行人工栽培。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的粗纤维含量较高,这些纤维素对人体内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是现代人的保健食品。另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并且在耳背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抗癌物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2.2.4 外生菌根菌 本次调查发现植物外生菌根菌8种,如鸡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strobilaceus)、绒粘盖牛肝菌(Suillustomentosus)等,约占9.52%。这种具有共生共栖作用的菌根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仅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及树木的生产量,而且还能提供一定数量的美味食用菌。可见,外生菌根菌在育苗、营林、食用菌培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2.5 毒菌 调查发现毒菌6种,集中分布于红菇科(Russulaceae)和鹅膏菌科(Amanitaceae)。毒菌主要有毒红菇(Russulaemetica)、红黄红菇(Russulaluteolacta)、红托鹅膏(Amanitarubrovolvata)、长条棱鹅膏菌(Amanitalongistriata)、大青褶伞(Chlorophyllummolybdites)、黄裙竹荪(Dictyophoramulticolor)等,约占调查总数的7.14%。毒菌表现出来的应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21-23],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通过对安徽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大型真菌84种,隶属3纲,7目,21科,42属,种类较为丰富,其中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红菇科(Russulaceae)在该地区占据优势。将该地区的调查结果与安徽琅琊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状况[20]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两区大型真菌在优势科的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两者均具有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和红菇科(Russulaceae)等3个相同的优势科,相似率达75%,主要原因可能是两地区同处于安徽省境内,气候、降水、温度、植被等环境因素较为接近,使得两地区之间大型真菌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差别。另外,将调查结果同赵东岳等[24]对辽宁省沈阳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沈阳地区是以牛肝菌科(Boletaceae)为优势科,而且该地区出现了部分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尚未发现的种类,如角质木耳(Auriculariacornea)、粉迷孔菌(Daedaleabiennis)、蹄形干酪菌(Oligoporustephroleucus) 、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granulatus)、毛柄库恩菇(Kuehneromycesmutabilis)等许多种类,未发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沈阳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温度、降水量、植被类型等环境条件与安徽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存在较大差异所致。由此可知,中国各地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存在一定差异,本次对九龙峰大型真菌资源的调查结果可为菌物研究工作者了解皖南山区大型真菌资源状况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由于大型真菌的生长与气候、温度、降雨量、植被类型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大型真菌发生的种类有所不同,而本研究采集大型真菌的季节主要集中在2014年和2015年的7-9月份,其余季节零星采集。因此,尚需进一步的连续补充调查研究,以彻底查清该区大型真菌的组成及其生态分布特点。鉴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丰富该地区的大型真菌资源,可考虑适当引进一些该地区尚未发现或者没有的野生珍稀种类。
[1] 李林玉, 金航, 张金渝, 等. 中国药用真菌概述[J]. 微生物学杂志, 2007, 27(2):57-61.
[2] 柴新义, 于士军, 张微微, 等. 食药用大型真菌抗氧化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J]. 食品与机械, 2016, 32(1):125-129.
[3] 崔福顺, 李官浩, 林石哲. 美味牛肝菌提取物对延边黄牛肉保鲜作用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14, 30(6):120-123.
[4] 王伟, 牟圆圆, 黄伟. 葡萄灰霉病生防拮抗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J]. 食品与机械, 2013, 29(6):191-196.
[5] 安鑫龙, 周启星. 平菇菌丝体对Cd、Pb 及其复合污染的生长与富集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28(7):630-633.
[6] 张家辉, 杨蕊, 饶东升, 等.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6(6):74-78.
[7] 周均亮, 李杉, 苏胜宇, 等. 西藏林芝和昌都地区不同植被下大型真菌生态分布[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8(4):91-96.
[8] 王术荣, 王德利, 王琦, 等. 西藏东南高寒森林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J]. 菌物学报, 2016, 35(3): 279-289.
[9] 李付杰, 张 丹, 沈 飞, 等. 四川海螺沟风景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及评价[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4, 20 (2) : 249-253.
[10] LOPEZ-QUINTTERO C A, STRATSMA G, FRANCO-MOLANO A E. Macrofungal diversity in Colombian Amazon forests varies with regions and regimes of disturbance [J].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2012, 21: 2221-2243
[11]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2] 柴新义, 张彬, 汪美英, 等. 安徽琅琊山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2): 217-221.
[13] LARGENT D, JOHNSON D, WATLING R. How to identify mushrooms togenus Ⅲ:microscopic features [M]. Eureka: Mad River Press Inc, 1977.
[14] DESJARDIN D E. Higher fungi (biology 800): lecture handouts and laboratory exercises [M]. San Francisco: Privately Published, 1993.
[15] 刘旭东. 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16] SINGER R. The agaricales of modern taxonomy [M]. 4th ed. Koenig Sternm: Koeltz Scientific Books, 1986.
[17] KIRK P M, CANON P F, MINTER D W.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M].10th ed. Egham: CABI Europe-UK, 2008.
[18] 戴玉成, 周丽伟, 杨祝良, 等. 中国食用菌名录[J]. 菌物学报, 2010, 29(1) : 1-21.
[19] 戴玉成, 杨祝良. 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J]. 菌物学报, 2008, 27( 6) :801-824.
[20] 柴新义, 许雪峰, 汪美英, 等. 安徽琅琊山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13, 33(7):2314-2319.
[21] KOBAYASHI Y, TATENO H, DOHRA H, et al. A novel core fucose-specific lectin from the mushroom Pholiota squarrosa [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2, 287(41):33973-339782.
[22] KIM K H, SANG U C, KANG R L. Gymnopilin K: a new cytotoxic gymnopilin from Gymnopilus spectabilis [J]. Journal of Antibiotics, 2012, 65(3):135-137.
[23] 田慧敏, 刘铁志, 段永平, 等. 内蒙古大型真菌毒菌物种多样性及药用价值[J]. 中国食用菌, 2015, 34(2):5-9.
[24] 赵东岳, 张涤非, 侯乐, 等. 辽宁省沈阳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J]. 食用菌学报, 2009, 16(1): 76-80.
CompositionandevaluationofmacrofungiresourcesintheJiulongnaturalreserve
CHAI Xinyi, CAO Yuan, YU Shijun
(School of Bi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 Chuzhou College, Chuzhou 239000,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utilize the macrofungal resources in the Jiulong natural reserve of Anhui Provinc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random route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made. A total of 84 macrofungal species were recorded, belonging to 42 genera, 21 families, 7 orders and 3 classes. The dominant families were Polyporaceae (17 species, 20.24%), Tricholomataceae (14 species, 16.67%), and Russulaceae (14 species, 16.67%).RussulaandTrameteswere the dominant genera of macrofungi resources in the Jiulong natural reserve, representing 14.29% and 9.5% of macrofungal specie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ir ecological habitats, they were categorized into humicolous (47 species), lignicolous (37 species), ectomycorrhizal (10 species), representing 55.95%, 44.05% and 11.90%,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ir economic values, there were 30 edible species, 27 medicinal species, 11 edible and medicinal species, 6 poisonous species, representing 35.71%, 32.14%, 13.10% and 7.14%, respectively.
Jiulong natural reserve; macrofungi;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economic valu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2016-08-23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KJ2015A239);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资助项目(CXTD201506)
柴新义(1978-),男,安徽萧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菌物资源及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
1000-2340(2017)04-0547-07
Q939
A
(责任编辑:朱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