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雷,刘鹏凌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安徽省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分区特征
肖 雷,刘鹏凌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良演化状态,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县域尺度,从土地、人口、经济3个子系统出发,对安徽省农村空心化程度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农村空心化地理分区明显,皖北片区基本由中低度空心化区县覆盖;皖中片区集中表现为农村中度空心化特征;沿江片区,皖南片区,皖西片区较高空心化现象明显。同时,提出整治闲置、废弃土地,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分区特征;安徽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普遍提高,经济快速增长,农村开始出现劳动力剩余与资金剩余并存的现象[1]。与其相对应,乡镇企业开始兴起,民工潮逐步形成,农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受城市户籍门槛限制,部分经济状况好转的农户纷纷对其住宅进行翻新或新建,在乡村建设规划和管理不健全的情形下,较多村庄住宅出现无序粗放式扩张。随着农村人口非农化转移加速,“人走屋空”“宅基地闲置废弃”现象日益加剧,农村“空心化”问题开始显现。国内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乡村聚落空心化现象。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向外围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聚落中心空废、环境恶化的一种不良演化过程,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地域系统表现出的特殊形态,包括农村土地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基础设施空心化和产业空心化[2-5]。在空心村形成原因及机制方面,王成新等[6]以山东省新泰市北公村为例,指出村落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经济发展迅速和观念意识落后、新房建设加速和规划管理薄弱是村落空心化的内在机制。王国刚等[7]认为空心村是在内核推动力,外援拉动力,系统突变力的主导驱动下形成。也有学者表示,农村聚落外扩内空,农民住房建新不拆旧等导致的土地浪费是由土地权利配置不当所致[8]。在空心化表现及负面影响研究方面,戴桂斌[9]认为经济空心化,人才空心化,治理空心化,文化空心化是农村空心化的表现。空心化对农村社会的负面影响表现在造成村庄土地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困难,基层组织虚置,公共服务供给不完善等方面[10]。在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评价方面,杨忍等[11]对中国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地域分区,将全国分为10个农村空心化大区以及长三角平原丘陵空心化稳定区等47个亚区。杨忍等[12]又测度了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该地区空心化程度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耦合关系。还有学者对农村空心化程度与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性研究[13]。此外,在农村空心化整治与调控方面,相关学者提出了城镇化引领型、中心村整合型和村内集约型等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通过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改善农村经济逐步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14-16]。目前,基于宏观尺度的研究较多,微观视域内的成果较少,研究对象多为全国农村地区,局部地域系统内的研究成果少见。在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分区评价研究方面,对省域范围内的研究较少。安徽省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农村空心化问题比较突出。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皖北、皖中、皖南及皖西差异明显,农村空心化程度及特征也不尽相同。本研究基于县域尺度对安徽省农村空心化程度进行综合测度,得到高度空心化、较高空心化、中度空心化、较低空心化、低度空心化等5个等级,并明确不同区域特征,以期为安徽省农村空心化整治决策提供参考。
根据农村空心化形成机理及内涵,从土地、人口、经济3个子系统出发,综合测度安徽省农村空心化程度。在评价指标的选取过程中,主要参考了杨忍等[17]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具体的指标计算方面,本研究进行了改进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计算宅基地利用转型度和粗放利用度等指标时,采用末期与初期的比值计算,能反映出计算期内农村空心化的整体水平,测算结果稳定,规避了陈秧分,黎磊等[11-13]前人采用固定时点的静态数据计算从而使结果具有偶然性的缺陷;二是用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代替了之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指标针对性更强。在具体计算方法上,用农村居民的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变换情况反映农业发展状况,较单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能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土地子系统包括3项评价指标,分别为村庄相对扩散度、宅基地利用转型度、宅基地粗放利用度。村庄相对扩散度反映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相对于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如果值大于1,说明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扩散快于农村人口增长,宅基地利用粗放,反之,值小于1说明农村宅基地有集约利用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受到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从长期看,宅基地在新增建设用地中的占比由高到低,逐渐下降到一个稳定值[18]。宅基地利用转型度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模,若数值大于1,说明宅基地在农村建设用地中比例增大,空心化程度较高,今后土地整治的潜力较大。不同地区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因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而存在差异[19],基于这种差异,利用末期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和县市宅基地利用标准的差值比上初期的差值来反映宅基地粗放利用度。
表1 安徽省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hollowing degree in Anhui province
续表Continuing table
人口子系统包括2项指标,分别是村庄人口中心度变化系数、村庄人口有效转移度。村庄人口中心度变化系数反映村庄相对集聚程度,其值越大,说明村庄内人口越集中,对应较低的空心化。通过户籍城镇化率大小的变化来反映农村人口的有效迁移,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度较低的县域内对应较高的空心化水平。
经济子系统包括3项指标,分别是农民收入水平变化系数、农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的农民新建或扩建宅基地的欲望更强烈,这部分农民比例越多,农村宅基地扩张趋势愈明显。农业发展水平指标考察农民农业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的变化,若占比减小,说明农业比较优势减弱,农民非农就业趋势扩大,空心化程度较高。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反映二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变化情况,从另一方面体现农民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越快,说明农民非农化数量越多,相应地,农村空心化程度愈高。
将安徽省分为16个市区(地级市中不包括辖县在内的城市行政管辖区)和62个县(包括县级市),共78个样本。考虑到土地利用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2007年为基期,2014年为末期。乡村人口,村委会个数,城镇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08年和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经整理计算得到。各县的建设用地面积,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来源于2008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各县市宅基地利用标准根据《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土地管理条例》、各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整理得到,其中蚌埠市辖区在地理位置上,分属淮河南北两侧,宅基地用地标准取淮河两侧标准值的平均值。
1.3.1 数据处理 依据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指标数据的可对比性原则,在正式评价之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各指标数据间量纲的影响。常用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有极值法和标准化法(Z-score),文章根据数据特点采用极值法处理。
正指标计算公式:
(1)
负指标计算公式:
(2)
1.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1~9标度方法,根据已有数据资料和专家意见对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通过计算,其一致性检验值(C.R.)均小于0.1,由此判断所构造矩阵合理,计算得出的权重可靠。最终权重确定结果如表1所示。
1.3.3 评价综合得分 农村空心化评价综合得分是通过标准化后的数据与指标权重的乘积求和得到,即每个样本的每个数据乘以该项指标对应的权重值,最终将该样本对应的所有乘积和相加。
(3)
在村庄相对扩散度,宅基地粗放利用度,村庄人口有效转移度变化系数,农业发展水平等8项指标的综合作用下,最终测算出安徽省各区县的评价得分值。根据得分值分布范围[0.307 1,0.790 7],利用ArcGIS10.0软件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0.3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0.80),分别对应农村空心化程度的低度空心化,较低空心化,中度空心化,较高空心化,高度空心化,结果如图1所示。在国土面积上,中度空心化地区面积占比最高,占全省总面积的42.48%,其次是较高空心化地区,占比36.72%,高度空心化地区比例最小,为1.38%,低度空心化和较低空心化地区占比分别为5.54%、13.88%。
1)低度空心化地区。评价值在0.35以下,集中于明光市、亳州市市区、池州市市区、蚌埠市市区。2)较低空心化地区。该区对应11个区县,分布在皖北、皖中片区以及皖南片区中的宣城市市区,分布相对零散。3)中度空心化地区主要集中在皖中和皖北地区,皖南,皖西地区也有部分区县分布。这些地区村庄相对扩散度和宅基地利用转型度较高,经济评价子系统得分值也较高。4)较高空心化地区。从图1可以看出,该区主要集中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以及皖西北部分县区。5)高度空心化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评价综合得分最高的是铜陵市市区和芜湖市市区。
图1 安徽省农村空心化程度分区Fig.1 Partition of rural hollowing in Anhui Province
如图1所示,安徽省县域尺度上的农村空心化程度由于受到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流动等多种因素作用,地区差异明显。总体来看,高度空心化和较高空心化地区,农村空心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不减反增”的现象突出;二是农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逐年递增,其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城镇化率。而农村空心化程度较低的区域,主要特征表现在:农业仍然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农村宅基地相对集中,宅基地利用节约集约度比较高。1)亳州市市区、蚌埠市市区等低度空心化地区,一方面,其人口数在全省各县市中处于领先水平,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们的节地意识强,村庄相对扩散度小。另一方面,当地产业较单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薄弱,给农民提供非农就业的机会少,城乡统筹发展缓慢。2)较低空心化地区在土地评价子系统和经济评价子系统中得分值较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高。因此,农民进城建房的能力不足,“两栖占地”现象较少,空心化程度较低。3)中度空心化地区一部分以皖北部分县区为代表,地势平坦,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村土地加速流转,农业比较收益较高;另外一部分以皖中片区为代表,该地区受省会城市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经济评价子系统得分值较高。该区域内农民大多积累了一些资本,建新宅的意愿强烈,农村宅基地扩张的趋势明显,空心化处在兴盛阶段。4)较高空心化地区主要集中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以及皖西北部分县。一方面,山区地势高低起伏,土地细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农业增收受到限制,大多农民被迫流入外地从事非农行业,村内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小孩,宅基地空置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农民经济实力的增强,但进城落户的愿望难以实现,转而发展为回乡扩建或新建住宅,导致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度较低,此阶段正是农村空心化发展的稳定阶段。5)高度空心化地区主要包括铜陵市市区和芜湖市市区,这两地均处在长江沿线,是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区域。该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资金要素相对集聚,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产业逐渐实现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部分农民利用剩余资金扩建或新建了住宅,今后此区域人口转移将进入平稳阶段,伴随村庄整治效用的显现,农村空心化将进入衰退阶段。
1)安徽省农村空心化地理分区明显。皖北片区基本由中低度空心化区县覆盖;皖中片区集中表现为农村中度空心化特征;沿江片区,皖南片区,皖西片区较高空心化现象明显。从国土面积上看,中度空心化地区面积占比最高,其次是较高空心化地区,高度空心化地区比例最小,低度空心化和较低空心化地区占比居中。
2)安徽省农村空心化是土地、人口、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空心化程度的高低与土地利用特征、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结构关系密切。并且农村空心化程度不同的地区在土地利用、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方面有明显差异。
农村空心化整治关系到农村可持续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发展需要和农民意愿,依照规划,分类分区,统筹推进的原则进行,具体建议如下:1)皖北地区人口密集,耕地集中,空心化程度处于中低阶段,可考虑将耕地边缘零散分布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农民住宅重新规划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皖中地区多数区县处于农村空心化中期阶段,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对耕地的依赖性相对弱化,落户城镇的愿望较强。当地政府应该发挥好服务作用,健全宅基地退出机制,整治闲置,废弃土地。3)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人多地少,村落比较密集,生态环境良好,未来可以依托其地理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和旅游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和打造休闲农业体验区。4)沿江片区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未来可以引进城市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民集约用地的意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城乡发展。
[1]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 城市规划,2001,25(6):8-13.
[2]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 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3] 崔卫国,李裕瑞,刘彦随.中国重点农区农村空心化的特征、机制与调控: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J]. 资源科学,2011,33(11):2014-2021.
[4] 雷振东.乡村聚落空废化概念及量化分析模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4):421-424.
[5] 刘祖云,武小龙.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殊途而同归:基于研究文献的理论考察[J].行政论坛,2012 (4):82-88.
[6] 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2005,25(3):3257-3262.
[7] 王国刚,刘彦随,王介勇.中国农村空心化演进机理与调控策略[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1):34-40.
[8] 刘远风.土地权利与农村空心化治理: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 经济学家,2014(5):63-69.
[9] 戴桂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治理[J]. 商业经济研究,2015(35):99-101.
[10] 刘永飞,徐孝昶.产城互融视阈下的农村“空心化”治理[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5):108-112.
[11] 杨忍,刘彦随,陈秧分.中国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分区[J]. 地理研究,2012,31(9):1697-1706.
[12] 杨忍,刘彦随,郭丽英,李玉恒.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181-190.
[13] 黎磊,任平,高勇.绵阳市县域城镇化与农村空心化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5):728-734.
[14] 陈玉福,孙虎,刘彦随.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J]. 地理学报,2010,65(6):727-735.
[15] 李周,任常青.农村空心化的影响、原因与对策[N].人民日报,2013-02-03(5)
[16] 王海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J]. 农村经济,2005(9):21-22.
[17] 杨忍,刘彦随,陈秧分.中国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分区[J]. 地理研究,2012,31(9):1698.
[18] 龙花楼.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J]. 地理学报,2006,61(10):1093-1100.
[19] 宋伟,陈百明,陈曦炜.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8):1-5.
ComprehensivemeasureandpartitionfeaturesofruralhollowinginAnhuiProvince
XIAO Lei, LIU Pengling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Rural hollowing is a unhealthy state of rural regional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t affects the sustainabl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unty scale,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measures the degree of rural hollowing in Anhui province from land,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rural hollowing in Anhui Province was significant. The north of Anhui province is basically at a middle or low level. The central area of Anhui provinc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iddle level. High rural hollowing is mainly found in the south and west of Anhui province, also in the area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regulating idle, abandoned land, exploring new mechanism of land circulation, developing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 and improving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re put forward.
rural hollowing; comprehensive measure; partition features; Anhui
2016-08-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YJC790174)
肖 雷(1993-),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1000-2340(2017)04-0597-06
F 320.3
A
(责任编辑:马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