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月美
摘 要: 职称评审是关系教师个人发展及高职院校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的重点工作,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职称评审量化评分体系,实施职称量化评审模式,既能为高职院校全面高效的选拔优秀人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又有利于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与有序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称评审 量化评分
职称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高校教师身份标识,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将职称序列等级作为教师岗位工资、课题项目申报、创先争优评选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挂钩的重要衡量指标。职称评审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实践等综合能力的考核与评价。职称评审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队伍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激励机制的基础,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优化配置、完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建立健全一套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职称评审量化评分体系,全面客观地综合考评教师专业技能与业绩成果,逐渐成为各高职院校探索与创新职称评审改革模式的新思路。
一、实施职称量化评审模式的必要性
1.职称量化评审模式可量化展示教师的业绩成果,引导作用强。
近年来,某些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受到广大职称申报教师的热议。某些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侧重学历资历、论文课题,而弱化了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及岗位贡献等方面的考评,其根本原因在于科研课题、论文论著成果可直接显现在项目等级或成果数量上,教育教学效果及成果难以数量化的具体呈现,导致部分教师误把教学工作量当成教学考核,在教学工作上的付出及贡献度明显下降,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过于关注申报教师职称材料中的数量信息,如课题数量、论文篇数等,而忽视这些业绩成果的内涵与质量,导致教师唯数量论,认为业绩数量越多越好,成果“精品”意识不够。职称评审结果直接关系教师的切身利益,通过实施职称评审量化评分模式,设置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教学业绩成果等量化考评指标与权重,使其与科研业绩成果比例相当甚至更高,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愿意并且专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学方面取得更多业绩成果,并通过量化考评体系得以显性展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亦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2.职称量化评审模式可增加评审过程的公开透明度,减少群体矛盾,科学合理地选拔优秀人才。
当前各高职院校实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多是采取校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照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资格条件,对申报教师的职称材料进行简要、粗放式的审阅后进行定性评价,而后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由专家票决最终推荐人选。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引进高学历教师数量日益增多,大大缩短了教师职称晋级申报年限,导致同一年申报职称教师数量越来越多,各高职院校受岗位设置比例的限制,每年可推荐人员指标数有限,使得当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呈现白热化趋势。面对如此紧张激烈的职称评审现状,现行的职称评审方式的科学性及严密性都有待商榷,职称评审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评审前拉关系、走人情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高职院校为减少矛盾,存在论资排辈现象,评审结果常常受到校内教师的质疑,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施职称量化评分模式,对参评教师的学历资历、教学成果、科研业绩等进行量化评分,并将量化结果在全校公示,从而提高职称评审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量化評分结果作为专家评审委员会的票决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推荐人选多为量化评分排名靠前的教师,评审结果更为教师信服。同时,后续拟申报职称的教师及青年教师可对照本人及他人的量化评分之间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引导青年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打破论资排辈现象,有效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青年教师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3.职称量化评分模式可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促进人才队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
职称评审工作作为高职院校每年例行的常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繁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审工作由人事管理部门重点承担,负责同志往往疲于应付各类职称材料,工作效率低下,教学及科研管理部门主要对申报教师材料进行定性审查,二级院系的职称考小组更多地流于形式。且在专家评审环节,评委要在有限时间内审阅完所有参评教师的申报材料,难免有走马观花之感,很难深层次、全面、客观地评价申报教师的真实水平,导致评审专家耗时耗力,评审结果不一定科学公平。实施职称量化评审模式,可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办公,促进各部门有效利用现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充实更新各类信息数据,如人事信息系统可直接审核汇总参评教师的学历资历等基本信息,教学管理系统可审核教学工作量、教学成果、奖惩项目等,科研管理系统可审核教师各类科研业绩成果。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共同生成参评教师的综合考评分值,既全面科学的评价教师业绩成果,又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
二、职称量化评分体系的指标构成及具体内容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经贸学院)自2014年开始对本校的职称评审工作进行改革,并于2015年在全校范围内正式实施职称评审量化评分模式,推进职称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引导校内教学、科研、教辅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在注重教学质量、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协调发展。
1.量化评价指标设计及权重分配。
根据教师岗位类别,江苏经贸学院将参加职称评审教师分为专任教师系列和其他系列两类教师分别进行考评计分。专任教师系列指参评教师系列职称的专职教师,其他系列包含教育管理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技术及其他专技系列的教师及管理人员。专任教师系列一级评价指标为学历资历、教学工作考核、教学成果和科研业绩四项,赋予权重分别为0.1、0.2、0.3和0.4。其他系列一级评价指标为学历资历、工作质量考核和科研业绩三项,赋予权重分别为0.1、0.5和0.4。
2.学历资历考核。
学历资历作为教师参加职称评审的首要基本条件,在职称量化评分体系中占据10%比重,主要通过两方面加以考评计分:一是学历学位积计分,对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安不同分值计分,学士学位及本科以下学历教师不计分。二是对任职年限每超过申报高一级职称必需的基本年限进行累计计分。学历学位计分与任职年限计分的加总即为学历资历总分值,既注重校内教师的学历结构,又兼顾教师的年龄结构。
3.教学工作考核。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教学工作考核分为教学工作量考核和教学质量考核。教学工作量考核根据近五年教师累计教学工作量超过教师基本工作量的增量进行核算计分,并设置最高分上限。教学质量考核按教师近五年教学质量考核平均分计。教学工作考核既包含教师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考评,并对超工作量教师额外给予加分,又包含对教师教学质量效果的考评,对促进教师专注教学、潜心育人有积极导向作用。
4.工作质量考核。
工作质量考核主要针对其他系列教师所包含各类教师的岗位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方法由各总支组织参评人员所在单位部门领导及同行群众分别进行测评计分,取二者平均分的加总值。工作质量考核将高职院校职称评审过程中涉及的难以量化的常规岗位工作内容,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予以赋分,既对广大教师在日常本职岗位上的默默付出予以肯定认可,又为非专任教师系列参评教师的工作业绩给予显性的量化计分。
5.教学成果考核。
教学成果考核将专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的荣誉成果分为综合项目、个人获奖及指导学生获奖三项进行考评计分。综合项目包含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任务及成果,按国家、省、校级等不同等级类别及个人排名赋予相应分值。教师个人获奖项目包含教学成果奖、教学技能大赛、微课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各类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成果,根据获奖级别及个人排名予以赋分。指导学生获奖项目即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毕业设计、创新实践项目等方面取得的荣誉成果进行相应赋分。教学成果考核突出专任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业绩考评并量化呈现,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付出与贡献。
6.科研业绩考核。
此项考评指标是对教师的科研课题、论文论著、发明专利等科学研究成果按项目级别和个人排名进行考评计分。科研业绩考核将原有的职称评审中科研成果的数量统计改为兼顾科研数量与质量的科研业绩分值,更加科学地体现教师的综合科研水平。
三、职称量化评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1.数量与质量有机融合,全面考评教师综合素质和业绩成果。
江苏经贸学院实施的职称评审量化评分体系指标设计全面,考评内容涵盖教师主要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内容,科学评价教师业绩成果,正确处理教学工作量与教学效果的关系、论文课题数量与成果级别的关系。在教学工作量考核中设置基本教学工作量计分下限和超工作量加分上限,在督促教师主动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时,既控制总量又保证质量。在教学质量考核中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维度综合考评方法,客观真实展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成果评价中全面包含教师参与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资源库建设等任务,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情况、教师个人专项荣誉、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项目的获奖成果等,既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又呈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取得的显著成绩。在科研业绩成果考评中兼顾科研数量和质量,对教师任现职以来在省级普通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设置5篇上限,超过限制多发表的期刊论文一律不计分,并适当提高核心期刊、sci论文的分值,鼓励教师在本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发表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2.合理设置指标权重,突出关键指标,凸显政策导向作用。
职称量化评分指标确定后,为各指标设计权重比例成为重中之重。科学设置量化评分指标权重,配以合理的各指标项赋分标准,综合评价教师的教科研业绩,就能有效发挥职称量化评分体系的指挥棒作用。江苏经贸学院在职称评审量化评分体系指标权重设计中适当提高教学业绩成果比重,占量化总分值的50%,相应地稍稍缩减科研业绩成果比重,占40%。该权重比例的设计,旨在全校范围内引导专任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在崇教学、重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深层次的教学改革研究。为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专业与课程建设,积极投身教学实践,江苏经贸学院将专业建设、资源库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建设、规划(精品)教材建设等内容纳入职称量化考评范围,并适当提高指标赋分标准。在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个人荣获专项奖励及指导学生获奖等指标赋分标准中,大幅度提高国家级、省级项目分值,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高水平的专业实践大赛项目评比。通过实施职称量化评审模式以来,江苏经贸学院近年来在教学成果奖、各级各类教师技能大赛及学生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国家级、省级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显著增加,不仅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以锻炼和提升,而且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正确处理量化考评与专家评审的关系,做到量化但不唯分。
近年来江苏经贸学院虽已全面实施职称量化评审模式,但专家评审委员会依然是职称评审工作的真正主体,职称评审推荐人选依然由专家票决产生,量化评分的汇总分值排名作为职称申报教师客观评价的量化表现,不能成为职称评审工作的全部。如果唯分值排名确定推荐人选,则评审委员会的作用得不到有效体现,若评委会的票决人选与分值排名人员由较大出入,则会让教师对职称评审过程及结果有疑义,对学校量化评分體系的作用产生怀疑。江苏经贸学院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将量化评分汇总分值作为评委会评议、票决的重要参考依据,评审专家结合教师个人述职、职称申报材料审阅及参评教师各量化指标得分明细,综合评价参评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工作的成果与贡献。评委会根据量化评分汇总分值,按一定比例确定投票范围,确保最终票决人选大多为分值排名靠前的教师,且在教学、科研方面均衡发展,岗位业绩突出。江苏经贸学院通过实施职称量化评审模式,真正发挥量化评分体系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明确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职称量化评审模式为高职院校业绩突出、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提供良性竞争平台和脱颖而出的机会,引导教师术业有专攻,精于教学、潜心科研,为高职院校科学、公平、高效的选拔优秀人才提供重要依据。江苏经贸学院量化评分体系在今后的职称评审工作实践中,还应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不断适应本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力求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业技能强、科研服务水平高的双师素质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胡传坤,吴庆利,任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业绩成果量化体系构建与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2(10):118-119.
[2]雷家彬.高职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4):91-96.
[3]何美华.高职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评审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5):156-157.
[4]王咏.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J].科教导刊,2012(8):105-106.
[5]张柯.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17-19.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江苏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B-b/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