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职能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现实条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非税收入;“三公”经费
事业单位肩负着为社会提供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服务的重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内容和实现方式不断发生着重要变化,从而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限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直接影响了财务的规范化管理,也削弱了单位资金的有效利用。如何改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仍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管理效率,主要表现在:账务处理不及时;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使用不正确;会计信息漏填、错填、甚至不填;报销票据审核把关不严,存在“假票据、假业务”、“真票据、假业务”以及“真业务、假票据”现象的发生,原始凭证未注明事由,未附必要的明细材料,记账凭证数字与所附原始凭证不符,票据经手人、审批人签字不全等;未建立相关辅助账;会计账、表编制的不完整、对会计资料的装订不规范,有些凭证、账薄、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会计工作交接不及时、交接事项不完整,手续不严密等等。上述不规范事项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了管理者决策判断的准确性。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普遍不够健全,在财务監督机制中无法起到应用的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如货币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款项管理等制度,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制度不健全,合同或协议管理混乱等。二是只注重制度的制定,不注重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制度的制定走过场,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仅仅成为“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财政检查及审计部门审计的装饰品。
3.缺乏预算编制及执行约束力
预算编制和执行约束力是保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当前,事业单位主要执行零基预算的编制管理,在该基础上开展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编制,但其整体约束力仍待提高。如在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单位无法对资金进行严格约束,不能严格控制支出内容,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超支浪费现象加剧;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绩效考评机制,没有对预算编制及执行约束进行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约束效果并不明显。
4.固定资产管理不健全
当前,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类型越来越多,固定资产规模也得到了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核算漏洞也越发的显现。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未建立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及固定资产登记台账、卡片;未及时进行固定资产增减核算,未正确计提折旧造成固定资产不实;未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存制度,对已报废的、已捐赠等固定资产未定期清理,从而造成账实不符,不能真实的反映单位资产结余情况;购买电脑、相机等固定资产却让出售单位开具打印纸等耗材发票,逃避实行政府采购,且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5.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不规范
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正常职能之一,在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中存在着较多问题:未严格按照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征收,对取消和暂停征收的事业性收费项目仍违规征收,擅自减免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未足额、及时上缴国库;未严格执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制度和收费、基金和罚没收入“票款分离、罚缴分离”的规定,公款私存甚至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6.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变相超标准列支“三公”经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巧列名目,变相超标准列支“三公”经费,例如通过虚报差旅费变相发放补助,无出差审批单、无正当出差理由无真实出差事实即填写差旅费报销单进行报销,领取伙食补助费或市内交通费等;通过向单位内部餐厅或职工食堂拨付款项方式进行就餐补助;向下属单位转移招待费,长期占用下属单位公务用车等,通过变通发票方式解决一些违规违纪支出,将一些不能报销的食品、礼品、吃喝招待支出等变更名称,变通或改写成打印纸、微机耗材、办公用品、会议费或培训费等一些看似合理合规的项目进行报销,有意规避或隐瞒其违规违纪支出。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1.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严格按照核算管理制度进行,这样才能够达到会计核算目标,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首先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找到自身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其次在核算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性,从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出发全面提升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水平,定期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状况进行审核,对于一些填写不规范的凭证以及业务处理不清晰的账目要及时调整和修改,从而保证会计处理质量;最后要提升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增强核算人员的制度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证会计核算质量,为事业单位今后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内控意识,健全内控制度
要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内控意识,特别是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控建立执行的重视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使之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匹配。要严格约束内控的审批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采用各种方式做培训,提高单位的内控意识,为会计核算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要严格执行职位分离和制约,相互制约,建立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提升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安全,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endprint
3.建立综合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积极建立综合预算管理制度,保证预算工作的科学行,细化单位内部各部门项目,增强单位内部各部门预算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目标。会计预算工作应按照程序持续开展,做好预算的审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建立的综合管理制度要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实际状况,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使预算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确保预算资金的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4.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必须强化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力度,确保固定资产的高效使用;还应注重固定资产的盘活与管理,提高资产的保值增值,贯彻落实节约型、服务型的发展目标。制定高效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出固定资产确认中应参照的规范标准以及资产范畴,对资产进行报废处理、盘盈盘亏、申请购置、折旧计提等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循相关的办理流程,采用有效的审批方法,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登记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应将信息化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这对于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現实意义巨大。
5.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
(1)要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和规范单位的银行账户,确立收支专户,及时监督各项收入缴入财政专户情况及支出使用情况;完善非税收入银行代收管理办法,资金通过银行代收网点直接缴入同级财政非税收入专户,以防止转移、截留非税收入;以票控收控罚,发挥票据管理在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的源头控管作用。(2)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结合“金财”工程,对非税收入子系统各项功能进一步优化,加大执收单位与代征银行、代收单位及缴纳单位的网络建设,开发数据平台,开放导入接口,建立动态监管模式,实现业务管理与监督检查信息共享,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加强监管措施的制定,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执行有关问责制度,通过警示手段引导相关部门和单位遵守制度,规避知法犯法的行为,防止发生非税收入随意减免、应收不收、应缴不缴、滞缴拖欠、坐收坐支等现象。
6.持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1)开展教育倡廉活动,增强廉洁自律,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专题讨论、警示教育、岗位培训等方式,将廉政思想教育融入从单位负责人到基层办事人员的每一个事业单位职工,构建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法纪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机制,实现教育促廉。(2)完善制度体系,强化问责惩戒,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强化对人财物管理权运用的约束,同时,把执行制度与落实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相关文件精神,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变相超标准列支“三公”经费问题突出的,严肃问责,对有令不行、执行不严的情况进行通报、警示和教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结语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程度,从财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管理、“三公”经费支出等方面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完善、科学。
参考文献:
[1] 王翠钦.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9).
[2] 向天苾.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