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
常有老师对我说:“哎呀,越来越不知道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了!要是有个固定的模式就好了。”
一次教研活动上,我说:“老师们,如果我把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流程归纳为如下四个环节:1.破题。即解题,理解题目,抓住题眼,了解课文内容、体裁等。2.学习词语。一般是整合训练,可以同时梳理课文内容。3.朗读。长文读重点段,短文最好全读。扔掉琐碎问题,启发思考。4.表达。根据课文表达方法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大家觉得怎么样?”
大家谁也不说话,都在静静地思考。
“大家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模式上课,看收获了什么,又有什么新的困惑。下次研讨,我用这种模式上一次课,一起发现问题,总结提升。”
4月,我以五年级课文《红虾》为例上研讨课,和大家一起探讨这种模式。
破题、学习词语、朗读,课堂程序清晰明了,接着我重点和学生一块学习“插叙”,让学生寻找文中哪一部分是插叙的内容,并思考插叙是多此一举、无中生有吗?
读了插叙,学生明白:
原来凡·高因为___________所以贫穷。(尚未出名所以贫穷,一个人流落异乡所以贫穷,即使每天从事14至16小时的绘画工作却一张也卖不出去所以贫穷……)
他太穷了,竟然穷到_____________。(穷到寒冷的深夜只有一条旧毛毯;穷到只能靠咖啡和面包为生;穷到买面包都赊账;穷到要像苦力一样坚持自己的理想;穷到再交不出房租就要露宿街头了;也许还穷到不敢生病……)
我们继续对比连读,感动凡·高的伟大形象。
他尽管贫穷到自身难保,还是______。(还是对绘画充满了热爱;还是坚持自己的绘画创作,画着头顶的星空,画着脚下的麦田,画着窗外的风景;还是把那些自己爱的东西都画进画里,即使大量的绘画创作需要昂贵的材料;还是那么富有同情心;还是那么毫不犹豫地把刚刚到手还带着体温的五个法郎送给了女孩;还是为自己能给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太少而羞愧……)
我问学生:这段插叙是多余的吗?学生们纷纷回答:有了这段插叙,我们才真正领悟了凡·高的崇高品质,也才读懂了作者插叙的意图。
课后,老师们说:“我们发现,如果只是想要一種模式并不难,难的是要去发现一篇课文背后的语文知识点是什么!”
说得多好啊,我觉得自己的课没有白上。老师们终于明白,语文老师不是语言文字的搬运工,语文研讨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得到一个语文教学的固定模式,而是不断磨练自己,去发现课文真的只是个例子,我们要用这双语文的眼睛去发现例子后面的语文规律,才能真正达到用课文教语文,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洞口县文昌街道第三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