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10-23 13:10程淞彭章隆
学习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对策

程淞+彭章隆

摘要: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活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受众,学校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会则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外部环境,他们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大学生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共同影响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学生;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对策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问题

1当代大学生自身原因

1.1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大学这样一个不同于高中的轻松、自由的环境中,骤然失去了老师、家长的监督,没有了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多大学生都会突然间懒散下来,学习完全不像高中那样刻苦努力,上课走神、开小差、不认真听讲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1.2基础水平较差

在进入大学以前,学生接触法律依靠的仅仅是我们八年级和高一年级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关权利与义务的部分内容,涉及内容较为浅显,同时社会或是中小学学校针对学生开展的法制教育活动也相对较少,这势必导致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较为薄弱,难以快速的消化吸收与提高,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最终实效。

1.3心理发展不成熟

大学生处于初步迈入成年人的角色转换阶段,心理状态有别于成人与未成年人,其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一方面趋于沉稳,一方面又比较敏感,情绪容易产生波动,自控能力较差。

2学校法制教育的不足

2.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实现,但各高校有关法律知识的课程设置却略显不足,法律课程的专业性不足,单一的法制教育课程设置显然也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求;加上课程本身学时的限制,难免造成学生法律知识在一些方面的空白和在具体法律问题上的模糊不清。

2. 2缺乏实践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高校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忽视了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我国部分高校存在缺乏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的问题,理论脱离了实践,学生只知学法而不知用法,课堂上的知识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变的空洞、刻板而抽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课堂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教育成果,影响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和用法能力的提升。

2. 3社会法制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外部环境,作为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外因,大學生法制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为必将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网络的不良影响

蓬勃发展的网络己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网己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之一,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汇集了方方面面的信息,在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大量的负面信息也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现阶段大学生法制教育造成了一些障碍。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重视家庭法制教育

1 .1营造和谐家庭环境

家庭就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只有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创造民主、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感受到尊重与人性,孩子才有健康成长与优秀的可能,作为家长,应着力为孩子创造温馨和谐、有益发展的家庭环境。

1.2创造法律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家长应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充分利用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渗透性作用,一方面培养自身学习法律的兴趣,为家庭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与子女观看一些法制电视节目或者案件分析,并就一些与子女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法制意识,并拥有正确的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

1.3改进家庭法制教育方式

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法制教育过程中是科学必有方法,好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得我们事半功倍。所以在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结合现阶段时代特征,改进家庭法制教育方式,从小培养孩子“知行统一”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心理迅速由幼稚走向成熟,增强学生对网络和社会中不良风气、低俗信息的抵制和耐受能力。

2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第一,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感。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网络和社会中负面信息的抗性,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影响,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第二,培养孩子正确的生命观。从小教育孩子真诚善良,激发孩子内心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做好孩子的榜样,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为大学生法制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完善学校法制教育

学校法制教育作为家庭法制教育之后的人生第二级教育平台,承担着为青少年提供比较深入和高层次教育内容的任务,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发挥着理性、科学和专业化培养的作用,是我们整个大学生法制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4改进课堂法制教育

4.1适当增加课程学时

完善课堂法制教育的第一步,就是适当增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时,使老师可以相对详备的向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顺利完成大学生在法律常识上的扫盲任务,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法制精神、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4. 2创新教学方式

在这点上我们要尤其注意,一方面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提升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形成踊跃发言的良好课堂环境;另一方面以引导与启发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采用启发思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师生互动、课余探究、自主学习等更符合现阶段学生需求,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多样化教学形式。

4.3开展丰富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总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养成法律习惯,这就要求各高校在继续坚持以各类型的课程教学为主要教育手段的同时,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开展与之相适应却更丰富多彩、更吸引学生也更贴近生活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寓教于乐。

三、结语

总之,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并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如此方能长久有效的推动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真正将大学生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腊生,龚首,阂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11.

[2]彭美.法治化视野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与模式[J].学术论坛.20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对策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