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7-10-23 10:59李丹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培养幼儿

李丹

摘 要:大家都知道,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培养

现在大多数家庭中每个幼儿在家中都是被当作小公主或者是小皇帝,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幼儿期幼儿可塑性大,这一时期培养好习惯比较容易,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何等重要。因此,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教师在园里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经过多年的教育教育得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涵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界定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

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举例来说:一个四岁的幼儿,偷拿人家的东西,他的父母不加以纠正,那无异是一种间接的鼓励,后来他就会慢慢养成一种偷的习惯了。所以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

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形成的行为习惯不论是好是坏,都有很大的惯性力量,會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会自觉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动力定型。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以保护幼儿娇嫩的器官,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品德习惯。有利于亲社会行为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

良好的认知学习习惯。可以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启迪思维与想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园里应尽一切努力给孩子寻找学习的兴趣。只有把幼儿的兴趣调动起来,幼儿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老师所传授的转化成自己的,同时根据老师所说的加以想象,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知识。老师要善于运用游戏,帮助幼儿从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到老师所布置的游戏中来,做到由“兴趣—思考—探索—动手”的一个学习过程。培养他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勇于探索的创新思维,要使幼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主要受兴趣所影响,他们只会兴趣的东西所吸引,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们感兴趣的方向。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兴趣并加以施教,要让他们抱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活动中来,运用游戏引导幼儿无意识去思考、探索。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的老师用具体的食物来教育幼儿,帮助他们建构知识模型。如:给幼儿讲彩虹,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述,对幼儿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但如果通过老师示范,幼儿自己动手完成彩虹的形成过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什么是彩虹”同时可以联想出很多与彩虹有关的知识出来,比老师的一味讲述更感兴趣,也记得更牢固。

三、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事物所影响,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很好奇。如果没有大人的正确引导,他们就会不分好坏地模仿承认去做并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一种习惯。在农村,很多大人不太讲究卫生,自然而然幼儿也在无意识中地跟着大人学习,如果不及时矫正,长大后想矫正就很困难了,而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第二个家,老师是幼儿了解外界所引领的第一人。所以在学校,教师应何无旁代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的习惯。

四、运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

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空洞的说教,反面的嘲笑、讽刺,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都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应精心设计、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利用讲故事、看图片、现场表演等手段,让幼儿辨别情节中人物行为的是非、对错,以富有说服力的方式去引导,以生动形象的具体榜样熏陶、感染和影响幼儿。让幼儿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加深幼儿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幼儿从形象的教育中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分清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等,激发幼儿对不良行为的厌恶感,产生仿效道德行为的欲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游戏最符合幼儿的活动心理和年龄特征,所以最受幼儿喜爱,且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手段,是表现和发展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总之,幼儿教育是个细致耐心、长期的工作,我们应结合实际,不断改革,努力探索。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训练行为,形成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练之以行、持之以恒。根据具体情况,教师要把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工作,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能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2(2):79-89.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4):60-63.

[3]赵寄石.学前教育论稿[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4(3):68-91.

[4]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8-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培养幼儿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