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摘 要:本文在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现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职业技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方法给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心理健康作为中心和要旨开展的教育工作。它的基本目标是使教育对象形成对心理健康的基本认识,从自我认知上树立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的常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为我国教育方式和手段提供了新的理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作为同时传授技术和知识的教育单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较高要求,因此探索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意义重大。
一、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特点
根据招生对象的差异,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初等职业技术教育,三者呈现出相融合的趋势。由于学生个人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之学习生活中的外部因素,学生心理问题频发。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除了青年学生共有的自主性、不平衡性、社会性、动荡性、闭锁性之外,还存在着不同于同龄高中生及大学生的独有心理特点:
受职业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模式有职业化倾向。由于职业院校课程内容、训练方式的独特性质,学生常常将课堂上收到训练的知识代入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模式中去。例如,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会关注动画影视作品人物、场景形象设计的细节,而其他人则更容易被情節吸引;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对于公路铁路线路的熟悉程度显著高于常人。在学习技能和提高个人能力时,也显现出“就业导向性”,相比同龄人,对于就业和竞争更加敏感。
情绪波动大,自卑心理普遍。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绩在入学前通常不太理想,难免对于进入大学读书的同学产生羡慕的心理,加上社会公众对于职业院校还存在不理解甚至是轻视的现象,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后自卑心理更加突出。另外,职业院校中家庭状况不算优渥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许对于学习成绩有负面影响),因此经济条件上的自卑心理也广泛存在。随着对于自身和环境认识的加深,学生容易陷入自我质疑和担忧未来的困境之中。
二、职业技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一)系统化的档案跟踪
这里的档案跟踪,一方面是指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档案跟踪。现阶段常见的方法是,开学初所有学生填写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并由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判定,针对特定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但是由于学生心理状态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为了防止学生缺乏自我识别的障碍或者是对心理辅导的抗拒心理,学校应当采取定期调查心理状况的方法,即以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为限,开展问卷或其他形式的心理状况调查。并且将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记录表进行整合,便于检测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辅导老师要灵活使用学生的个人档案,在必要时候查看学生的学业记录和家庭状况,便于发掘学生心理郁结的根本原因,及时找到化解的方法。
(二)课上教育与课下辅导并行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课上的统一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在心理问题上的需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注重心理辅导中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和导师单独谈心、倾诉苦恼的机会。由于学生谈话的内容常常与不愿向他人透露的个人隐私相关,所以安静、舒适的“心理咨询室”是必要的。有条件的话,还可开设释放压力的“心理解压室”、“游戏活动室”等等。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开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通识性心理知识的传播,人数较多的课堂最为适宜,在普及基本知识的同时,为学生主动寻求心理辅导提供了条件。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
除了以心理学教师为中心的心理课程以及心理咨询之外,职业学校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向下联合校内心理健康社团及组织,一方面纠正社团组织中不当的内容,一方面经由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助教,利用学生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辅助心理健康治疗。这样做的好处是,和老师相比同学间的开导更容易消除戒备心和紧张感。另外,学校管理层也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力辅助心理教育活动,为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一来,学校内部从领导干部到心理教师再到学生主体,围绕心理教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阻力。
三、总结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具有较为普遍的心理特征,在根据这些特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以采用系统化的档案跟踪、课上教育与课下辅导并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等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还在继续,可以预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成为职业技术院校以及各大高校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
[2]许相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三级网络”体系的建构与运行[J].社会心理科学,2014(5):78-81.
[3]吴少怡,王彩霞,高媛媛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准入机制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3(5):75-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