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产业生态学着手,全面的阐述了从经典生态学理论研究到近年的研究进展,并以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规律。产业共生是产业生态学的一部分,产业共生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生态学,后来受到经济学、区域科学、组织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理论的影响不断发展。
关键词:产业生态;产业共生;生态学;演变
产业生态学的一些理论基础和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循环给共生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产业共生改变了工业发展的传统模式。本文研究了产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产业共生的研究成果和特征,发展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特征。
一、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思想起源于美国科学家Rbert Frosch和Nicolas Gallopou-los 于1989年发表在《科学美国人》上的Strastegies for Manu-factoring,文中强调工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来减少,并借此来展开产业生态学的思想,他们把生态系统原理应用在了产业系统中,使产业系统中材料循环利用,具有可持续性。自此以后,产业生态学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并开始蓬勃发展。关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环境评价和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方面。林平凡(2016)认为要提高区域的协调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应以生态环境为导向,对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路径进行重新选择,重点发展产业与生态的融合[1]。胡鞍钢和周绍杰(2014)从运行机制出发发展绿色经济,规划主题功能区的绿色设计,实施激励约束机制,保障生态福利[2]。辜胜阻(2016) 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提出可以通过构建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以及现代能源体系来延长产业链,并找到经济增长新方向[3]。左志平(2015)等通过收集资料、归纳总结,找出国内外企业生态合作影响因素,建立了产业集群供应链生态合作绩效关系模型[4]。
二、产业共生
“产业共生”一词出现的时间在产业生态之前,产业共生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提出的,经过研究的不断实践,周碧华等(2011)认为传统产业产业共生转型面临很大困难,面临这种困难必须尽早在产业共生系统内引入新企业,才能实现系统内部循环最终达到生态化的目的[5]。随着产业共生理论的发展,Lombardi等(2012)发现共生系统内部极少数成员直接受生态共生驱动,大多数受共同利益的驱使进行产业共生,所以必须进行生态创新,通过网络共享形成多赢的模式,同时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培养,改善内部的商业与技术[6]。这一转变更加关注企业间的信赖与合作的关系,促进了可持续生态化发展。李熠华等(2014)将共生理论运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并用logistic模型分析企业和科研机构这种互惠共生模式協同创新的稳定性[7]。Costa . I(2010)认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是工业共生发展的催化剂,通过立法的推动使得工业共生向前发展[8]。
产业共生一直是产业生态学研究的主题,与经济学、区域科学、组织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理论密不可分,通过“废物”的循环利用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学者们研究最多的就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模拟生态系统的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区域内的能源,就可以实现无污染物排放园区。
三、结语
在传统产业系统中必须把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相结合,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从宏观方面来讲,资源的共享的层面不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不同的企业间、产业间、城市间都可以形成合作关系,只要能把“废物”变成资源就可以运用“循环”。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实施有效的策略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社会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平凡.创新驱动实现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路径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16(2):29-37.
[2]胡鞍钢,周绍杰. 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14-20.
[3]辜胜阻.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质量兼顾的重要途径[J].宏观经济管理,2016(4):6-6.
[4]左志平,刘春玲,黎继子.产业集群供应链生态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5:32-41.
[5]周碧华,刘涛雄,张赫.我国区域产业共生演化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1(3):68-72.
[6]Lombardi D R, Laybourn P. Redefining industrial symbiosis[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12,16(1):28-37.
[7]李煜华,武晓锋,胡瑶瑛.共生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策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47-50.
[8]Costa I, Massard G, Agarwal A. Waste management policies for industrial symbiosis development: case studies in European countri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0,18(8):815-822.
作者简介:邓英杰,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