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华
摘要:专业认证已经被列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从理论上对 “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分析,对于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专业认证 高校 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018-02
高校专业认证是近几年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是当前我国政府、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专业认证已经被列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专业认证中被赋予一定的要求,同时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认真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专业认证”的要求,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于促进体育教学和“国际专业认证”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现有的研究从理论上对“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莅临探讨,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际专业认证”研究现状
高校专业认证是近几年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研究,总的来说,这是高校发展的挑战也是进一步提升的机会,针对高校专业认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认证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最早始于美国。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Professional)认证机构对独立设置或从属于学院或大学的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 (Programmatic) 实施的专门性(Specialized) 认证。我国对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高等教育评估研究的开展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对高校专业认证的研究还十分不足,主要是研究人员与专题研究的数量不多,文献资料基本是以编译、介绍为主,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探讨。
(二)高校体育课程研究现状
1.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模式是实现体育教学的基础,通过对现有研究梳理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突破旧有模式(“三基型”“三段型”“一体化型”和“并列型”等)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新兴模式,如“选项课型”“分层次型”和“俱乐部型”等,呈现出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的状况,新旧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但是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背景下也存在华而不实的现象,出现了为研究而研究的不良风气,不利于教学模式和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健康发展。
2.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上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课堂教学对于学生体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加上体育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惯性”,呈现出体育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所需的不相符性,引发了对体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思考。目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激发学生积极性,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开创了多种教学方法。
3.教学内容研究
教学内容上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现有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整体上体育教学内容趣味性低,表现在主要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课堂组织形式单一,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三)专业认证和体育课程之间的研究
虽然关于专业认证和体育教学的研究比较多,也分别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高校专业认证和体育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目前几乎没有,通过中国知网以“专业认证”“体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目前没有发现相关研究资料,但是根据专业认证指标要求,体育教学又是专业认证的一个基本点,在专业认证指标体系里面,体育被赋予提高学生体质之外的更多的教育功能。如何从专业认证的角度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是目前的高校体育研究要突破的瓶颈。因此关于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尚无先例可循,具有广阔的研究、发展前景。
三、“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根据专业认证指标要求,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是专业认证的一个基本指标点,在专业认证指标体系里面,体育被赋予提高学生体质之外的更多的教育功能。具体来说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授课要求:授课内容中有明确涵盖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相关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授课内容中要有集体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考试要求:考试内容中必须有涵盖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论述题,并且要求学生超过75分,因此结合专业认证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认真分析“高校专业认证”要求,完善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系统,应不断随外界变量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修正,因此在专业认证的大环境下,首先要根据“高校专业认证”修改和制定教学大纲。新的大纲在完善教学内容、调整考核内容方面应根据专业认证要求作出明确规定:课程目标要明确本课程支撑哪些毕业要求,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与体现毕业要求;教学资料要求等。
(二)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公式化,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多。教师以完成教学课时为己任,忽视学生“学”的兴趣和脱离学生实际情况,不善于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专业认证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因此通过学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高校专业认证”相关的文件,研究“高校专业认证”中对毕业时体育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实现学生达到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授课内容中要有集体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因此要解决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更新问题,因此应根据要求,完善和更新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endprint
(三)加强师资培训,适应“高校专业认证”要求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实现的第一责任人,因此教师力量的培养对于实现“高校专业认证”对体育课程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以“高校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师资培养手段上可以采取“引培”结合的方式。“引”指的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学校从政策层面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如优先解决人才编制、职称问题。“培”指的是加大现有人才培训,加快教师专业转型,如针对学生不喜欢的运动项目应及时引导相应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具体来说应建立多层次的师资培训体系,促进体育师资力量的发展,满足“高校专业认证”教学需要。
(四)构建全新考评体系
考核方法体系是近几年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突破点。体育课考核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内容,它的标准对体育课具有结果导向、激励和发展等作用,对于体育课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科学合理的体育课考核标准不仅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有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目前高校体育课考核标准实施过程中,考核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仅仅是由体育老师统领考试全过程,评分的主观性很强,很难实现体育考核成绩的公平公正;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时仅仅是对学生的出勤率与平时课堂表现两者相结合,没有对学生在体育课学习的努力程度与进步程度作出评价,无法发挥体育考核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四、结论
专业认证已经被列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高校综合改革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专业认证”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培养要求,因此本研究从理论上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为“专业认证”大环境下体育课程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凌晨.专业认证——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新举措[J].武汉体育学院学報,2017(1):77-81.
[2]胡文龙.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73-78.
[3]都昌满. 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27-32.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