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10-23 07:58徐颖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徐颖

摘 要: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伴随新兴互联网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网络化教育给我国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环境催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革

“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是指一种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而“+”则代表互联网催生的各行各业的变革和发展[1]。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阶级立场。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标志着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越发重要。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双轨模式

(一)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和长期性的优势,能够对大学生在未成年阶段的政治思想起导向作用,但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大学生走入校园和社会,家庭的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2、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学生人格以及价值观念形成并成熟的重要阶段。我国高等学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思想政治辅导员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品格。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 3、传统大众媒体包括报刊、电视等,虽然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但因其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经验优势,是新兴媒体的主要依赖载体。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对象和施教过程具有如下的特征:1、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的多元化。在互联网环境中,任何个人、群体等都可以自由的发表、传播观点,引导他人思想观念、政治观念。施教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思想的多元化、丰富化,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播的超时间、空间性。互联网的特征就注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更为生动、直接、丰富,实现即时性的教育传授和共享。3、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参与互动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利用手机、电脑等,浏览视频、刷新网页等。施教主体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的思想政治文化氛围受到抨击。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快,信息、思想传播把关过滤能力弱,多元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在互联网中此消彼长,相互抨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統一的思想政治文化氛围将难以维续。第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易受到左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施教主体、受众主体、教育媒介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复杂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互联网环境中施教主体的思想政治水平高低不同、理论水平不一;同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成熟,政治敏锐性较弱,价值观念会受到左右,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立场。第三,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施教主体因素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教育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受众主体即大学生而言,互联网的使用率高,大学生会使用并愿意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更新。同时,互联网的介入,也使得大学生的学习存在不连贯性,网络自律能力弱以及互联网的强吸引力,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状态。

四、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搭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就是要通过互联网向大学生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具体而言,其一,网络平台的搭建要源于学生。根据大学生的喜好,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其二,网络平台的搭建要高于学生。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将各类信息发送给学生,在充分发扬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做好舆论导向的把握,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提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实现自身知识的更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增强阅历,以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以博学的知识架构理论体系,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掌握一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技术,发挥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优势,实现网络育人。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增强沟通交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学生网络辨别力和自控力

在复杂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这种教育是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能够避免学生误入歧途,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平台接受教育。其次,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辨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和有害信息,提高互联网的正确使用能力。第三,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警觉性,能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快速感知有害信息和不良思想的传播,并能够及时中断有害信息和不良思想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