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佩林,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政府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文/田佩林,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个人电脑终端的逐渐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Email、QQ、微信的出现与发展更使得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网络经商、网络办公的新方式逐渐替代传统方式成为人们经商、办公的首选。政府办公的全面信息化、无纸化、电子化、自动化也成为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先后建立自己的电子政务系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推进信息化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并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办公系统
在政府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方面,大多数省、区、市已经建立和完善了覆盖本省、市、县的电子政务外网与内网统一网络平台。北京市统筹建设了市级政务云平台。陕西省建成运行了省级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江西省全面建成开通了“政务网乡乡通”工程。山东省依托省科学院的云计算中心建设了省级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各级政府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断完善,数量不断增加,深度不断增强,更新速度有所提高;网上办事服务事项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服务指南查询、网上表格下载更加方便,有的行业实现了在线办事办结服务,但是大多数部门与行业在线服务仍是薄弱环节,亟待提升加强;政民互动栏目丰富、渠道多样,实时互动与综合评价功能有所加强,普遍建立了意见征集、咨询投诉、在线访谈与视频访谈功能,部分网站开通了政务微博、微信,政府网站逐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网上办事服务的重要平台、政府互动的重要渠道。在资金投入方面,不少省区市建立了电子政务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电子政务重大项目的建设与应用。用于支持部门与地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财政性资金有所增长。
通过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笔者认为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将会是:现有的政府办公模式逐渐转化为全面的无笔办公、无纸办公,完全自动化的电子政府办公模式。政府内部运行应更加简洁流畅快速高效,用更少的人能处理更多的日常事务。政府公文完全无纸化、信息化、数字签名替代手写签名。面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进而极大的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延误与损失,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生产,有效防治腐败的滋生,简化企业的行政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
3.1 各级政府之间通过政府内网进行公文传递报送(视频会议)。
3.2 文件办理人员在收到文件后可以直接在电脑网络上进行分类并通过网络呈报相关领导批示,领导亦可在网络上进行批示,批示内容直接自动反馈至呈报人员的电脑进行办理落实。如下图:
3.3 文件分类后可在电脑上直观看到文件的时间、类型的分布范围和频率,便于领导进行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
电子政务的认识及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4.1 GtoG 发生在上下级政府之间,不同地方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
4.2 GtoB 发生在政府与企业之间。
4.3 GtoC 发生在政府与各社会团体或个人之间。
4.4 GtoE 发生在政府与公务员之间。
公文信息流转图
我国政府在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共享)、便民服务等电子政务应用上的投入非常大,成效也很显著,电子政务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也非常迅速全面。但是在政府内部的公文流转批示方面显然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发展较其他方面非常落后,缺少相应的电子政务办公软件系统。
通过建立一套政府内部的电子办公系统,可以实现:
(1)各级政府之间通过政府内(外)网进行文件传递报送。
(2)文件办理人员在收到文件后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进行分类并通过网络呈报相关领导批示,领导亦可在网络上进行批示,批示内容直接自动反馈至呈报人员的电脑进行办理落实。
(3)文件分类后可在电脑上直观看到文件的时间、类型的分布范围和频率,便于领导进行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笔者预期这套系统的研发可以填补政府内部公文流转批示的办公电子系统空白,减少内部办公时的人为失误,全面实现政府内部“无纸”办公。并且随着pad 和手机等个人终端的发展与普及,领导批示文件会更加快捷方便,无须专人取送文件,节省人力物力。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系统的统计功能,更加科学全面的制定每年的工作目标及任务,在年内不同时间段做出更加合理有针对性的工作安排。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政府办公可以通过电子办公系统进行办公,文件办理人员在收到文件后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进行分类并通过网络呈报相关领导批示,领导亦可在网络上进行批示,批示内容直接自动反馈至呈报人员的电脑进行办理落实。文件分类后可在电脑上直观看到文件的时间、类型的分布、范围和频率,便于领导进行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实现了政府内部公文流转批办的全面“无纸”办公和电子公文办公。
[1]张飞.国外电子政务立法比较[J].商情,2016(24):331-332.
[2]赖武善.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探讨[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