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瑞瑶 许新国
本文在对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兴隆溶洞景区、其他主要景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发展,针对兴隆县的旅游发展提出了现有问题,为促进县域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兴隆县;核心景区;乡村旅游
1 兴隆县核心旅游景区概述
河北承德市兴隆县地处京、津、唐、张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并素有“华北之肺”的美誉,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示范保护区”,2015年被授予河北省也是华北地区唯一一处“中国森林氧吧”。兴隆旅游归纳起来有五大特色:纯洁环境、最美星空、后龙禁地、灵秀山水、林果之乡。兴隆县把“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作为重要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见表1)。
2 兴隆县优质旅游资源描述
2.1 优良生态环境,避暑度假天堂。
以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兴隆县,是京津地区的知名旅游度假区。雾灵山经过亿万年的沧桑巨变、陆海沉浮、成为燕山山脉主任,是华北生态系统的精华。兴隆县的旅游景区到了盛夏时节,气候凉爽,是理想的度假避暑的胜地。
2.2 奇峰异洞独特,峰林地貌秀美。
景区峡谷与峰林资源品质较高。雾灵山、兴隆山、奇石谷等景区,绵延山峰与郁郁葱葱原始森林、九龙神潭其境如进仙境一般;奇峰、秀水、林海、秋色、日出、云海、石海等奇观,美不胜收。
2.3 水域风光宜人,漂流休闲独特。
兴隆县雾灵山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县域内景区多有水系,并围绕的河流水系开发了很多的旅游景点,以及特色的漂流休闲项目。目前,柳河生态游乐园、高山滑水、隆昌漂流、恒河源漂流等亲水娱乐项目构成了兴隆休闲娱乐的主体。
3 兴隆县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3.1 单体旅游质量分析
兴隆县就单体旅游资源等级而言,旅游资源由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四个级别组成,其中,三类以上的优势旅游资源数量偏少,除雾灵山旅游资源较为突出外,其余多为一、二类旅游资源为主。
3.2 旅游资源组合条件分析
兴隆县旅游资源主类中自然较为突出,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在旅游资源组合结构中,地文景观类、建筑与设施类、生物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尤其在地文景观类中的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和综合自然旅游地较为突出。因此,以自然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
3.3 旅游资源布局条件评价
兴隆的优质旅游资源以县城周边为主,雾灵山镇与兴隆镇成为主要区域,以兴隆山为辅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空间聚集区域,能够较为有效的弥补单体旅游资源等级低的不足。
3.4 旅游资源通达性评价
兴隆县交通便捷,在陆路交通较为完善的基础上,高铁的修建,与北京公交车的开通,将景区的通达性提升一个巨大的台阶,县域内其他乡村公路能够有效连接的主要景区与村民居住区。优越的可进入条件,为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条件。
4 兴隆县旅游发展问题剖析
4.1 生态亟需保护,淡旺季节明显。
目前的兴隆景区点开发、道路建设、无序化耕地种植都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全县的生态环境。因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旅游业,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追求经济的增长和旅游业的发展。兴隆县旅游业发展受季节影响较大,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7-9 月,“半年闲”的现象十分明显。由于秋冬季旅游项目的缺乏,使得己建旅游服务设施大部分时间闲置,并因此导致部分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流失。
4.2 雾灵山一枝独秀,缺乏整体形象。
兴隆县旅游开发形成了雾灵山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他旅游景点发展缓慢,门可罗雀的经营现状。显然,仅靠雾灵山很难形成传统意义的旅游目的地。兴隆没有一个整体的旅游形象或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打造和宣传方面投入力度不大,这直接导致旅游基本等同于雾灵山的市场认知。即使是雾灵山,在旅游竞争激烈的今天,其作为“名山秀水皇封地,燕山主峰雾灵山”的旅游形象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4.3 市场竞争激烈,开发层次较低。
旅游需求日趋旺盛,尤其是坐拥京津地区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河北各地都在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兴隆县的旅游开发热度空前,围场坝上、张北草原、沽源草原等一批新老旅游区都加大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并很快具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兴隆的的先发优势已几乎完全丧失,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兴隆景区以及周边乡村整个旅游开发层次较低。一是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旅游资源散点式开发,没有经过有效整合,形成合理的旅游产品体系,且没有合理游线结构;三是旅游咨询、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欠佳,与市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4.4 宣传力度不够,产业带动不足。
“十二五”期间,兴隆旅游业以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对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推介,但是由于宣传欠缺市场细分,沿用“一把抓”的营销思路,缺乏针对核心市场、重点市场以及发展客源市场设计的梯度化营销,导致旅游宣传缺乏目的性,不成系统,市场宣传效果未能事半功倍。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联动不足,没有发挥出旅游业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优势,旅游对县城及乡村环境的改善作用也不明显。
参考文献
[1]李瑞,吴殿廷,郭谦,朱桃杏,吴孟珊.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县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28(01):94-99.
[2]林辉,钟华.大别山区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英山桃花冲景区内农家乐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6(03):54-57.
[3]杨蜜蜜,龙茂兴,刘建平.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产业观察.
[4]刘世雄.景区(点)对周边乡村功能结构的影响及经济带动作用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56-57.
[5]郭建刚.雾灵山龙潭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对周边社区经济的带动作用[J].河北林业科技,2008(04):88.
[6]张秋娈,王雁,高艳红.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6(12).
[7]刘长和.兴隆县旅游业電子商务应用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09):29-30.
[8]李红艳,李书华.美丽乡村与旅游景区的协同发展分析[J].农业纵横,2016(05):60-61.
[9]周家俊,周晓鹏,黄莹.甘孜州全域旅游的内涵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2015(10):99.
[10]印亮.發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2016(09).
作者简介
甄瑞瑶(1996-),现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国家导游员。
通讯作者简介
许新国(1983-),男,硕士学位。现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休闲与旅游管理、学生管理。
作者单位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河北省承德市 0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