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长制”的创新应用研究

2017-10-21 23:11孟凡林齐张华徐立志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应用应用型本科

孟凡林 齐张华 徐立志

摘 要:“学长制”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院校普遍推行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一种辅助形式。我国一些高校陆续实施“学长制”以来,效果比较显著,得到高校的普遍认同。齐齐哈爾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将“学长制”从最初的学生管理领域扩展到教育教学的多个领域,范围由学制内延伸至学制外,扩大了“学长制”范围,赋予“学长制”新的内涵,推动了“学长制”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学长制;应用型本科;创新应用

一、“学长制”的含义、发展现状及其理论基础

“学长”,原指对一个学生在个人发展方面起到积极帮助作用的人。“学长制”又称“学长计划”(StudentMentoring Scheme简称“SMS”),是在国际上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指学生管理部门选拔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经过相关培训,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引导和督促,从而扩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新兴学生自主管理机制。作为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它是以辅助管理的角色介入,其要义在于精选高年级中的优秀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促使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从而达到开阔新生视野、锻炼高年级学生能力的教育管理目的。

现在我国众多高校在新生中推行的“学长制”是在高校扩招过程中适时出现的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生事物,它弥补了高校扩招师资力量不足出现的“真空”,促进了新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如香港科技大学“卓贤汇”特色活动,北京大学等十几所高校近年来也陆续实行了这一管理机制。

“学长制”的理论基础是伙伴教育。据《现代汉语词典》(1996),伙伴“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即共处某一共同体,并与共同体其他成员拥有共同的目的和价值观,合作进行某种活动的人。没有默契不成伙伴。伙伴教育的理念建立在“伙伴”的概念之上。伙伴教育的主旨是在教育中建立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使主体能在伙伴关系中进行教育、发展、生活,成长为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良好伙伴,即成为社会共同目标与价值的分享者、维护者与创造者,成为社会共同事业的积极参与者。

伙伴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使學习者在伙伴关系中学习、发展,成长为社会发展的良好伙伴或积极的建设者,简单说来就是在伙伴关系中培养伙伴。伙伴教育的基础是情感与信任,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笃其行。伙伴教育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教育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营(传)销活动中。伙伴教育有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合作关系,解决现实社会中人对人的隔膜、分离问题。伙伴教育不仅体现在伙伴之间的彼此影响、互相激励上,同时,通过伙伴关系,学生可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逐步走向“社会化”。伙伴教育能够建立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联系,打破现实学校教育与社会要求隔离的状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伙伴教育能够建立学习、工作与生活的融通关系,清除劳动与人生的异化关系。

二、“学长制”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创新应用

(一)变少数学生的活动为全体学生的参与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于1997年开始实施“学长制”,并于2009年全方位、多角度展开。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认为,“学长”是个相对的、广义的概念,应包含以下两重涵义:第一,相对低年级学生,全体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学长;第二,在不同年级中,任何在德、智、体、美、劳等某方面有专长的学生,也都可以称之为学长。“学长的活动范围可以是包罗万象的,从有教育意义的到有趣味的、从私人的到职业的、从正式到非正式的;学长的角色可以是非常灵活的,如兄弟姐妹、顾问、信息提供者、辅导员、教练、家庭教师、简单的朋友,或者只是一个陪伴者。”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与他人沟通交流、相互影响的平台。这个机制设计可以建立一个广泛平等的、全方位的、自由互动的、充满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身处这一环境的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和“被影响”,从而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全面的、健康的、自然的伙伴关系。应该说,推行“学长制”绝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仅仅为了缓解学生管理队伍人员的不足,其目的更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追求的是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是希望高、低年级的学生都能尽快地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实施“学长制”采用的方法是聘任少数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优秀、社会工作能力突出同时又乐于帮助和培养学弟(妹)工作的高年级学生,对口帮扶、指导、教育低年级学生的模式。被聘任的学长及时了解学弟(妹)的家庭状况、心理活动、生活困难、情感挫折等问题,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验,帮助学弟(妹)解决生活、学习、工作、感情等方面的疑惑和问题,帮助学弟(妹)规划总体和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但毕竟人数较少,覆盖面较窄,有一定的局限性,“学长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

(二)从单一管理到全方位的参与教育教学

目前各高校实行的“学长制”主要是在学生管理中应用,是一种学生管理的辅助机制。通过“学长制”可以大大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活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将学长分为四类:一是注重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班级学长”,深入班务管理;“寝室学长”,实现公寓自治;“社团学长”,发挥兴趣引导;“教官学长”,完成军事训练。二是注重管理与教学相结合的“助教学长”,指导专业实践学习,辅导学业;“创业学长”,带领创办公司。三是注重管理与思想引领相结合的“党员学长”,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四是注重管理与人才储备相结合的“毕业后流动站学长”,传承学院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这是“学长制”的最高形式。比如在专业教学实践中,选聘学习成绩优秀、技能突出的高年级或同级学生担任“助教学长”,对同一专业的低年级或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学习上的辅导,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依照行业习惯和企业文化的要求,让学生自由拜师或收徒弟,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当师傅,形成比较稳固的伙伴关系。“助教学长”们来源于学生,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基础,他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传递给辅导对象,这样的帮助和指导在心理上更容易被学弟(妹)接受,在时间上更及时,特别是在一些职业教育和工程教育中的经验性知识的传递上,这种手把手的长时间的帮助显得更有效。同时,“专业学长”们还要将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和加工,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提高教师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而对学弟(妹)接受的指导也能更好地促进学长们自身的学习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并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学能自反,教能自强,互尊互学,教学相长,“学长制”实现了高低年级学生的共赢,使“学长制”的教育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三)从学制内延伸到学制外

一般高校“学长制”通常情況是在学制内实行。为夯实“学长制”的组织基础,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于 1997 年建立了毕业后流动站制度。学院每年在毕业生中选聘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充实到毕业后流动站,在站内学习 2 ~3 年时间后充实到学院的教师队伍,也可根据自身意愿离站。这是“学长制”的最高组织形式。毕业后流动站的学员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他们享受教师的待遇但也有自己的课程学习任务。学院也为“学长”在思想政治方面、业务技能方面、管理科学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的全面发展拟定适合的教学计划,提升“学长”的综合素质。在站期间,他们除了学习以外,还以“学长”的身份被派往班级、专业、系或部门参与班级管理、课堂(实训)教学与辅导、学校教育管理等工作中来。这样,毕业后流动站将学校“学长制”延长了2~3年,有利于学校文化坚守传承与创新发展。可以说,在推动“学长制”的创新发展中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造了一项新的举措。

三、结语

“学长制”是将学生的特殊教育与普遍教育的有机结合,即发挥学生领袖的示范作用与调动全体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其最终目的是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实现师生共同管理,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自助,生活上的自理,成长中的互助。这就要求全体师生在学校的全部活动中,牢记“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这一学校的本质特征,自觉地以学生为中心,放手发动学生、紧紧依靠学生、一切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实施“学长制”有利于密切师与生、生与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伙伴关系,在校园中创造一种温暖、积极的学术文化氛围;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学生的品德教育与自我提升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尤其是实践性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校文化更好地坚守传承和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郑育杉.学长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的模式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258.

[2]刘长海,罗怡.关于“伙伴教育”的理论构想[J].江西教育研究,2005(5):15.

[3]魏剑波,赵冬亮.学长制在高校中的发展模式及作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9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长制的创新应用研究》(编号:16G417)。

猜你喜欢
创新应用应用型本科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传统编织工艺的时尚创新设计探究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