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 周凤芹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活力的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也是自主创业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从自身的家庭条件到社会的外部条件都够成了影响他们创业成败的众多因素。为了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难题,我们应该从自身素质,自身思想上都得到适合创业的高度。本文从实际出发,初步找出了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几个主要个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创业;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开始兴起。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因此大学生作为社会自主创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开始崭露头角。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上班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一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还可以发挥自身特长,积累社会经验和创业经历。
(2)能够快速获得回报。 大学生创业项目多数选择成本低回收快的项目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比如商品零售,银行业务代理等。
(3)自主创业不是无奈之举,也是一种职业。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创业虽然有风险,但是不少大学生在创业之初也是把创业项目当做未来的职业选择来完成。
(4)能够自由掌控时间。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作为自己的老板,时间可以自己把控,相对自由。
(5)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创业项目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的就业意愿选择,可以发挥自身特长和兴趣,实现自我价值。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不在少数,项目选择可大可小,可以是大店面也可以是小地摊,有成功的也有不少失败的。影响创业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首先,创业是以个人的创新和冒险精神为依附,创业成功与否取决于其个人特质,比如自身的知识能力,创业知识和经验不足等;同时创业也受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比如传统的就业观的影响、资金短缺的发展限制;另一方面创业又是利润导向的经济行为,所以创业都具备一定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感知能力。因此我们把影响个人创业发展的因素概括为: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领导者及创业团队的任务就是反复探求更大的商机和资源的合理运用,其中创业领导者的作用至关重要。现有的研究中提到了一些创业者与机会识别相关的个人特性,包括:①自身内在素质:包括自信、自制力、意志力、团队协作能力、消极情绪管理能力,责任心,交际能力等,其中交际能力和责任心的贡献较多。 自制力和责任心构建的自律能力也是很关键的。②行动能力:包括实践设计,实践能力,其中实践能力是关键部分。③风险感知的能力:创业者的风险感知又取决于创业者的自信心、不依赖计划、渴求控制等因素。创业基础知识、校外兼职实习频率和机会识别能力是风险感知能力的主要內容。其中后两项是关键,而法律政策知识和创业背景知识在必要时可咨询他人以获得帮助。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值创业环境因素。创业环境是指可供创业企业家创办小企业(或称初创企业)并使之得到成长的物理和社会空间。 我们认为,政府政策、教育培训、文化和社会规范等方面对个人有较大的影响。①国家政策 :相关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②教育和培训 :教育培训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创业者将潜在商业机会变为现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创业教育培训还比较薄弱和欠缺。③文化和社会规范: 我国的文化和社会规范中,对个人创业持积极度。我国的文化中提倡鼓励自立,鼓励人们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也鼓励创造和创新的精神,面对创业的风险,鼓励创业者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我国的文化有利于个人创业。
客观因素中还包括风险因素。创业是一项风险性活动,创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 是创业风险的根本来源 。 创业风险还具有不确定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摆正心态,正确认识风险,并充分利用风险将会增加创业成功的几率。
三、对创业的一点建议
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国外非常注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国内创业教育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初步形成了几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即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式教学,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和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
(1)创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创业者应具备基本的创业知识,风险意识和管理知识。
(2)学校要开设创业相关课程。学校设计大学生创业能力课程培养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技巧训练等研究成果和经验,也可以通过测评,判断该潜在创业者是否可以转化为真正的创业者。对于具有创业先天优势且创业禀赋较高的群体采取鼓励创业的措施,并给与适当的平台支持。而对于那些创业意愿小且不适合创业的大学生群体,则可以通过提升其就业能力来提升全社会的大学生就业水平,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3)国家政策需要完善。国家要不断完善创业政策,给创业者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帮助其成长为真正的创业家
参考文献:
[1]余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对机会的识别能力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3).
[2]郝维钢,郑欣.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赖晓,丁宁宁,等.创业过程中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处理方式研究述评[J].现代商业,2010(07).
[4]冯磊.创业技能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企业经济,2011(03)
[5] 贺丹. 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M]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通讯作者:周凤芹,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宁,2008级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苏州大学,研究方向拓扑动力系统,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基础部,讲师
(山东协和学院 指导教师:周凤芹)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