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圣范蠡故里论证

2017-10-21 08:18逵富太
理财·经论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袁宏道范蠡故里

逵富太

范蠡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实业家,被人们称为“商圣”。他的故里在什么地方呢?国内的说法颇多。但据孙凤阁先生的文章,加上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认为范蠡的故里当是今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的界中,其论据如下:

一有石匾为证

1995年,在界中村11组村民孙道魁的家中,发现一块石匾,上面刻楷书繁体“古范蠡乡”四个字,落款为清乾隆二十七季年桂月立。石匾为旧时界中南寨门的外侧门额,为一块大青石板,高0.43米,宽 0.80米,厚0.15米。它是进出界中的一个标志,也是南阳市发现历史较早的一块石匾,对于研究古代的范蠡乡是一个重要的证据。现今放在某单位院内,笔者认为不妥,应放在博物馆或界中,使更多的人知道范蠡的故里是宛城界中,而不是其他地方。

除“古范蠡乡”匾外,界中旧时的六个寨门都有题词的横匾。如“紫气东来”“气接舂陵”等,唯西南门外的横匾为“荆山映辉”。此匾现存放在孙光聚家,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站在界中西南门外,能望见白河西沙窝村的一个大沙岗,这个南北蔓延的沙岗称“蔓荆山”。清光绪《南阳县志》载:“县南四十里有北澨山,亦称蔓荆山。沙体少石,左濒清水,跨南阳、新野之界,可知此山即古之北澨,当为汉代宛与淯阳之界也。”

关于古淯阳城,一说在河西的大胡营,一说在新野夏官营,都说在宛城与新野间。这条岗称为岗头。那么,“荆山映辉”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它告诉我们这个“古范蠡乡”处在二县交界之处,亦即今日的界中。

另外,80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民国时在界中南寨门上方还有一石匾,白底红字,上写“范蠡故里”四个字。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扒掉,石匾去向不明。

二有史料为证

首先来说,范蠡是个宛人,居住在原南阳县境内。从春秋到战国,宛是管不着今境内的其她县、市的。在汉代,丹水、析县属弘农郡辖,不属于南阳郡管。《会稽典录》中所说的“范蠡,字少伯,越之上将军也,本楚宛三户人”,司马迁所说的“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户人”,指的也是界中。

何以为证?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宗道的弟弟袁宏道,于明代万历三十八年到过南阳,他在《宏道日记》中写道:“从林水驿(今瓦店)发,过光武故里,经范蠡乡,宛三户也。”在日记中,袁宏道把地理位置交代得很清楚。从瓦店出发,从北向南走,先是路过光武故里白水村,而后过古范蠡乡,三户是地名,袁宏道明确指出了宛三户即界中。

那么,古范蠡乡在什么时候称为界中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微服私访过界中,夜宿界中南门外西侧的华严寺,喝过姜丝香醋茶(以祛风寒)后,题写了“古范蠡乡”四字匾额和“免除界中三年赋税”八个字,不小心误将“界冢”写为“界中”。称“界冢”应为当年南阳县、新野县交界处有冢子,该冢子在范蠡乡。这就是古范蠡乡称三户、界中的来历。

三是有孙氏的墓志铭为证

界中孙氏家族1971年出土了一块《孙喜公墓志铭》,现存放在界中孙满坡家中。该墓志铭制作时间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上寫着“翁姓孙氏讳喜,字世美,西河叟其别号也,世居于郡之南界冢镇,古称范蠡乡焉。”撰文者乃朱诰,系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进士,历任东明、邢台知县。朱诰是个有学问人,他写的墓志铭也认为界中即古范蠡乡。

四是有范蠡坟为证

范蠡坟坐落于界中五条路,旧时称为“南湖”的地方。原有墓祠和石像生,80岁以上的老人曾骑在石上玩耍过,并有不少人在此烧香祭拜,界中小学的学生们也在此扫过墓。为何范蠡墓埋在施庄附近?据说,施庄是西施隐姓埋名住过的村庄。施庄的施姓是范蠡西施的后裔,他们经常尽扫墓祭拜之意。

另据邓县老艺人张建堂记述,邓县越调剧团所唱的曲调系越大夫范蠡与西施所传,也可能越调系南方的越剧演变而来。西施死后,葬于南阳与新野交界的界中地里(坟已修复),人称西施坟。

五是有诗和民谣为证

历代吟咏范蠡的诗歌很多。汉张良说他“传万古,人人爱”。李白认定他是南阳人,说“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地间”。苏东坡认为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袁宏道说“五湖西子白纶巾”。清朝曹文萃说“扁舟漂泊五湖间,遗庙空存白水湾。剩有西风招不得,寒烟落日苎罗山”。而界中,李靖庄为旧时白河上的码头,现在水湾遗迹犹存。

而乾隆年间的南阳知府叶佩荪,则在题为《界冢范蠡庙》的诗中写道:“涅阳古道没沙墟,界冢何年少伯庐。故国久辞三户远,扁舟长向五湖疏。风流今古吴宫怨,霸气春秋越绝书。总为楚材能雪耻,寒潮不必怨灵胥。”看来,叶佩荪也知道少伯庐原在界中,这里就是古书上所说的“三户”。

旧时,界中私塾课本上印有一首民谣:“川林巍巍,淯水泱泱。唯我家园,范蠡故乡。”此民谣也印证范蠡故里就是界中。

六是有传说印证

在越国功成名就后,范蠡急流勇退,史书上说他“携西施,入五湖”。李白说他“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元代王昙说“君不见五湖范蠡载西施,一舸鸱夷去已还”。五湖相传指的是界中寨内的五个大水坑,即清水湖、混水湖、清鹅湖、红沙湖、云中湖。范蠡和西施看到湖水清澈,微波漪澜,杨柳依依,风景幽美,就在街内盖了“少伯庐”住下了。

猜你喜欢
袁宏道范蠡故里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范蠡卖牛
漫悟漫画
项王故里
思乡
范蠡还钱
“知止”的天堂
从“柳浪再仕”看袁宏道的羁官情由
袁宏道吏吴期间交游考述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