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祥+丰峰+成辉
摘要:盐城丰富的土地、农产品、劳动力、工业产品、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只有通过运速快、运量大、运费低的高速铁路建设,才能进一步提高通达效率,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潜在优势才能转变为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关键词:高速铁路;区域竞争;产业转移
“十三五”期间,盐城向南、向北、向西等多个方向的高等级铁路(城际铁路)将相继建成通车,承接高铁效应、发展高铁经济,对于迅速提升盐城成为苏北城市群中心地位、打造长三角北冀区域增长极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一、高铁给盐城带来的机遇
(一)进一步提升区位优势
盐城已经形成了高速、铁路、航空、港口为一体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随着“K状高速铁路网的建成,盐城在苏北及东部沿海的铁路交通枢纽地位将逐步确立。通往周边重要城市的时间大为缩短,“1小时都市圈”内有上海、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1.5小时即可通达杭州和包括南京在内的省内所有设区市,北京、西安、青岛等重要城市都将纳入盐城半日达时空范围。盐城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突出,不仅为盐阜人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同时,对于盐城深度融合长三角城市群,接轨上海、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二)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
高铁沿线节点城市间的人员、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集聚效应明显,将带动盐城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包括江、浙、鲁、豫四省和北京、西安等高铁沿途区域城市在内,辐射半径1000公里的“半日商旅圈”将为沿海新兴工商业城市、东方湿地之都——盐城带来巨大潜在商旅消费群体,将带动商贸休闲、餐饮住宿、交通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徐宿淮盐和盐通客运专线建成后,将分流新长铁路现行客运班列,从而改变我市公铁货运格局。低廉的铁路运输价格将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我市仓储物流、交通运输、交易市场等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高铁贯通将有力促进盐城及周边地区整合旅游资源、做强旅游品牌,打造城市特色名片。
(三)进一步凸显承接产业转移优势
上海是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随着其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传统产业正在向以上海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及更大的时空范围城市延伸和扩展,产业转移向沿江、沿海、高速、高铁等重点轴线区域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盐城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又与上海地缘相近、人脉相亲,随着盐通、沪通高铁的贯通,盐城的诸多优势进一步凸显,必将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四)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
高铁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剧沿线城市的“同城一体化”进程,促进上班族“钟摆式”迁徙,相对于上海、苏南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盐城有着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城市兼容性高、生活成本低等独特优势,盐城将有可能成为异地市民休闲度假、居住养老的重要目的地,工作在江南、生活在盐城的“双城模式”也许会成为现实。盐城作为沿海地区重要铁路枢纽,所承担的功能必将促进我市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创业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盐创新创业、更多的客商来盐投资兴业、更多的人群来盐定居置业、更多的游客来盐购物旅游。
二、高铁使盐城面临的挑战
K状高速铁路贯通,给盐城带来“弯道超车”的后发优势,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徐宿淮盐高铁、连盐快速铁路、盐通高铁、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沪通高铁把沿线城市都带入了上海“3小时经济圈”,缩短了苏北各市与苏南各市和上海的时空距离,沿线各地基本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都在蓄势待发抢抓高铁机遇竞谋发展。在承接苏南、上海的产业转移中,盐城将明显受到南通、泰州、淮安等周边城市的阻滞,这种阻滞不单缘于地理区位,更来源于我市与其发展的趋同化。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定位,凸显比较优势,错位互补发展将成为制胜关键。
(二)潜在“虹吸效应”危险
高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流动便利性的同时,也會吸引沿线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发展环境更为优越、行政效能更高的中心城市聚集。所以既有知名度高、配套功能完善、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吸引力更大,获利会更明显,而欠发达地区会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滞后、吸纳能力有限、城市品牌吸引力不强等原因,可能会面临消费者、投资者等流失的窘境。在高铁所带来的新一轮分工布局中,部分依赖低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的企业可能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部分人才、资金、企业可能流向经济实力更强的城市。这就是高铁所带来的负面的“虹吸效应”。
(三)配套功能不完善
城市功能不突出,综合交通不配套,现代服务业体系不健全,景区景点设施不完善等,影响了我市城市形象的提升,削弱了高铁对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盐城优良的生态资源和特色旅游资源的品牌和效应在高铁通达地区彰显不足,缺乏持续强劲吸引力。
三、盐城迎接高铁时代的对策建议
借力高铁机遇和自身资源优势,深化与上海、苏南等区域经济合作,继续打赢生态经济牌,用不同于经营物质产品的新理念经营服务产品,激发外来消费需求。从盐城的自然资源、基础条件和产业功能角度进行科学定位,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避免同质竞争。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高品质生活、休闲、娱乐为主的宜居宜业宜商城市,注重环境保护,深挖城市特色文化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和功能,提高居民群体素质,调整三大产业布局,吸引人群到盐城工作与生活。
盐城具备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应大力支持中产以上阶级投资农业,建立生态农场,发展观光设施农业。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大力引进集研发、总部于一体的高新企业或者劳动密集型企业,既利于节能减排又能吸纳就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吸引消费,推进产业、城市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协调发展。深挖全市旅游资源优势与特色,进行点面统筹规划,依托自然资源明确各县区发展重点,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扶持发展先急后缓,延长旅游产业链,打造品牌增强持续吸引力。
要加大对接力度,积极布局全市专业产业基地。要借助上海功能定位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以机械、电子生产为主的制造业,努力实现盐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本文为盐城市党校系统立项课题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