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2017-10-21 23:57沈恩杰
神州·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创新能力

沈恩杰

摘要: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在自己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呢?一是要重视目标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二是要注意新课程推行下的矫枉过正,三是要在科学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目标确定;矫枉过正;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在自己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获益,促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和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重视目标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

在小学科学和教学中,我们要科学的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而且要还应该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跳一跳摘到“最近发展区”的果子。如一位老师在上《做一只水钟》时,其中有一条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经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探究过程,意识到科学成果的产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过程。该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主体性,但目标的制订没有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从而导致这堂课教师一讲到底,而学生对这节课的目标还是莫名其妙。因此,们在制定科学课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兼顾全班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各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地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选取合适学生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学好小学科学也很重要。一是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就是指能揭示科学概念的材料。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开展“如何比较水的多少”活动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形状、大小不同的容器以及同样容积的量器等提供给学生。教师让学生选取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目的是要避免学生从零乱的材料中片面认识事物特征,而让学生较全面地从本质上认识事物,获取科学的知识与方法,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二是采用有意义的典型材料。通过典型材料引发典型经历,典型经历引发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引发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的提高就是科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注意新课程推行下的矫枉过正

一是强调动手操作而忽略了动脑思考,这有点矫枉过正。由于新课程的推行,很多老师注意到了要在科学课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们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对于“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热热闹闹的科学课课后学生的头脑却依然一片空白,并没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其实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所以在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在实验后进行研讨解释,这样才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有点矫枉过正。在传统教学中,太强调老师的作用,这确实是不好的,但是现在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放任自流,这显然也是不行的。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这个大舞台上应成为“主角”,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但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甚至是无足轻重。因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进行指导,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课堂上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教学中学生就是上帝,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依照学生所提议的进行,其结果常常是使课堂教学成了一种“放羊”。我们教师需要明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排斥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

三、在科学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因为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领地。因此,我们在自己的科学教学中,应该义不容辞的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创设条件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和设想。创造力在产生新的想法、新设计的初始阶段表现得最普及、最活跃、最有生气。这里因为人人都能产生新的想法,时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想法,思维火花随时都有可能萌发。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出现无预兆,消失即无踪。新设想一旦消失,在短时间内就不会出现。新想法萌发以后,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鼓励、保护学生思维火花的产生;教给学生善于捕捉思维火花和理顺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将想法深入地研究探讨。二是促使产生新的产品或事物。做出新的產品、制造出新的事物是创造力的实践部分,是显示创造的成果、创造力的价值和对创造进行评价、认可的阶段。这里的新产品可以指一切新的制作、产品、设计、改革方案、论文、作品等。探究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即是创新的第一阶段,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则是创新的第二阶段。因此,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是一个创新的完整过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还有许多文明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科学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就能够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期更好的搞好自己的科学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创新能力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