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玳+孙军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基层图书馆的现状,针对中小型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如何以“多快好省”的方式建设基层数字图书馆,以及以“读者为中心”打造图书馆的特色服务。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读者服务
1.基层图书馆现状
1.1分布广、地区差异大。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既是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又是服务大众的文化阵地,承担着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的责任。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县级图书馆和乡镇级图书馆。在乡镇及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网点分布少,服务落后。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致使公共图书馆在东西、南北发展差异大。
1.2覆盖读者群最多、最杂。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相对其他专业图书馆来说,读者群是最广泛的。从小孩到青年到成年人到老年人,都可以是公共图书馆的忠实读者。如何有针对性地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难点之一。
1.3经费相对困难、建设落后。
部分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免费开放经费和地方财政补贴,所以各个图书馆的经费受到各地财政收入的影响和制约。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来说,地方经济富饶,公共图书馆建设相对完善。但对于大多数不发达地区来说,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不稳定,建设相对落后。
2.基层图书馆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2.1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希望全民阅读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1]。
李克强说:“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一种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2]
作为覆盖面最广、基数最多的基层区县级图书馆,是最有资格完成李克强总理所说的“让全民阅读能够成为一种氛围”的任务的。推广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任务和神圣使命。大力发展和建设基层图书馆,让基层图书馆遍地开花,才能真正实现“书香社会”。
2.2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必将导致全球信息交流和信息量的急速增长。海量信息一方面将为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可藏、可选、可用资源,另一方面将大大促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增强图书馆对海量信息的加工、整理、导航功能。现代技术支撑下的图书馆必将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创新的服务理念,更好地服务读者。
网络的高速发展导致数字化图书馆成为可能。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以及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整合,形成网上统一的馆藏体系,在图书馆结构网络化条件下,将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将实现图书馆用户的社会化和服务的多样化。图书馆文献信息网络的形成,使单个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扩大到整个网络,人们可以利用任何图书馆的资源[3]。图书馆成为开放式的,可以使社会成员,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利用任何图书馆的资源,实现图书馆的5A梦想。
2.3阅读人群变化。
如今网络的普及和新的媒体终端极大地改变了国人的阅读和书写习惯,微博、移动阅读这种“浅阅读”、“碎片化”的交互式体验阅读代替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其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民(18-70周岁)阅读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率不断攀升。2006年发布的第4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结果中,我国的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2010年公布的第7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网络阅读率为32.8%,比2009年的24.6%增长了33.3%[4]。电子书阅读量的大幅增长,有力地说明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变化。这就要求服务于读者的图书馆快速建立起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的理念和平台。
图书馆服务的理想目标,是信息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读者都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图书馆的任何图书资源。图书馆的服务从过去的印刷本的借阅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都上了一个台阶,而数字图书馆进入移动服务则使图书馆的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正实现了图书馆的理想目标。移动设备使用量在未来几年将超过目前的电脑,成为主流信息获取设备,顺应历史潮流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方向。
3.如何“多快好省”的建设基层数字图书馆
3.1“全覆盖”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基层公共图书馆面对的读者群包含全年龄阶段的读者,有少有老,有幼有小。这样的读者分布要求公共图书馆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源体系,资源覆盖面广、资源体系全、资源种类多、传播方式多样化。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建设完备的资源数量和体系是所有基層图书馆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3.2处理好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馆藏比例,打造复合馆藏。
作为一个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藏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书资源是图书馆最可靠的文献保障。复合馆藏的理念可以很好地解决纸质资源更新周期慢、价格昂贵、有复本量限制等问题,通过数字资源、电子图书等形式作为纸质资源的补充。同时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推介图书馆的资源。endprint
3.3处理好资源的购买和共享的关系。
公共图书馆需求的资源量大,覆盖面非常广,对于任何一个基层公共图书馆想购买所有的资源都是不成立的一个命题。部分外文和专业数据库价格昂贵,不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所能承受得起的。所以基层公共图书馆应该把有限的经费集中到建设读者最常用的实用资源上,不常用的、昂贵的资源,通过图书馆联盟共享的形式进行解决。图书馆之间的资源联盟和共享、互通资源的有无是各个图书馆一直以来建设的重点。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组建的、利用超星技术所搭建的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实现了图书馆与馆之间电子资源的文献传递,有效解决了图书馆对于稀缺资源的需求问题。
3.4实用美观的门户网站成为图书馆对外展示的窗口。
资源的有效展示和图书馆的文化弘扬都需要图书馆有一个实用美观大气的图书馆门户。某些无法到馆的读者只能通过图书馆门户网站了解图书馆。同时图书馆门户网站也是所有读者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唯一入口,门户网站是否美观、便捷,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数字图书馆门户不仅仅是图书馆新闻发布的一个网站,对于大多数无法到图书馆享受服务的读者来说,互联网也是这些读者能够接触到图书馆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一定是以拓展图书馆基本服务功能为主旨建设的。
将图书馆各个功能分区进行模块化分区,以一个一个小的APP形式进行展现。改变以往浏览网站往下拖动的操作习惯,让读者在一个页面中间便看到所有内容。对于内容繁杂的图书馆门户网站来说,基于APP模块形式的图书馆门户,是很多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之一。
4.以“读者为中心”打造图书馆特色服务
4.1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请进来”是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化、公平化的重要工作方法。以往的图书馆坐在馆内等待读者上门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热爱图书馆,必须把图书馆工作做到馆外。同时依靠图书馆优质的资源、良好的服务、舒适的阅读环境和体验邀请读者到图书馆来。
4.2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图书馆特色服务。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进步和智能手机、ipad等大众化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除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以外的第五媒体。手机市场的发展非常快,手机用户直线上升,2014年用户已超过10亿户,随着4G的实现,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普及,使文字信息传递不再是简单的短信文本,而是丰富的图文、声画并茂的文档。同时,以苹果、谷歌公司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为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图书馆应用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作为最方便、最大众化的信息应用终端,这些终端具有使用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它们比电脑更普及,比电视更便携,比报纸更经济,而且可以显示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正在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这就为图书馆提供了创新发展的难得的历史契机。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服务机构,完全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与手持终端这个新媒体平台拓展和改造自己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实时更方便的信息服务,把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随时随地推送到用户身边,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所以,移动图书馆不仅是可行,而且是势在必行的,必将再次将现代图书馆发展推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为经济社会与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更加快捷、个性化的信息交流环境。
综上,新时期、新任務、新要求,给公共图书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作为公众知识宝库、信息集散枢纽、公民终身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基地的公共图书馆将不辱使命,抢抓发展新机遇,迎接发展新挑战,求实创新,争创一流,全力担当起传播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全民学习、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职能和任务,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EB/OL].http://www.rmzxb.com.cn/c/2016-03-01/715459.shtml,2017-5-30.
[2]李克强.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EB/OL].http://www.rmzxb.com.cn/c/2016-03-01/715459.shtml,2017-5-30.
[3]徐夏丽.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对策[J].图书馆工作,2013(01):4-7.
[4]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网络阅读率大幅增长[EB/OL].http://news.21cn.com/domestic/shiyong/2006/04/23/2554055.shtml,2017-05-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