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电视媒体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2017-10-21 08:56刘天胜杨宝宝
文教资料 2017年19期
关键词:从业人员

刘天胜+杨宝宝

摘 要: 规范的电视媒体用语不仅能够记载并传承文化,还能够教化公众和普及知识;反之,则会误导公众。媒体从业人员及社会都应该重视电视媒体用字用语规范化问题。本文对四平市电视媒体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媒体用字用语 从业人员 用语规范化

规范的电视媒体用语不仅能够记载并传承文化,还能够起到教化公众和普及知识的作用;反之,则会误导公众。基于电视媒体用语的特殊性,媒体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都应该重视电视用字用语的规范化。笔者以四平市电视媒体用字用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闻联播》节目的取样分析,找出各类不规范现象并浅析其原因。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平市电视媒体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并给出对策,为语言文字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规范四平市电视媒体用字用语。

一、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举例

(一)语音要素运用失控。

1.读音错误

2015-03-26四平新闻联播《四城联动 急寻“熊猫血”》中主持人多次出现读音错误。“血”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xiě,一个是xuè。一般说来,xiě为xuè的口语读音,多单独使用,此外还有鸡血、血块子、血淋淋、血胡同等词中,读xiě,其余的多数组合词读xuè,如:~型、~脂、~压、~糖、~迹、~汗、~泪、~书、~雨腥风、~海深仇,主持人却在节目中屡次读成三声xuě。

2.停连不当

2015-10-26四平新闻联播《四平六中举行“交通安全进校园”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在“标准的指挥动作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和“现场气氛热烈”两个分之间停顿时间过短,给人的印象是两个句子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事实上并无互相依赖关系。

3.发音不规范

2015-10-23四平新闻联播《巨元: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中主持人的发音存在多处失误:

(1)“战略”一词重音失誤

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有三种:中重、重中和重轻,中重格式最多。所谓中重格式就是后一个音节相较于前一个音节重一些、长一些。“战略”一词就属于中重格式,但主持人处理成重中格式,存在失误。

(2)“ong”发音不到位

“龙头”一词的“long”音节中,“ong”属于后鼻音韵母,发音与单韵母o不同,介于u和o之间,口腔开度比u的开度稍大,时长较短。然后舌根接触软腭,口腔通路封闭,发出鼻音。“o”为字腹,应该拉开立起,因为字腹是韵母的主要原因,属于乐音,口腔开口最大,声音响亮而通畅。但播音员在此处的发音,开口度不够,给人以语音不清、含混其词的感觉。

(二)语法错误。

1.不合逻辑

2015-11-18四平新闻联播《焚烧秸秆危害多 劝君野外莫点火》中“秸秆也正在焚烧”,应该是“燃烧”。“焚烧”指烧毁、烧掉,“秸秆”本身并不能烧毁、烧掉。

2.结构混乱

2015-03-26四平新闻联播《美在诵读 提升语文素养》中“此次比赛是十七中学全面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成果的一次检阅,学生在比赛中增进了友谊,丰富了阅历,更提升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造成结构混乱。第二分句的主语是“学生们”,第三分句中主语又变回“此次比赛”,取消了“学生们”的主语地位,前后不一致,造成混乱。

二、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影响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普遍对汉字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缺少审美与敬畏。网络时代的一些新词、高频词层出不穷,甚至其中一些字词导致产生糟糕的社会风气,这些都对传统电视媒体的用字用语规范产生负面影响。虽然在我们列举的不规范现象中没有具体这样的案例,但正如一些网友的评价,四平电视媒体中,有一些主持人存在说话故意咬舌头、捏鼻子,嗲声嗲气或者大舌头的现象,影响视听效果。

2.方言的地域性影响

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吉林省的西南部、东辽河下游,辽宁省与吉林省的交界处,属北方方言区,尽管和普通话非常接近,但二者在语音风貌及用词甚至句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个别字声母发生变换等问题,比如o音不规范等,这些都容易导致播音主持、采访对话中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出现。

(二)主观原因。

1.部分人员业务素养有待提升

200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也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电视媒体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与规定尚有差距。

2.语言规范意识薄弱

营造规范语言的用字用语环境,要明确语言文字规范的标准和要求,首先要树立规范意识,明确电视媒体推行规范用字用语的重要意义。媒体用字用语不规范,不仅有损地方台的形象,更有损城市形象,对公众的认知及普通话的推广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3.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监管机制尚不健全,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受众对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监督,甚至抱持“纵容”态度。2014年网上流传一段名为“央视直播失误合辑”的视频,浓缩了2014年前后央视直播时各类爆笑失误。当时有媒体采访李瑞英,据她透露,不同的错误,不同的犯错方式,有不同的惩罚措施。但就社会环境而言,跟省内省外及央视相比,地市级电视台受到的关注度较低,所以即便出错,也容易内部解决,社会范围内并未形成有力的监管机制。endprint

三、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对策

(一)坚守“电视人”的职责。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人”,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自身业务素养的要求,更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不仅要依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学法》,更要严格遵守《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工作用语用字,并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2014年广播电视总局曾发出通知,规定: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体和主流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和嘉宾作为公众人物,必须在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和表率作用。“电视人”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电视媒体对普通话的示范性,强化敬业意识与责任意识,自觉提高普通话水平。遇到紧急情况,越是大稿子来得就越晚。我觉得直播就是体现在这个地方,及时、准确、生动。

(二)提高业务素养。

从调查来看,四平电视媒体工作者在语音方面存在的不规范情况要远远多于在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此认为,规范语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四平方言属于东北官话松辽片,该地区是东北移民特征最明显的地区,原住民口音被冲淡,更接近普通话,是最标准的东北话,属东北官话平原类型。四平电视媒体工作者在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原因在于受到方音影响,但更多地表现在普通话发音方法不过关及朗读技巧缺失上。基于此,应该对上岗人员严格把关,同时强化工作人员岗前、岗后的业务培训,并实施岗中业务指导与监督,从根本上杜绝语音失范发生的可能。

广播电视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在传播信息时声音必须达到“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色彩丰富,变化自如”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应该共同明确的“声音审美”标准。播音员主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播音学习和训练,除了音准训练时,还要重视音色的改善。中央台播音员的声音很有磁性,除了天生音质较好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讲究发声,注意共鸣调节。还要注意音调的训练,掌握停顿、重音、语速等节律类问题,通过提高播音的色质和语调处理水平,让声音变得更美。

随着推普工作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将普通话作为标准工作用语,追求普通话的准确与规范,播音员主持人除了做到准确、规范之外,更应考虑的是对语音发声美感的追求。即在解决了“准不准”、“对不对”的基础之后关注“美不美”、“如何美”的问题。有声语言在规范性的基础上如果还能兼具美感,就可以提供更加广阔丰富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和感受空间,给受众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电视从业人员应该对此有清晰的认识,追求高标准,做到吐字如珠、润泽丰满、圆润充实,表现富于变化,带给人美的韵味和境界,带给人听觉美的冲击。

成越洋、赵政绪曾在《对播音主持专业未来走向的思考》中指出,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声音、外形条件较好,语言技巧运用能力也较高,但存在文化素质不高,过于重視技巧以致难以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能充分满足媒体对高层次传播人才的需求。播音员、主持人在努力提升播音基本功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厚文学功底,建立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才能正确处理稿件,如正确地断句、划分重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完成二次创作。地市级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身兼数职,除了完成新闻节目播报外,还要做采访、现场报道、撰写稿件等,这些都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名播音艺术家关山提倡播音员都做“杂家”,他认为,播音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多方面的学问。对新闻学、文章学、文艺学、语言学、文字学、逻辑学、传播学、声学、美学,以致历史、地理、天文等各类知识都需要涉猎,播音员应该是“万事通”。

(三)充分利用网络,完善监管机制。

设置公众平台,积极宣传、开展相关活动,鼓励四平地区观众关注和监督,营造良好的用字用语规范化环境。及时查找使用不规范文字等项内容以便及时纠正,防止再犯同类错误。电视台可以针对这些不规范现象制订相应的措施,对使用了不规范的用字用语的节目采取相应的惩治手段等,让人民群众意识到使用不规范用字用语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杜绝这一现象。基于此,我们认为需要监督管理与业务指导部门严格把关,使监管机制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同时更需要受众倾心关注、建言,多一分帮助,少一分无视。在做好自身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同时,还应发挥地方媒体的优势,积极做好推行规范文字的宣传工作。

语言是一种公共资源,媒体语言的规范只有媒体与观众共同努力和自觉维护,才能营造良好的语言规范化环境。电视节目用字用语是媒体语言的具体形式,是受众语言文字学习的视听范本。基于电视媒体用语的特殊性,媒体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都应该重视电视用字用语的规范化,只有共同努力维护,才能营造良好的语言规范化环境,消除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促进普通话的推广,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提升四平电视媒体的形象品位。

参考文献:

[1]周殿龙.社会用字不规范问题探索[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田园曲,辛逸乐.主持人语音与艺术发声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46.

[3]高迪.吉林省电视节目用字用语不规范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新闻传播,2013(8).

[4]周殿龙,刘海洋.电视媒体用字用语失范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以吉林省省级电视频道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5]曲文吉.论电视媒体用字用语失范与规范——吉林省电视媒体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0(10下).

基金项目:此文为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平市电视媒体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的调查研究”系列化论文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从业人员
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资料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改革创新新闻采编人员思想管理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