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克叶木·吾买尔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存在偏差,第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优化,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找出差距与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通过改革尝试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找出问题结症与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其现实意义。
一、主要问题
1.教师对教学理念运用不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数学教师只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进行重视,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学习的越多,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此外,对于教师的评价一般都只停留在了更正和重复的层面上,没有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延伸,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簪。
2.教师教学方式存在偏差。一部分的初中数学教师只重视课堂提问,很少对学生进行启发,甚至还有的教师把提问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提并论,使得在整堂数学课上,教师不断的提问。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缺乏针对性,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维,最终造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
3.过分重视学生成绩。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将学生的成绩分数作为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数,许多数学教师对于学生上一堂无法理解的知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便进行新知识的讲解,从而出现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二、解决对策
1.促使学生自信。推理、判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常常热衷于深入地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这些学生在深入研究时能得到自信,要是直接采取同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所有的学生,那样就很难使学生获得自信,会使学生不愿意深入探究难以解决的方面。另一方面,那些应用推理、判断的程度比较浅的学生就因为太多的失败而不再相信自己了,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使他们渐渐地落后于其他人。因此,通过依据学生水平不同进行教学的方式,能使好的学生深入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使落后的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步,这样所有的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更加相信自己。
2.注重探究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数学教学的内容,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给予学生探究的载体,即应该仔细讲解的地方需要进行细化;其次,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探究时间,即对于重点内容应该需要让学生进行慢慢的理解、消化;再次,为学生充分留有探究的空间,即教师不能够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最后,为学生留下探究的深度,即对某些重要的数学问题进行适当的延伸。
3.把握好提问时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式教学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经过精心的设计,并且根据教学内容掌握好提问的时机,从而才能正确处理问、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提出的问题需要对学生具有启发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其次,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最后,提出问题的时间应该成熟,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受和乐趣。例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进行对折,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经过对折的图形能够重合吗”“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引入轴对称的定义。此外,教师还应该启发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关键,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
4.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行为,尤其是要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要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习欲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而教师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
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自己先吃透定义,删繁就简,用准确、易于理解的语言把知识点讲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地动脑,大胆地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要真正地、心对心地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5.培养合作精神。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开始,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会在教学中事半功倍;而集体的智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學习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需要别人的敦促,自己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自己始终是日常学习的主人.具体而言,就是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任务,知道自己现在或即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遇到问题困难不气馁,勇于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多思考,多提问,多与同学交流,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要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兴趣问题.教师除了做到前面提出来的两个要求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性的根源是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践表明:只有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成继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2]谷春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艺术[J];湖南教育;1993.01.
[3]刘宏;初中数学练习设计的“点、线、面”[J];现代教育科学;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