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应用型高校转型改革中必然也要涉及到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语言类课程均是文科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在新形势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语言类课程可以从教学大纲的设置、语言材料的选择、教学手段的更新等几方面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语言 课程 教学改革
在目前高校改革的大环境下,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语言类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更需要探索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出路。
一、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安排不合理
在高校转型过程中,一些本科院校新增了广播电视学、秘书学、新闻采编等应用型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传统研究型专业与应用型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也应有所不同。但一些语言类课程的授课教师仍然按照原来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这势必会使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是空中楼阁,无法应用于实践。例如在给应用型专业的学生讲授现代汉语课程语音这一章时,有的教师把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照搬过来,将这一章中专业性比较强的国际音标、音位等知识也讲了。可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应用型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用到这些知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给他们讲授这些理论知识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多数语言类课程的教师教学时以教材为蓝本,教学过程就是讲解教材。但是语言类课程的教材内容大都比较老旧,存在着内容类同、千篇一律的问题,往往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反映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了。如果教师仍然按照教材来讲,那么就会造成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新意,例子老套,缺乏趣味性、鲜活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不知道开设这样的课程有什么作用,又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
3.教学方法单一
语言类课程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特别强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都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知识。在高校在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过程中,语言类课程的教學时数被压缩了,但由于教学知识点没有减少,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疲于奔命,把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完全不顾及教学效果。这都增加了语言类课程知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使学生慢慢丧失了学习兴趣,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大纲
高校转型过程中,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时数被大幅压缩,教学内容也要相应减少,原来教学大纲中所安排的内容就不可能全部讲完,这就需要做出恰当地选择了。作为应用型高校,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到应用的问题,教学大纲的安排也应该突出实用性。
(1)缺乏实用性的内容可以不讲
从实用性的角度选择对学生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帮助的内容来讲。例如现代汉语课程中语音部分汉语拼音方案的知识应该讲,而且应该重点讲,因为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汉语拼音方案的知识都可以看作是常识性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用得到;基本的语法知识也应该讲,语法知识是难点知识,学生自学起来有很大困难,但语法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是否正确,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而前面提到的语音中的国际音标和音位的知识实用性不强,就可以删掉;语言学概论课程中语用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又对今后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知识,因此课堂上有必要讲解。
(2)与其他课程重复交叉的内容可以不讲
文科专业的部分课程的内容有重复交叉的情况,语言类课程的教师可以在与相关课程教师沟通的前提下将这些重复性的内容删掉不讲。例如现代汉语课程语音部分语流音变的内容在普通话课上会重点讲授,所以在现代汉语课上可以不讲;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一些知识与现代汉语课程重复,在语言学概论课上这些知识就可以简单讲或不讲。
(3)学生有能力自学的内容可以不讲
新型大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类课程中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布置学生以自学的形式完成。例如现代汉语课程中的文字、词语意义、修辞等知识,语言学概论中的文字部分、词汇部分的知识都可以以自学的形式完成。
这样以实用为前提来合理安排、设计教学大纲,既保证了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材料要新鲜活泼
语言类大部分教材中的用例都比较陈旧,离现实生活很远,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时应注意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的案例。例如,讲解“音位变体”这一概念时,可以举社会流行语“蓝瘦,香菇”的例子;讲授“双语现象”这个概念时,可以举学生比较熟悉的本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例子。再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学生未来都在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上工作,教师讲授语言知识时可以从中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一些例子来进行讲解,从而提高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相关度。
3.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
在应用型高校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1)将语言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课堂教学只是学习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当前这种新形势下,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例如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来学习,这样既将理论应用于了实践,又培养了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探讨一些身边出现的语言问题,共同撰写语言文字方面的小论文,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回家的时间对本地方言进行调查,并试着写出调查报告,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准备材料。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
服务于教学的现代化设施和手段不断涌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它们应用于教学。多媒体设备可以减少写板书的量,节省课堂时间,并且能让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录制教学重点、难点及相关知识的微课、慕课视频可以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网络、电话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确保学生在课下也能与教师交流探讨学习和研究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教学系统。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高校中,由于培养目标发生改变,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要求也相应的要调整,任课教师一定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不能再用原来“研究型”高校的教学思路进行授课,一定要从应用型的角度来调整和改变教学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应用于实践,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红霞.高校语言类课程改革初探[J].新西部,2013(30).
[2]赵贤德.“语言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与创新研究[J].语言知识,2009(4).
[3]李金黛. 现代汉语课程减少教学时数后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22).
[课题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17年人文社科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贵阳学院为例”(2017zc158)结题成果]
(作者单位: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