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林全
内容摘要:散文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最自由表达的艺术结晶,正是因为这种文体上的自由,因而无论是作品语言、还是文章结构都显得比较“散”,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散文显得比较吃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将来的就业很大可能是到国外从事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各方面都需要较强的专业水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读”、“悟”和“写”三个关键环节狠下功夫,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專业水平。
关键词:现代散文 读 悟 写
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中西思想文化交融中产生的,很多中国现代散文大家,几乎都是脚踏中西文化,熟读古今经典的文化大家。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在整个“五四”文学中,“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将来就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很有可能是到国外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他们身上所代表,不仅仅是自身的个人形象,也是代表国家的名片。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尽自身的能力去培养学生,认真上好每一次课。具体来说,在中国现代散文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多次朗读作品,增强语感和感性认识,在课余,以读书会的形式,积极的引导学生多读散文作品,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拓展知识的宽度;读作品是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感悟、领悟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特征、作家思想意蕴等;我们以培养更多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这就决定我们要引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课堂内外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提高写作能力。
一、读
读书使人明是非,懂道理,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华是一个人最永恒的颜值。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竞争压力非常大,生活节奏迅速的时代,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必须不断进行阅读,了解过去,才能更好把握现在和未来。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来说,阅读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阅读就是一次精神的体验,心灵的收获,而阅读散文作品,更是可以直接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思想情感,收益应该是非常大的。因此,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
“读”,在这里既是指在课堂之上的朗读,真正的“朗读者”,也指在课余的广泛的阅读。阅读欣赏优秀散文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丰富情感世界,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会用历史和时代的眼光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发展自己的想像能力、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朗读散文作品,在朗读当中去感受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感受中国的语言文字之美。比如,当我们在学习朱自清经典散文《春》的时候,安排几个学生代表,分段落,富有感情的在班上朗读出来。通过学生的朗读,一方面读者可以直接地感受到了朱自清对于语言娴熟运用,而听者也能够在朗读声中,感受到作者的细腻柔和的感情,仿佛春风细雨抚摸着脸庞一般,由此而真正体会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语言之美,文字之美,感情之美。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学生可以通过散文作家的作品去其他国家的风俗文化等。林语堂,就是一个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他能够两脚踏中西文化,而一心评论宇宙文章,在他的散文作品当中,他坚持向中国人讲西方文化,而向西方人讲中国文化。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要注重对林语堂散文的讲解,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直接感受林语堂散文的魅力,同样可以安排学生对他的散文进行大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他的幽默,领略中西方文化的魅力,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
当然,我们的“读”更应该延伸至课堂之外的每一个角落,保持着一份虔诚的阅读之心。读万卷书,才能更好地走万里路。中国现代散文,经典无数,佳作数不胜数,经典作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萧红、张爱玲、沈从文等等,更像是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天空,闪闪发光,璀璨无比。在课堂之余,规定学生每周阅读一两个作家的作品,并写上读书笔记,收获感想等,再安排一个规定的时间,以读书会的形式,把学生召集过来,以小组为单位,就读书的感想收获,一起来分享和讨论,老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做适当的点评,表扬先进,鼓励表现不大好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读书会,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碰撞出学术的思想火花,形成良性的竞争,拓展知识面,培养坚持读书,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也可以在相互之间的读书交流之中,增进友谊,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这样的读书活动还是很值得推广应用的。
二、悟
一个人的收获程度来源于他的感悟程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学生只是不断被动去接受一些外面的知识,没有自己的感悟、领悟,那么他们的收获也是很少的。即使有收获,那么也知识别人“经验”的单纯占有,并没有形成自身的思想和认识,只不过是别人思想的“搬运工”,缺乏发现。因此,在中国散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真正把别人的思想,见识等内化为自己思想见识,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习。当然,我们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感悟,可以从散文的语言、结构,意蕴等方面,由浅如深,层层递进,最终既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更能付诸行动,妙笔生花,创作散文。
(一) 感悟语言的魅力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要读懂读透作家作品的思想,首先要做的就是读懂读透作家作品当中的语言文字。纵览古今散文佳作,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考察,无一不具有形象、优美、朴实和简洁的特色。作者的感情、心声与客观事物的融合和谐,这是散文所独具的。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修饰,体裁的运用,章句的排列等若配合得当,往往使作品更为出色,体现了外在装饰般的动人的美。对这种美的关照和审视将强化我们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也将加深我们对散文美的多方位的认识。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作品当中去感悟不同作家的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周氏兄弟,冰心朱自清,丰子恺、梁实秋等,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不同,兴趣各异,因此,他们笔下的语言也是各不相同的。语言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家们的留学的国家地区来划分,他们的语言风格必然会受到留学国家语言的影响,比如徐志摩跟郁达夫散文的语言差异性就非常大,因为他们的留学的地方,一个在欧洲,一个是亚洲的日本。endprint
(二) 领悟风格
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是作家作品经常重复出现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总和。一个散文作家的风格会从他的构思、题材、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表现出来。鲁迅的《灯下漫笔》、冰心的《笑》、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等,风格各异,然都是散文精品。鲁迅冷静的观察、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构成了他散文的独特风格。冰心,以爱为主题,温润如玉,作品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丰子恺的童心佛趣,在平常的言语当中,真诚坦率之情扑面而来,也是一个把心交给读者的经典作家。
(三) 领悟结构
散文的结构,对于一篇散文来说,就像是是骨架对于整体的一个人一样,是结构把一篇散文撑起来的。因此,我们要更好读懂和感悟一篇散文,必须要了解清楚一篇散文的结构。结构艺术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散文历来被称为“形散神不散”,要“散”的“形”当中,去把握不散的“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把握理清散文的线索,善于抓住作品的“文眼”等。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散文也有它艺术的“眼”,读者通过它,才能看到散文诗意的内涵,有了这个艺术的“眼”,形似散乱的背景、人物和作者的感想,才被
集中地传出“神”来,做到“形散神不散”。这个“眼”显示着作者行文的脉络,是谋篇布局的重心,抓住了它,作品那种放射性的新奇结构就得到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散文的“眼”是多种多样的:如《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有的是一句话,如《荷塘月色》中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等。
(四)领悟立意
立意是散文作品的灵魂,也可以说是作品的主旨。它可以是对事物的昭示,对人生的感悟,也可以是作者心绪与意念的表現。因此,引导学生对散文意蕴的领悟,是中国现代散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在这过程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领悟到散文作品中的三点:一 “高”,二 “深”,三“新”。所谓“高”,主要是指作品立意的高远,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峰,俯瞰人生,给从以启迪和教益。所谓“深”,就是指作者对生活,对事物有透辟的理解,从中开掘出生活的底蕴,引申出深刻的认识。而许多抒情类散文都具有含蓄的特点,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作者往往不是直陈其理,而是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所谓“新”,就是指立意有新鲜感,不是人云亦云。
三、写
时代在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来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离不开会听会说,懂读能写这四个基本的技能。听与说,包括读,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最终都得全部转化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作品”,就是说需要能够很好地把心里所想要表达的事情,得体周到,文从字顺地写出来。学习都有个模仿的过程,学习写作也是一样。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作品的品读和感悟,语言表达风格等,引导学生去模仿作家们的写作。同时,鼓励学生,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相信通过不断模仿作家们的写作,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另外,也需要跟学生明确,那就是我们的模仿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超越,在倡导模仿之余,更引导学生要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结语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也需要更多的既懂中国,又能走向世界的专业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这样的专业人才。作为一名教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应该上好每一次课,不断去总结,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具体到中国现代散文这门课的教学当中,就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引导学生“读”、“悟”和“写”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提高,使我们的学生更加优秀,我们的国家未来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