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琦++王维才
[摘 要]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逢我国提出“普惠金融”之时,是深化金融改革的“必选项”。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否会摧毁传统金融行业,二者是否是此消彼长还是和谐共生的问题,文章基于生物学中的生态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分别从共生关系是否存在(质参量的兼容性)、共生模式实证判断、共生界面分析(利益分配维度、非对称分配因子、阻尼特征系数)、以及共生序研究四个大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的情况,提出了参数的量化方法与计算公式,构建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评判共生效用指标的计量工具,为二者互惠共生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生态共生理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9. 054
[中图分类号] F8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9- 0121- 07
0 引 言
全球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改变人类经济活动及其管理方式,更重要的是也在改变人类的思维。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而且催生出很多种新颖的金融业态。在传统金融长期得不到充分竞争,供需结构与供需数量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情况下,在中小企业以及零售客户的金融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深化金融改革的“必选项”。那么,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会摧毁传统金融行业吗?二者的关系研究成为金融业深入发展改革奠基石。利用生物学的生态共生理论实证研究二者的关系并给出计量工具是本文最大的创新点。
1 理论背景
1.1 共生理论
自达尔文在《物种起源》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后,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但是生物界并不是只存在这种竞争关系,也存在着一种彼此协调共同适应共同发展的关系。这就是德国真菌学家徳贝利在1879年提出的“共生理论”。 他认为生物体的生存必然需要相互间的影响和协作,进而进一步产生依赖生存、协作发展的共生關系,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构成了整个共生系统。共生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有共生度分析方法、共生界面分析方法、共生模式分析方法三种[1]。自20世纪以来,共生理论开始运用到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2]。程大涛提出了基于共生关系的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和实证研究[3]。张旭建立了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共生的概念模型[4]。徐诺金认为金融生态系统是指“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5]。结合徐宝林 等[6-11]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情况,本文确定用共生理论来探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以及实证分析。
1.2 金融共生理论
袁纯清教授提出了金融共生理论,他认为“如果两个领域具有共性,那么两个领域就必定有共同的规律;生物领域和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具有共性。所以生物共生理论能用于经济领域”。胡坚教授认为袁纯清教授用自然科学的某些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问题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为人们深感不解的金融现象有了新的可以接受的解释。袁纯清教授在《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中,将金融共生定义为:“在特定共生环境下,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银行间以及银企之间按照特定的共生模式所产生的依赖与协作的关系”。
1.2.1 金融共生单元
金融共生单元是构成金融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金融共生的基本物质条件,包括各种不同规模和体制的资金供给者如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等;也包括各种资金的需求者如企业、自然人等;还包括各种担保、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等。并且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增加,我国的金融共生单元将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
1.2.2 金融共生模式
金融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反映各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社会经济利益体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关系,通过共生模式,各金融共生单元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产生共生效益。共生模式根据行为方式不同可分为寄生、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其中互惠共生又分为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两种,是共生的主要行为形态。根据组织模式不同可将共生模式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连续共生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个封闭时间区间内在多个方面发生连续的相互作用,连续共生是比较常见和稳定的共生关系,见表1。共生系统的构成由共生单元按照不同模式组合而成,金融共生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共生单元性质和共生环境的变化,共生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1.2.3 金融共生环境
正如生物的存在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企业生存和发展也与其所处环境因素密不可分。金融共生单元以外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即是金融生态环境。共生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包括共生系统所处在的经济法律环境、基础设施,也包括社会人文传统、国际环境等,因此对于金融共生环境的分析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
1.2.3.1 科技环境
金融共生环境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科技环境。近几年以来,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尤为明显,科技环境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互联时代,也称为大数据时代,这些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它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交际方式,更深一步改变着人的社会组织形态。科技环境的改变为互联网金融可以快速发展创造了“天时”的环境。同时,在这种金融共生环境下,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提速业务创新,传统金融业一方面加快金融产品互联化进程,运用互联网技术把银行的线下产品线上化,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就是网上银行的服务。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业加速了与互联网金融合作,譬如,中国工商银行与阿里巴巴于2013年5月在杭州签署了整体合作框架协议,二者就电子商务以及相关安全认证、资金托管、市场营销、产品创新等多个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再譬如,2013年起,已经有30多家基金公司的淘宝直营店开业。可以见得,科技环境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二者共生环境中的重要因子,为二者提供了创新的基石,是二者共同进步外部基础。endprint
1.2.3.2 法律政策环境
互联网金融若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2014年我国将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新金融得到了政策的有力支撑。2014年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出现15次“互联网金融”这个关键词,2次出现“网络借贷”。其中提到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金融企业座谈会。总理在座谈会上提出,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鼓励互联网金融依托实体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上,标志着国家政策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并且逐渐明晰了三行一会对其的管理职责,下一步会将管理互联网金融上升到法律层面。传统金融业不仅有三行一会的监管,更有各级政府的督导和管理,并且有较为成熟的法律环境进行经营,此外,国外的实践证明,成熟的完备的法律体系是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关键利器。
1.2.3.3 信用环境
古人曰:“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信用环境是目前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传统金融的数据无法与互联网金融数据互通,导致当前金融数据库信息无法互通,互联网金融虽拥有巨大的电商活动积累的宝贵信息资源,但是也无法与传统金融进行互通。正是由于信用信息环境的缺失与不对等,导致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跑路现象,如果在互联网金融数据规范基础上实现二者联网,互联网金融完全可以反哺央行的征信中心。
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问题研究
2.1 质参量的设定以及共生模式的判断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问题的研究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判定共生单元之间是否具备金融共生关系,即判定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作为共生单元是否存在共生关系,金融共生關系需要参看二者的质参量是否兼容;另一方面,存在共生关系的二者之间共生模式是讨论共生问题的关键,更是判别如何促进二者共生关系朝着最优方向发展的判定标准。
在共生理论中,质参量是用来描述共生单元的特征。如图1所示,用X描述互联网金融,则X=(X1,X2,X3,X4,…,Xi),其中,X1,X2,X3,X4,…,Xi代表互联网金融一系列的质参量;用Y描述传统金融,则Y=(Y1,Y2,Y3,Y4,…,Yi),其中Y1,Y2,Y3,Y4,…,Yi代表传统金融一系列的质参量。
袁纯清(1998)指出只有存在质参量兼容的共生单元才可以称为共生关系。如图1与图2所示:X3(P2P平台信贷)与Y1(传统资产业务——信贷业务)是补充关系,X2(第三方支付)与Y2(中间业务)是趋势替代关系,X4(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与Y3(影子银行业务)是趋于竞争关系。所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质参量是紧密联系的,是存在共生关系的。
2.2 共生模式的判断
进一步讨论共生模式问题,共生模式标准见表2。
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四种模式运营:①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②P2P网络贷款平台 (如拍拍贷);③互联网金融理财(如余额宝);④众筹 (如创投圈 天使汇)。其中,P2P具有产生货币、货币流通的作用;而传统金融领域,一般包括传统信贷业务、中间业务、影子银行业务和电商业务等。
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最具备代表性的质参量都是产生货币、货币流通的质参量。所以,在传统金融中本文选取传统银行的信贷规模来作为代表质参量,用Y表示;在互联网金融中本文选取P2P网络平台贷款余额作为代表质参量,用X表示。
由于 P2P平台贷款于2006年成立,没有充裕可靠的年度数据,所以选取了最新年度的月度数据(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的月度数据)。
所选数据如表3所示。
得到回归方程为:y=30.68x+823 543。R2=0.928 8,拟合效果较好,线性回归方程较好地反映了y,x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将x,y二者互换,以传统金融贷款余额为自变量, 以P2P贷款余额为因变量, 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回归,来考察传统金融贷款余额的变动对P2P贷款余额的影响程度。
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其中,得到回归方程为:
x=0.030 3y-24 661
y=30.68x+823 543
由前两式得到:
Fxy=
Fxy=
共生系数汇总见表4所示。
由上表可得: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始终保持着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Fyx 2.3 共生系统中共生界面分析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共生界面指的是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制度媒介或者物质支持,是共生系统效率和稳定性的保证。 广义而言,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共生界面认为是所处的整个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狭义而言,借贷环境、贷款对象以及贷款对象选择制度、经济法律制度,人民银行监管制度等。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共生界面。 首先,分析利益分配维度。 共生界面核心分析就是利益分配维度,它包含分配系数K和非对称性水平α。分配系数K指的是共生单元从共生中获取的共生利益与所占用或者耗损的稀缺资源的比值。用c和h分别表示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两个共生单元,Ng表示共生能量(选取利润为代表),Ng= Ngc+ Ngh;以Nc表示资源的占用或者消耗,Nc=Ncc+Nch。则c和h的分配系数(选用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
Kc= Ngc/Ncc,Kh= Ngh/Nch
假设Kcmin与Khmin为最低临界分配系数,D表示状态,则同时满足Kc(D)≥Kcmin, Kh(D)≥Khmin.
关于非对称分配因子α,设定Kcm是共生单元最理想的分配系数(本文选取最近年的上市公司股本收益率),因此:
α= -1,α∈[-1,0]为系统的平均非对称分配因子,表示的是共生单元分配系数相对于理性的激励水平的偏离状况,其中,若Kci=Kcm,则α=0,共生成为对称的分配。
所谓的对称分配在经济学中有二层含义,其一是均衡是一种基于环境中优秀回报水平下的均衡;其二,共生系统各单元实现了基于最稀缺资源的利益分配的均衡。
第二,分析阻尼特征系数。
共生单元的能量在共生界面中分配传导的损耗在这里称之为阻尼系数。用λ表示,λ∈[0,+∞)。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共生界面的阻尼系数可以分为风险损失阻尼、交易费用阻尼和效率性成本阻尼,公式为:
λ=(λr+λt+λv)T
λr为风险损失阻尼,λt为交易费用阻尼,λv为效率性成本阻尼。
令标准样本单元的阻尼系数为λs,那么i单元的阻尼系数为λi=(1+C)λs其中C为非对称性阻尼系数。
假设S表示状态,共生界面系统状态为S,用PD(s) 表示状态S 共生单元业务风险测度,用LGD(s) 表示状态S 共生业务单元交易风险测度,用R(s) 表示状态S 整个共生界面的系统风险测度,则风险损失阻尼系数λr的计算公式为:
λr(s) = PD(s) ·LGD(s),要根据第i个共生业务单元所承担的内( 外)部成本费用占共生界面系统总成本费用的百分比来度量。系统效率系数λυ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极小值,对于这个系数的确定要根据系统业务单元的数量和组合模式确定,通常可以忽略。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界面的阻尼系数应该由各自内外部费用占息税前利润的百分比来衡量。
2.4 共生序特征系数
啄序,啄食顺序的简称,指群居动物通过争斗获取优先权和较高地位等级的自然现象。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很早就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①内源融资;②外源融资;③间接融资;④直接融资;⑤债券融资;⑥股票融资。即,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中首选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首选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中首选债券融资。共生序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中形成的克服限制因子约束的一种生存妥协策略,通常表现为与其他生物的共生、对资源的再循环和对环境的适应行为。共生序W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界面质参量运行稳定性的关键指证。要结合各质参量取值的模糊区间并且利用线性回归拟合W值。当W值越高,证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界面越稳定;相反,说明该共生界面正处于进化状态。若W值异常,说明共生界面系统出现相变现象。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计量模型用于评判共生效用指标:
Qmax=f(k, λ, α, W,F),Q为共生界面最大效用。
基于现有数据本文已经给出F(共生系数)的分析参考,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刚起步,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全面实证,当有足够的历史数据时,本文所提出的计量模型将会产生实证意义。
3 基于共生研究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发展对策
3.1 优化共生环境,促进共生界面畅通
首先,优化二者的共生法律环境。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金融风险承担责任,规范互联网金融经营行为。其次,为二者正向共生提供优良的市场环境。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创造公平、平等的金融市场环境。第三,创造良好完善的信用环境。要逐步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与企业征信体系,使得征信信息可以对称的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中使用和传播。
3.2 适度适时监管,完善对互联网金融共生单元的监管体系
在监管体制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现有金融监管体制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不适应的问题。强化功能监管和加强跨部门监管协调,加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协作,实现对各类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监管全覆盖。在监管措施方面,要结合现场与非现场监管,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监测,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要定期评估风险,及时捕捉风险;监管指标方面,除去与传统金融风险指标一致的监管指标外,还需要增加资金活跃度,集中度,投降产业等进行指标监测,防止出现大规模跑路现象,危及社会安定。
3.3 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向最优共生模式发展
对称互惠共生将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二者融合发展的最优模式。为了促进二者向最优模式发展,要从以下着手:一方面,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传统金融业要改变思路,从社区银行,智慧银行入手,从信用卡原有存量客户的大数据入手,改变原有电子银行被核心资产业务边缘化的局面,逐渐将电子银行从渠道支持变为核心业务。利用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理清客户群,重置业务流程,再造网络价值,以更加亲民、愉悦、方便快捷的形式展示传统银行的新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要学习传统银行风险控制的管理方法,为资金的安全投放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互联网金融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将中小客户市场“精耕细作”,提升自身与传统金融进行竞争的对話权。
主要参考文献
[1]袁纯清. 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袁纯清. 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2:226-227.
[3]程大涛. 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集群组织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3:113-115
[4]张旭.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2004:115-116
[5]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2):35-49.
[6]军政,徐宝林. 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鲶鱼效应”[N].上海证券报,2013 -01-22.
[7]郑联盛,刘亮,徐建军.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模式与风险: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J].金融市场研究,2014(2).
[8]吴亮,邓明.金融生态视角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共生成长研究[J].财经论丛,2010(5).
[9]杨子强.商业银行要重视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N].金融时报,2005-02-17.
[10]王丽娜.我国金融生态系统优化[D].厦门:厦门大学,2007.
[11]张敬文,阮平南.企业战略网络的生态特征及生态演化模型 [J].统计与决策,2010(9):168-1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