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回归”:拼上欧洲的最后一块版图

2017-10-21 23:24曹靖楠
同舟共进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东欧国家东欧回归

曹靖楠

在人们脑海里的欧洲地图中,或许有西欧的繁华、南欧的精致、北欧的宁静

而幅员辽阔的东欧地区,似乎与老欧洲有些格格不入,总是容易被选择性地忽略。东欧广袤的平原起于阿尔卑斯山脉东麓,沿着静静的多瑙河缓缓流淌,直达黑海之滨,逐渐铺开它内敛而优雅的真容。在纵横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十几个东欧国家一字排开,从南部的亚得里亚海,一路向北延伸到波罗的海。

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见证了欧洲的兴衰荣辱,也正经历着新的火中涅槃。冷战以后,曾被一分为二的欧洲重新统一,东欧也被吸纳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它是欧洲的最后一块拼图,半个世纪的冷战曾将它剥离,但唯有重新接纳它,欧洲才是完整的。

然而,“回归”并不一帆风顺,激烈的变革带来社会的阵痛,东欧国家也开始了一场上至国家认同,下到生活方式的系统性重塑。好在东欧民族的韧性和对生活的向往,让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现在的东欧正以全新的面貌,开启了一趟在时代精神和文化血缘上的欧洲寻根之旅。

回归欧洲,经历转型

战后的半个世纪,对东欧人民来说是一段复杂的回忆。希望与打击、尊严与羞辱、发展与衰退,这让今天的东欧人每每回忆起那段时光时总是百感交集。战后的东欧,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苏联模式”确实一度让东欧国家迅速从废墟中走出,实现了复兴。但东欧和苏联的关系并不一直那么融洽。苏联“老大哥”式的做派和僵化的经济模式,让东欧人心生反感。而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柏林墙的建立,等等,更是摧毁了东欧人对苏联的信任。

冷战让苏联走入了历史,也让东欧国家再次获得了主动选择的机会。半个世纪的分裂让东西两个欧洲面貌迥异,西欧已经完成国民财富的积累,一只脚迈入后工业时代;而东欧面临严重的失业和经济萧条,尚需解决最基本的温饱。即使是东欧最发达的东德(民主德国),也和一墙之隔的西德(联邦德国)有着发展阶段的代差。东欧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归欧洲”,一头扎入老欧洲的怀抱。

在废除旧制度后,东欧政治转轨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构建新制度。在转型初期,政党林立,形形色色的党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波兰,最多时登记在册的合法政党共有362个;在匈牙利,也一度出现80多个政党。很多政党都是以反体制的身份出现的,由于缺乏社会基础,分化组合频繁,它们往往很不稳定,形成“政治流沙”。用混乱无序来形容转型初期的中东欧政党政治并不为过。

旧的政治体制、生产模式、社会生态被一一打破,而新的稳态并未立刻形成,转型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东欧转型的同时,欧盟的东扩也在同步进行。经济条件、社会基础较好的国家较早地与欧盟达成一致,而其余国家则经历着严重的转型阵痛和内外矛盾。

首先是民族问题。东欧被称为民族的“万花筒”,尤其是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长期以来形成了众多民族杂居的现象,也积累了大量的族群矛盾。在冷战时期各种矛盾被暂时压制,而冷战后急剧的社会转型,导致过去很多被掩盖的问题暴露出来,并迅速升级为严重的种族对抗。例如罗马尼亚的匈牙利人问题、保加利亚的土耳其人问题、波兰的德意志人问题,以及南斯拉夫境内的各民族矛盾,有的甚至激化为流血冲突和内战。

其次是经济问题。促进发展,解决民生是每个政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东欧各国纷纷申请加入欧盟,争取丰厚的援助,分享广阔的市场。但是加入欧盟需要付出代价,经济基础薄弱的东欧,面对西欧先进企业的竞争,传统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失业问题凸显。同时为了在社会福利上向老欧洲的福利国家看齐,高福利的刚性特点使财政捉襟见肘成为普遍现象。

还有安全问题。东欧是亚欧大陆的腹地,著名的地缘战略家麦金德就将其视为世界的心脏部分,自然也是大国必争之地。几个世纪以来,周边大国都对东欧地区虎视眈眈,东欧也因此始终被视为德、俄之间的“破碎地带”或缓冲区,尷尬的定位给他们带来依附心理。而随着冷战结束,东西方之间的地缘政治平衡被重新打破。欧盟和北约向东欧伸出橄榄枝,而俄罗斯却不愿看到西方步步紧逼,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展开了强硬的回击,面对被武装干预的担忧,东欧国家只能“抱团取暖”。

寻找定位,焕发新生

一些西方中心论者把欧盟东扩和欧洲一体化看作自天主教与东正教分裂以来欧洲重回统一的伟大变革。从历史上看,东欧国家或与欧洲同源,或虽不隶属于欧洲文明,却也早已认同欧洲共同价值观,“回归欧洲”的口号对东欧的民众来说意味着强大的向心力。

而对于东欧的政治家们来说,成为“西方世界”的一员,可以考虑得到更多的现实好处。政治上,加入欧盟,依靠西方的军事力量能填补冷战后的“安全真空”;经济上,加入欧盟意味着在艰难的经济转轨阶段能得到所需要的大量援助和投资,以及进入广阔的欧洲共同市场;国际地位上,成为欧盟的一员,将强化东欧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其国际地位。因此,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东欧各国仍在“回归欧洲”的道路上怀有无比的决心和热情,融入欧洲的大势无法逆转。

今天的东欧已度过了冷战后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国内,完成了从街头政治、暴力游行向有序的市民社会的初步转型,政党政治也逐步走向成熟,暴力、非理性、依靠领导人个人魅力带动的社会运动,已被公开、透明、理性的政治生活取代。根据欧盟标准,东欧已经实现了确保民主、法治、人权和保护少数民族的稳定制度。经济也从崩溃的边缘被拉了回来,逐渐走上正轨,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具有弹性的货币政策,东欧的制造业在欧洲市场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在经济总量上也稳步地追赶西欧。国外,通过2000年以后的3次“欧盟东扩”,已经有13个东欧国家成为正式的欧盟成员,东西欧之间的隔阂正在进一步消解。

当然,东欧国家内部依然存在诸多隐患,一些是存在已久的老问题,例如就业问题、民主化问题、民族矛盾问题等,而另一些是最近涌现的,例如难民问题、主权债务问题、极右翼政党抬头等。但不管怎样,东欧国家已逐步摆脱了冷战结束初期的迷茫,找到了在国际社会中的新定位。

东欧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它经历过沧桑,如今又焕发新生。东欧的人民从来不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正如捷克作家卡夫卡所说的,“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回归”的东欧,补上了欧洲残缺的最后一块拼图,历史仿佛又倒转回东欧曾有过的辉煌年代,但如今的东欧比过去更加稳健成熟、更加充满活力。让时光止步,让童话复苏。新的东欧正在破土而出,它会经历风吹雨淋,它亦会向上生长。

(作者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欧国家东欧回归
东欧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比较分析
东欧国家期待本国移民回归
东欧挂车第一品牌 Wielton策马加鞭瞄准更大市场
东欧国家社会主义之殇的文化探析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从波兰看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改变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