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如何充分利用二手书?

2017-10-21 22:33钱杰
今日文摘 2017年19期
关键词:沃特森二手书电话亭

钱杰

德国是个爱书和崇尚阅读的国家,“德式阅读”闻名全球。所谓德式阅读,就是德国社会有浓烈的读书习惯、读书氛围以及良好的读书设施。据统计,有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9-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几乎每户德国人都有“藏书阁”,有的甚至占用几个房间。此外,像医院、小诊所、理发店等服务机构的等候室,也会提供各类报刊来满足等候者的阅读需要。

德国是出版大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计其数。同时,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全国共有5000多家书店,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除此之外,德国的几乎所有加油站、超市及日用品商店都有图书杂志专卖区。

另外,人口仅8000万人左右的德国,一直承办着享有“全球第一图书博览会”美誉的法兰克福书展。

市民都乐于将自家的二手书循环利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德国是如何让二手书充分流转,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的。

來到德国,你会发现交易和交换二手图书的场所极多,像“二手图书交易市场”、“二手图书专卖店”、“图书交换站”等星罗密布。以慕尼黑为例,一到周末,市内和市郊,至少有十来个二手图书交易市场开门营业,市民可把自家的二手图书拿来参与交易。

德国的图书质量很好,人们也注意保护,虽说是“二手图书”,品相都极佳,尽量有些书已出版了二三十年,仍然不旧不坏。二手书的价格也十分便宜,一般在半欧元到三欧元之间,是原书价的一两折,像《哈利·波特》七部曲这样的畅销书,整套的售价也就在十欧元左右。

许多城镇的政府部门,每年会专门组织一两次大规模的“二手图书交易会”。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市镇的广场或活动中心便变成了图书的海洋,许多居民带着自己的二手书,或来交易,或来淘书,到处人头涌涌。德国的许多中小学校,每年也会举办一两次图书交易活动,学生们可以互换或购买二手书。

德国的旧货市场众多,一到周末,这类市场几乎遍布全国的每个乡镇,光是慕尼黑市郊,就有上百个旧货市场,出售的东西包罗万象,图书就占了不低的比例,而且价格便宜得惊人。

除了定期举行二手图书交易活动外,还有一些长期经营的慈善性“二手图书专营店”。这些书店的管理人员均是残疾人士,由政府出资支付店租。书店里的书由各方人士捐赠,质量都非常好,内容也不过时。在慕尼黑奥林匹克购物中心附近,就有这样的一家书店,由十几个残疾人经营管理,藏书量竟达三万多册。

此外,不少图书馆也定期把一些淘汰出来的书作二手书出售。他们把这些图书放在一个无人看管的书架上,读者可自觉投币拿书,价格一般在五十欧分到两欧元之间。

旧的电话亭成了图书交换点

为了激起大家的读书欲望,在《哈利·波特》中扮演女神学霸赫敏的英国女演员艾玛·沃特森与英国伦敦的一家公益组织,在去年曾联合组织了一项名为“藏书大作战”的图书分享活动,这项活动是希望大家利用通勤的时间读会儿书。首先,艾玛·沃特森把书籍藏在了地铁里,并在书中附上亲手写的纸条,然后让大家像玩游戏般自己去寻找。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名噪一时。去年年底,黄晓明、徐静蕾等明星也纷纷在微博上发起该项活动的中国版“丢书大作战”活动。

德国倒是没有“藏书大作战”这类活动,但图书交换点却随处可见,这些交换点就设在公共电话亭里。原来,以前的德国城乡,按人口比例配备了大量公共电话亭,但随着手机的普及,这些公共电话亭大多停止使用。于是,政府出资把众多的电话亭改装成了“图书交换点”,在里面设置书架并摆上各式图书。这些图书交换点没人看管,谁都可以打开门把图书拿回去看,但这里的书并不是用来卖的,而是用来“借”或“换”的。上面贴着的说明这样写着:“你可以把喜欢的书拿走,不过希望看后放回,如果你实在太喜欢某些书了,那么请下次也带几本你自己看过的书放在这里,让别人分享哦!”

除了这些“图书交换点”外,城镇的政府文化艺术活动场所,也有类似的图书交换处。市民们可以带些二手闲置的图书放在这里,和别的市民进行不见面的图书交换。

(孙武荐自《羊城晚报》)

责编:天翼endprint

猜你喜欢
沃特森二手书电话亭
不计前嫌,知人善任
基于云开发的二手书交易小程序
高校二手书交易市场的构建策略
坏掉的8号电话亭
高校二手书交易平台构建分析与设想
校园二手书市场价值分析与研究
艾玛·沃特森联合国演讲呼吁男女平等
狐狸电话亭
美国一高校机器人授课5个月竟无人发现
会“变身”的韩国电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