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变态杀人魔的内心世界
在加拿大分尸案案发五年之后,臭名昭著的杀人犯马尼奥塔再次成为加拿大当地媒体焦点。6月26日,他在狱中和他的男性狱友结婚。人们在愤怒的同时不禁疑惑,为什么有的人在做出毫无人性的暴行之后不思悔改,还沉醉其中?
2012年5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发生的一起凶杀案震惊全球,成人片演员卢卡·马尼奥塔将中国籍留学生林俊杀害后分尸,并将部分尸块寄给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两大政党总部。几乎在同时,他的杀人视频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视频画面血腥、恐怖,令人作呕:一名男子把碎冰锥反复刺入受害者的身体,杀害、肢解、奸尸后吃掉部分尸身。
2014年12月,马尼奥塔最终被判一级谋杀罪成立,其他数项罪名成立,分别是侮辱尸体、制作并邮寄淫秽物品、骚扰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和其他议会议员,获无期徒刑,25年不得假释。
据悉,杰弗瑞·达莫,外号“密尔沃基怪物”,他可能是犯罪史上最冷血、最令人发指的连环杀手。他在1988年1月至1991年7月期间在美国东岸密尔沃基和俄亥俄杀死17人。他会先把受害人绑架,然后杀害、侮辱,然后吃掉。最终他在狱中被另一名囚犯所杀。
在有些时候,杀人魔之间也存在竞争。现为国会议员的戴夫·理查特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作为一名侦探调查过绿河谋杀案。在调查过程中,他收到来自邦迪的一封信,这位在佛罗里达监狱等待执行死刑的犯人告诉理查特,他可以让他知道一个连环杀手心中的真实世界是怎样的。
理查特和他的同事通过两天的询问,确实发现邦迪与格林河谋杀案的凶手有着相似之处。但是,他提供帮助的动机是很明显的:有另外一个杀人魔的风头正在隐隐盖过自己!理查特回忆说:“邦迪已不是焦点人物,他要找机会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被抓获之前,莱德一直与法律执行官和媒体保持着联络。他多次提到其他的连环杀手,并希望这些执法官告诉他,那些家伙的作案次数是否超过了他。他总结说,向往成为名人,可是为何杀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你不会理解那些事情,因为你并没有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他写道,“萨姆之子、开膛手杰克、哈维·格拉特曼、波士顿勾魂手、霍梅尔斯——佛罗里达杀人魔、山腰绞杀手以及更多出名的人都因此成为连环杀手。这是个无助、没有希望的世界,除了死亡和被捕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得到解脱。”这就是一名连环杀手的内心世界。
“有很多儿童有过被虐待和抛弃的经历,感觉自己异常的无能为力。为了弥补心灵的缺陷,有的孩子在成人以后成为商人和大老板,有的孩子却变成了连环杀手。”这些连环杀手往往生活于社会边缘,感觉被忽视、被遗忘。
在实施谋杀前6个月,马尼奥塔曾在邮件中向一名英国记者透露他的杀人计划。此前,马尼奥塔曾将虐猫视频传至网上。图为林俊(右)和马尼奥塔(左)
杀害过几十名妇女的特德·邦迪曾因成绩太差被两所法律院校驱出门外;食人狂魔杰弗里·达默只能在巧克力工厂做一份仆人的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被指控谋杀15名同性恋男子的布赖恩·尼尔森也只是伦敦的一个小公务员,他常常把已死的受害者绑在椅子上,而后向他“讲述”公务员守则。
纽芬兰纪念大学已经退休的人类学教授艾利洛·勒顿认为:“他们把杀人作为整个生命中的基本目标。”他形象地比喻:“高级别的杀人行为与手艺精湛的木匠谈论某件完美家具的情形是一样的。”
连环杀手需要控制住他们的“猎物”。在作案现场,他经常带着枪。如果“猎物”试图逃跑他就开枪射击。但相比之下,他更热衷于采取“勒杀”的手法。莱文解释说:“这样做可以让他们享受身体上的接触,感受被害人最后的呼吸和悲惨的尖叫……这时的杀人只不过是附带行为,权力才是真正的动机。”
而“性欲”则成为这一动机的主要因素。莱德说杀人可以让他的“幻想”得到满足。
杀人魔在童年时期也常常是一个受害者,这种伤害混杂着压抑、性和暴力等因素。
在2001年被抓获的,曾杀死过48名妇女的“格林河杀手”加里·里奇韦小时候尿床时,经常被穿着暴露睡衣的妈妈拽到浴缸洗澡。研究认为,愤怒、羞耻感、失控感、冲动以及对母亲的爱会让里奇韦心里异常困惑。“我对母亲的行为感到愤怒,我要杀了她,可是我爱她。”
北京大学博士、资深心理专家姬雪松说,这类人可能是精神病水平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叫病理型人格障碍。
这一类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的“良知功能”发育不好。比如对于马尼奥塔来说,他这个人是没有良心的。这个良心不是一个道德概念,而是一种功能。比如特别小的孩子,他会打爸爸、打妈妈、摔东西,丝毫不会内疚,此时的他没有什么良心可言,但是在养育的过程中,他发展出良心。良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良心发育的起点大概在3-5岁的时候。
一个一般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他们杀人并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快感,而是为了消除某种愤怒。反社会型人格也分级别,有的人格障碍者,虽然他的良心不好,但是其他方面发育得稍微完整一些,比如他能获得性满足的对象。但是如果有人惹到他了,他可能会把这个人杀掉,他的病态病在良心上。
(《北京晨报》2017.6.22、《北京青年报》2005.7.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