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玲 朱海华 马蕾 许丽璇
信息系统支持下26例小儿患者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管理对策
黄华玲1朱海华2马蕾2许丽璇3
目的 分析26例小儿患者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及原因,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综合医院2016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26起患儿相关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护理不良事件均24小时内完成系统报告;5岁以下患儿所占比例最大占(73.1%);输液渗漏占首位(46.15%);未造成伤害事件发生率最高, 占50.0%;8月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月份,而12:00—15:59时间段是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发生原因中患者因素(包含疾病所致及血管条件等)占30.9%,技术不熟练和查对不严均占15.4%。结论 应以HIMSS7级建设为抓手,应用科学质量管理工具,从循证护理角度出发,寻找最佳改进方法;加强员工在职培训,提高穿刺技术;优化排班模式、弹性排班,并做好质量监控,从系统根源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儿安全。
小儿患者;护理不良事件;HIMSS;信息;安全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国际医疗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全球评估医院质量的权威机构,我院于2015年9月顺利通过JCI评审,依据JCI相关要求完善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建立了网络直报。患儿因年龄小,无法用言语表达或表达不清、主动配合治疗能力差,病情变化快等成为不良事件管理重点人群。目前我院正积极准备接受HIMSS7级评审(HIMSS全称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而该评审突出特点就是评估信息利用,要求真正的管理者要会使用信息、利用信息,根据信息数据整合,及时、准确地了解医院、系统运行情况,以便支持和辅助决策系统[2]。因此,本文对我院2016年主动上报的26例患儿相关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选择我院2016年收治小儿患者各病区通过医院综合管理平台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26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科室24 h内登陆系统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事件发生时间、地点、项目分类、主要原因、发生经过、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根据医院发布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所有事件根据发生与否以及伤害结果分为:(1)临界差错: 因及时介入而使事件未真正发生于患者身上;(2)未造成伤害: 事件发生于患者身上,但未造成伤害;(3)轻度伤害: 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只需稍微处理,不需增加额外照护;(4)中度伤害: 事件造成患者伤害,需额外的探视、评估、观察或处置;(5)重度伤害:事件造成患者伤害,除需额外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手术、住院或延长住院处理(如肠穿孔或气胸等需延长住院);(6)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永久性残障或永久性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障碍、脑损伤等)或死亡。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等方法对不良事件类型、分级、发生时间等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中的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对主要不良事件类别产生的患者损伤结局进行分析。
所有事件均在发生后24小时内完成系统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中男性患儿18名,女性患儿8名;最小出生17天,最大年龄12岁;将患儿年龄进行分层,以5岁以下(不包含5岁)患儿所占比例最大,占73.1%,其次为5岁组,占23.1%,10~14岁组仅占3.8%;分布科室:儿科病房17例,新生儿病区5例,儿科急诊区2例,儿科重症监护室及麻醉恢复室各1例。
输液渗漏12例,占46.15%;坠床事件发生4例,占15.38%;给药缺陷3例,占11.54%;标本错误及导管拔出各2例,分别占7.69%;肢体受压、物体落下及病历错误均为1例,分别占3.85%。
2.4.1 损伤结局 未造成伤害事件发生率最高,占50.0%,其次为轻度伤害,占46.2%,临界差错仅占3.8%。
2.4.2 主要不良事件与患儿损伤结局的关系 见表1。
表1 主要不良事件中患儿损伤结局
2.5.1 发生月份 1~6月共发生9例,7~12月份共发生17例,其中8月为高集中月份,占19.2%,居首位。
2.5.2 发生的时间点 12∶00—15∶59 时间段是不良事件的高发时间段(26.9%),而 16∶00-19:59、20∶00-23∶59 及 04∶00-07∶59发生比例均为19.2%,居第二位。
患者因素(包含疾病所致及血管条件等)及技术不熟练和查对不严分别居前三位,所占比例分别为30.9%、15.4%及15.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各科室均能及时完成系统报告,且下半年不良事件上报数量明显高于上半年,与我院始终贯彻非惩罚性原则有关。医院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人员给予奖励;同时护理部组织多场培训考核,积极与信息部门沟通不断优化上报系统,使填报界面更加友好;每月将护理不良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下发学习,在全院逐步形成了安全文化氛围。结果中以8月份不良事件发生比例最大,根据我院情况分析,儿科尤其是儿外科存在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来接受手术治疗,使得住院人数明显增加,护理任务重,不良事件数量也相对较多。
3.2.1 5岁以下患儿所占比重大,类型突出 本研究中5岁以下患儿所占比例最大,占73.1%,赵海玲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但输液渗漏不良事件占首位,与国内方爱玉、马伟光等[4-5]报道结果不同,原因为:(1)我院新生儿科为福建省新生儿救护分中心,在危重症新生儿抢救、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护理方面处于闽南地区先进水平,患儿年龄小,病情重,循环差,特殊用药多,输液渗漏问题更加突出;(2)穿刺者技术操作水平、心理素质及患儿家属情绪状态对操作者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以收治成人为主的科室,护士在穿刺技术上熟练度较低。(3)输液渗漏客观因素多,护士上报态度较积极。
值得关注的是,2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用药缺陷比例低,低于现有报道[4-6]。近年来我院以JCI创建工作为契机,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全面实行药物集中化配置,加上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全面推广,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了很好提升。
3.2.2 未造成伤害事件居首位 本研究在关注不良事件发生数量的同时对患儿损伤结局的程度也进行了分析。本次不良事件分类结果显示未造成伤害的事件居首位,且本研究将主要不良事件与患儿损伤结局关系进行了梳理,将输液渗漏和坠床相关进行无伤害(2 ∶ 2)和有伤害(12 ∶ 4)两种结局进行了比较,两者在对患儿造成伤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3 午间和夜间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峰时间段 本研究显示12∶00—15∶59是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发生7起,占26.9%,与高秀珍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如下:(1)中午11∶00护士开始轮流午餐并短暂休息再继续完成护理工作,由于休息时间有限,护理人员在午间容易有疲惫感;(2)经过长时间输液在下午时间段容易出现输液渗漏。
将科室原因分析结果分析如下:(1)患儿本身特点占主要原因:与不良事件中输液渗漏的比例占首位有关。(2)技术不熟练:本研究中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仅为29.9%,护士及护师占了绝大部分,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8-9],意味着她们大多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缺乏工作经验,易于慌乱,增加不良事件发生几率。(3)查对不严格:少数护士风险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严谨,或过分依赖信息系统,在工作量大的时间段问题更突出。
3.4.1 科学质量管理工具引领质量改进 可通过PDCA这一科学质量管理工具,从循证护理角度出发寻找最佳改进方法,也可寻求医院静脉治疗小组技术帮助,最大限度解决问题。同时,可不断优化信息系统,从系统上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3.4.2 加强护士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JCI关于员工资格和教育方面明确规定教育课程要与每个员工满足患者需求的能力相符。因此,科室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将护理安全知识、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护理核心制度(包含身份识别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等纳入学习内容,在轮训初期可实行专人带教,以提升护士操作技术水平。
3.4.3 加强高风险时段管理 一方面科室应实行弹性排班,工作量大的时间段增加护理人力;在人员分配上实行新老护士搭配,尤其是夜班;另一方面应做好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护士对巡视及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参与工作流程改进或更新仪器设备,方便护士工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1] 李漓,刘雪琴. 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 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55.
[2] 董军,李军,刘东洋. HIMSS评审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3):前插1,1-3,13.
[3] 赵海玲,王春立.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61-63.
[4] 方爱玉. 56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3):398-400.
[5] 马伟光,刘华平. 某地区4所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J]. 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52-54.
[6] 朱红霞,许阳琼.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88-89,90.
[7] 高秀珍,王彦华,李兰凤,等.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河北医药,2012,34(7):1112-1114.
[8] 陈长英,曹小琴,刘长凤,等. 129例院内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62-65.
[9] 申茂玲,朱广云,申智慧,等.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09-111.
Analysis of 26 Cases of Nursing 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 Children With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System
HUANG Hualing1 ZHU Haihua2 MA Lei2 XU Lixuan3 1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0, China; 2 Nursing Department; 3 Neonatal Departmen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nursing relatively adverse events in 26 pediatric pati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aking out the measure of effective prevention.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6 cases of nursing relatively adverse events of pediatric patients recruited from the Nursing System in a Three Grade Hospital in 2016.ResultsAll adverse events were reported within 24 hours, of which patients less than 5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ercentage (73.1%), with 46.15% were transfusion infiltration, and no harm event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ercentage (50.0%). The peak morbidity time was August and the time quantum was 12:00-15:59. Three factors consisted of the major reasons of the adverse events: patients’ factor(30.9%),unskilled(15.4%) and careless checking(15.4%).ConclusionWith the opportunity of building of HIMSS7 level, methods of scientific quality management should be applied to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train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uncture technique. Optimize the arrangement and quality monitoring should also applied to avoid the happen of nursing relatively adverse event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pediatric patients; nursing adverse event; HIMSS; information;safety management
R47
A
1674-9316(2017)21-016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1.084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建 厦门 361000;2护理部;3新生儿科
朱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