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儒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与党建研究所,郑州 450000)
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滞后状况,这种不对称的格局严重影响了我们党对非公企业的引导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与作用决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只有抓好非公企业党建,才能不断巩固并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保障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广大非公企业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非公企业党建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非公企业和党建在组织性质和工作逻辑上的差异,具体而言,目前非公企业党建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组织组建所需的条件与企业发展特点之间存在矛盾。党组织的组建需要相对稳定和成员集中的环境,但是非公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较高,而且非公企业中占比较高的中小企业人员少、规模小、较为分散,这导致非公企业党员数量不足以建立党组织,或者因党员流失率较高党组织无法维持。
2.发展党员的程序与企业职工特点相矛盾。首先,非公企业党员数量较少,党员发展较为困难。一是相比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非公企业的党员数量较少。二是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政治热情不高,入党和参与党组织生活的意愿较低。三是非公企业从业人员的流动程度较高,而党组织对党员的考察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其次,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较低,特别是数量较大、占比较高的中小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特别低,区域间的差异非常大。普遍规律是非公企业发展状况越差,党组织的组建率也越低。
1.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的整体素养偏低。他们一般学历不高、年龄较大、对互联网技术不太熟悉,或者同时担任企业其他岗位的工作。对党务工作和企业业务都很熟悉、并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做好党建工作的党组织书记较为缺乏。
2.专门的、处理党务能力较强的党务工作人员匮乏。由于企业的盈利性质,非公企业中专门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非常少,而且他们常常身兼数职,分身乏术,无暇顾及党务工作。同时,一些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受到企业领导层的影响,有些领导怕受到党组织的监督而影响自己的威信和企业的正常运转,对党组织的活动不重视、不支持。领导的重视程度与党建工作的开展状况密切相关,领导重视则党建工作开展得较好,否则就较差,或者即使开展也由于不能落实保障机制等而难以调动积极性。
3.党建指导员对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党建指导员只发挥了联络员的作用,对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较少。还有部分党建指导员因为企业领导对党建工作支持力度不高而工作积极性较低,一些党建指导员缺乏创新、不能运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党建工作,或者用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办法开展党建工作时,不仅不适应非公企业的具体情况,而且党建活动的时效性和吸引力也较低。
1.党员构成较为复杂,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特征。非公企业党员的来源复杂多样,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甚至呈现“朝增暮减”的特征,管理困难,有的党组织甚至连固定设置与规范运转都成为巨大困难。党员的日常教育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困难重重,党员的高流动性与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办理复杂、费时费力,导致“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较多,党员真实数量难以统计。有些党员认为参加党组织活动浪费了宝贵的工作时间,得不偿失,另外一些党员认为自己的党员身份对自己在企业工作没有帮助,还有部分党员受到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影响,重利轻义、价值观扭曲、思想境界下降、宗旨意识淡化。
2.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方法缺乏创新,落后陈旧。非公企业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党性教育方法较少且陈旧,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弱。一些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没有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且缺乏时效性和长远规划,对互联网的利用非常少,使党员教育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1.党建工作没有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融合。一些非公企业的党组织没有能够将党建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没有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统帅作用,使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呈现“两张皮”现象,党组织逐渐被企业边缘化。
2.党建工作没有和企业文化相融合。非公企业党组织往往将党建工作孤立对待,不能将党的宗旨、最高理想、最终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与企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无法发挥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不能引导企业进行诚信经营。
3.不能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一些非公企业党组织只发挥组织管理党员的职能,没有将维护广大职工的政治权益、物质权益及增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纳入党建工作中来,没有让党员群众切身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使企业党组织在职工中威信不高,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足。
1.党组织开展的活动针对性较弱。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运用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模式,但是由于企业性质的差异,这样的工作模式并不适用于非公企业。非公企业工作节奏快、强度高、职工工作压力大,党员常常没有时间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党组织也没有搭建互联网平台让党员在线上参与活动,这直接导致了活动的出勤率较低。
2.党组织开展的活动规范性较低。非公企业的特征客观上导致了部分企业难以按时组织“三会一课”,党建网络平台的缺乏使党员又无法在闲暇时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三会一课”的学习,导致多数非公企业党组织不得不将文娱活动作为党组织的主要活动形式,甚至一些非公企业党组织不组织任何活动。
3.党组织活动缺乏经费和场地等物质保障。上级部门拨付的经费较少,常常存在经费保障力度较弱和覆盖不到位的状况,许多非公企业对党组织活动的经费支持也非常少。同时,党组织也缺乏专门的活动场所,致使活动开展较为困难。经费和场地都缺乏保障的现状使党组织的活动开展得举步维艰,这常常是非公企业党组织无法组织活动的重要原因。
非公企业党组织实行多头管理和分散管理的管理模式,其隶属关系较为复杂,一些党组织按其属地划归乡镇党工委或者街道党工委管理,一些党组织按其协会属性划归商会党组织或企业协会党组织管理,一些党组织按照部门协助管理划归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党委管理,另外还有一些党组织按照挂靠管理依托中介服务机构党组织管理。尽管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存在其合理性,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管理混乱,最终造成漏管、重管的现象。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导致各非公企业党组织难以很好地融合进地方党委的工作部署当中,严重影响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互联网+”非公企业党建是将互联网的理念与技术进行综合运用,依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改革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方式方法,共同构筑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社会的互动平台,使党建工作更加高效,党员管理规范化、合理化,充分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实施“互联网+”非公企业党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在纸质化时代,难以全面及时地掌握党员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这个大数据平台可以轻松掌握所有的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党员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党员的党费缴纳情况、参加学习情况、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情况,而且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结构性分析以及时了解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还可以使上级组织直接有效地掌握最真实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施策。
通过运用互联网平台,党员可以在网上一键申请党组织关系的转移,不同企业党组织通过网络为党员办理一站式组织关系的转接,省去党员为转接组织关系多次奔波的麻烦,提升党员满意度,同时也避免了党员因为组织关系转接的麻烦而成为“隐形党员”或“口袋党员”,加强了党组织对党员队伍的管理。
便于进行信息公开、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党组织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党组织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支部每个党员,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积极参与党组织的活动并进行民主表决,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动员能力。
通过微信、微博、党建云平台、党建APP等媒介开展形式新颖、内容紧跟时代脉搏的党员教育。针对非公企业党员的年龄、闲暇时间、学习偏好等特点,制定适应性强、受党员欢迎的学习内容,利用网络平台扁平化、发表意见机会更加公平的特征,可以让党员在网上平台先行讨论学习内容和会议内容。党员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使党员不仅热爱学习的内容,还能真正在思想、觉悟和能力上得到提高。
互联网平台增加了党组织成员的沟通渠道,而且这种沟通方式使党组织内部的沟通更加直接、平等。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一位党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所思所想反映给党组织,组织通过自身的力量帮其解决,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增进党内民主,使得党组织真正发挥党员群众利益捍卫者作用,使党员群众的工作生活更加安定无忧。同时也让党组织对党员的情况了解得更加深入,更便于管理,进而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感,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员的精神家园。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常常被企业业务挤占时间,导致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内政治生活不能正常开展,对党员的管理存在宽松软的现象,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不到位。例如《党章》规定,党员连续六个月无故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者不能按时缴纳党费,或者拒绝完成党要求的工作,即是自行脱党。但是党组织要将这名党员除名,就必须上报上级批准,结合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现实情况,此项规定比较难以落实。如果运用互联网平台,这一程序可能只需要在网上敲击几个按钮就可以轻松完成,对党员的监督和约束就大大增强了,这有利于真正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为处于困境中的非公企业党建提出了破题之策,也为非公企业党建迈向科学化、规范化道路指明了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党员都是各行各业最优秀的人才,我们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的目的不单是对其实现更好的引导和监督,更是为了将党员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激发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发展能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从而更好地带动整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企业领导从党组织的发展中受益,也会更加支持党组织在企业的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在思想上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而且要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同时要尽可能地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充分服务于企业。
1.建立非公企业党建数据库。“互联网+”时代,首先应意识到大数据在非公企业党建中的重要性。随着云计算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大数据开始迸发出巨大的能量。首先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建设全国范围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党支部和党员信息数据库,包括入党时间、党费缴纳、参加“三会一课”、组织关系转接等各方面情况都要广泛容纳,确保所有党员的信息都能清晰、完整。
2.充分挖掘数据库以助力科学决策。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云计算将这些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使上级组织对全国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情况有更加深入地分析和充分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为下一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非公企业党建朝着更加科学合理地方向发展。
1.建立非公企业党建网站。按照统一的规格、版面、类目、风格等要求,在建立全国统一的非公企业党建网站基础上,地方各级党委应建立本地方的非公企业党建网站。国家和地方统一的党建网站便于党员学习和操作,同时涵盖范围广泛的内容也便于党员在网上办理各种手续。
2.开发非公企业党建APP,以顺应我国手机用户比例高的现实需求。党建APP应该涵盖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网上入党申请、在线党课、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线上考核、网上转正申请、在线缴纳党费、党组织关系的一键转接,还包括党员意见和建议的表达窗口、“三会一课”的线上开展、业务培训在线课堂等,真正方便党员参加党内生活。
3.在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上建立互动平台。不仅可以发布党务信息、企业信息、时政要闻、党员和群众呼声等信息,而且可以建立党组织内部聊天平台,使所有党员和群众都能够随时、自由地表达自身想法,增进员工间、员工与企业领导间的了解和沟通,同时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维权的渠道,为企业领导实现更好的管理提供支持。
这种党建模式打破了地域和管理层级的限制,解决党组织与党员错位的问题,使党组织与党员实现无缝衔接,同时也能解决“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问题。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依托党建专家的指导制作各种生动有趣的课件、音像和视频学习资料,上传至非公企业党建APP,形成丰富鲜活的党员学习资料库,提升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利用网络平台使党员可以在闲暇时间自主点播学习资料,解决党员工作和党课培训时间冲突的矛盾。
根据互联网时代党员的学习时间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制作一批紧跟社会热点和紧扣时代脉搏的微课程与微视频,让党员在零碎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学习。这样的微课程、微视频不仅能够让党员充分了解社会动态,而且能够使党员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提升,有效解决党员忙于工作无暇参加学习的困境。
开通微信公众号,每天按时推送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文章,可涵盖党务、业务、时事等各个方面,使党员寓学于乐。另外还可以建立党员学习微信群,让党员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意见建议在党员群中进行交流,通过沟通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果,而且能够增进党组织和党员间的感情。
加大财政专项拨款力度,使非公企业党组织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其开展工作。同时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对一部分党费自由支配的力度。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党组织可以更加有力地开展工作,减少后顾之忧。
选派熟悉党务、信息技术较好、对企业业务比较熟悉的人员担任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等职务,不仅能够使党组织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而且能够切实为企业发展带来有益的帮助,使党组织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相得益彰。
在非公企业党建APP上,搭建党员群众评价系统,将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在网上进行公布,党员群众定期对党组织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打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党员群众提出的质疑,党组织需进行解答,对党员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拿出具体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并让党员群众对整改效果进行监督。
[1]刘雅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刍议[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3):55-57.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5]40 号.
[3]刘德宏.新时期非公企业党建问题探析[J].济宁学院学报,2012(04):75-78.
[4]杨绪盟.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建与统战工作现状和关系调查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0(05):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