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峰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小流域水土资源治理由过去统一治理、集体经营,逐步转向以户或联户承包治理为主;在治理方法上,由过去单一、分散治理转向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使流域治理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小流域治理在水土保持中的特殊作用及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发展途径
黑龙江省拥有最为肥沃的不可再生的黑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黑土土壤抗蚀性能低,耕地又广泛分布在坡缓坡长的漫川漫岗上,超渗产流极易沿坡面汇水线产生沟蚀,另外长期以来人类对资源掠夺开发,超载放牧,用养失调,恶化了农业生态环境。
1、水土保持监测
1.1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指标包括:一是水土流失监测: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分布、面积与强度的动态变化,水土流失危害进行监测:二是环境因子监测:对小流域植被结构、郁闭指数、群落演替趋向、水文、气候、土壤性状等背景要素进行监测:三是水土保持工程监测:针对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数量、建设标准、效益水平进行监测。
1.2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包括地面监测和调查监测,以调查监测为主。调查监测包括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调查监测主要有询问、资料收集、典型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五种方法。①小流域背景资料调查:采用询问、资料收集方法对小流域的面积、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社会经济、主要矿产资源等进行调查。②水土保持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调查:调查公众对水土保持政策法规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观点和看法、对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认识与评价。调查了解流域内的农村经济状况和群众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了解流域内乔、灌、草的生长状况;了解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的增长变化情况及田间小气候的变化情况。③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对小流域内小流域的植被类型、土壤侵蚀类型、强度、面积情况,统计轻度以上侵蚀面积及其在每年治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情况,并编制本小流域当年的水土流失现状图及小班登记表。④水土保持措施调查:采用普查、随机抽查方式,完成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现状监测,对小流域内小流域原有水土保持措施及新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统计登记并检查,未达标的要进行标注。
2、小流域治理在水土保持中的特殊作用
2.1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搞好水土保持对改善小流域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对推进小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的治理速度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巩固商品粮基地和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2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存环境的保障
由于人口增多、乱砍滥伐和过度垦殖,小流域林草覆被率仅为0.14%,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受灾面积越来越大,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威胁。植被的破坏、土壤肥力的降低,沟壑的增多,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直接影响到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3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少陵河小流域是巴彦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小流域之一,水土流失面积比例高达61.33%,小流域内耕地现有黑土层一般在25cm左右,而每年流失掉的黑土厚度在0.2cm左右,若不尽快采取治理措施,耕地黑土层在50年左右将流失怠尽,宝贵的黑土资源一去不复返,成为不毛之地。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当地黑土资源免于继续遭受侵蚀,而且还能起到示范辐射作用,促使周边地区加强对黑土资源的保护,进而促进这一珍贵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途径
3.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建设基本农田是整治小流域的首要措施,对于农田建设和保护,一是要高产稳产,解决山区的粮食自给问题;二是要退耕还林还牧,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彻底扭转“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局面,实现山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三要严格标准,搞好工程建设,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四是结合耕作措施,进行梯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持续地深耕深翻,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墒能力,由“三保田”进而达到“海绵田”的标准,继续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建好、种好、管好已建成的基本农田,利用冬季大搞基本农田建设,不仅是广大山区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的核心。实践证明:水地、条田、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坝地、川台地等基本农田,蓄水效果显著,单位产量明显提高。
3.2发展林果业
水土流失地区栽培果树,不仅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而且能在短期内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林果业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果树发展迅速,农民收入增加,同时还与畜牧业同步发展,逐步形成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综合效益提高。发展林果业首先是农业和林業部门要加强宏观协调指导,在确定发展哪些干鲜果品和发展品种、数量上,要进行市场预测,搞清现有规模,提供综合信息;二是经济林已发到一定规模的地方,重点应转到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来,以发挥更好的效益:三是有不少高寒、半高寒地区,发展经济林还没有起步,水保、农业、林业三个部门要共同组织若干技术攻关和推广小组,迅速引进研究和试验这些地方的经济林品种:四是重点抓好苗木的选择,提高品种质量。
3.3全方位综合治理
根据发展生态农业的立地条件,把长期种草的规划在宜草宜牧的坡面和沟道上重点落实,草畜同步,互相促进,加强对草业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草种的培育繁殖,混播人工草地试验,飞播牧草和人工牧草技术的改进,天然草场的改良和人工草地利用,草灌收获机械的研制,青贮技术、草场加工推广等,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打破区域界线,实施连片建设,建立工程体系,建立生态经济型流域,抓精品工程建设,提高水保工程效益,搞好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设计和优化配置,显示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态势,抓水利工程,发展经济,围绕农业基本建设,采取挖、截、提、蓄、节并用,建设水利工程。
总的来说,在小流域的水土治理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部门的带头作用,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各项治理措施,一方面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协调农业经济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