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萍 姜宝福
摘要:针对于初中生而言,要想学好数学学科,知识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基础水平,才能够学有所得、有所收获,以在数学课堂中获取到更好的发展。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应着重地培育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借助于此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将学科价值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将对其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动提问能力;培养研究
前言:与小学数学相比较,初中数学有着较大的不同,其的内容相对复杂,难度较高,使得学生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思想等,应以新课改为导向,着重地培养学生们的主动提问能力,增强其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自主性,使其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数学能力得以提升,为后续的深层次学习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现阶段,针对其的培育路径加以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1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意义
要想使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数学能力有所提升,课堂教学往往是主阵地,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保障学生在听课中的专注程度,使其的听课能力、分析能力得以强化,这对于其数学学习的有效开展,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只有跟随住教师的思路,才能积极地运转思维,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从而对所学知识起到一个深化、巩固的效果,有助于其创新精神、解题能力的强化,使其在后续学习中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着重地培育学生的该项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
2.1营造课堂氛围,引导主动提问。对于初中生这一群体来说,由于其正处在青春期这一阶段,其的好奇心、探究欲都是非常强的。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育学生自主提问能力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为其营造一种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促使其主动提问,使培育目标得以落实。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地秉持着生本理念,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辅助教学的开展,促使培育目标的实现。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为学生预留出一个相对开放的时间,在讲解知识时,应预留出部分时间,让其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研究等,促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使其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得以强化,使教学效果得以升华。
2.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主动提问。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培育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于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方法,以减弱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独特性,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使其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使教学活动得以更高层次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情境创设为切入点,为学生们自主提问能力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超市中人们正在购物的视频,促使其以小组的方式,自行的在视频中选择“统计主题”,并对所需数据进行收集,最后将其表示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怎样才能保障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借助于怎样的方式,才能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呢?”等,使学生们的主动提问能力得以增强,促使有效教学的实现。
2.3注重教学激励,引导主动提问。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素质、认知水平还不够成熟,使其在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以对其的学习自信、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产生影响。至此,在培育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致力于教学激励,使培育目标得以真正的达成。
例如,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地培育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数学学习当中,敢于正视问题、提出问题等,应使其建立起一个“不懂就问”的观念,在课堂中将心中所惑提出来,消除其的羞涩、紧张情绪等,促使其的主动提问能力得以强化。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效用,增强教学语言的幽默感、亲切感等,使学生在课堂中獲取到归属感、亲切感,活跃其的思维,消除其的恐惧心理,使其的该项能力得以真正地强化。
2.4实施正面评价,引导主动提问。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形成自主提问能力,正面评价的实施,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激励效用,使培育目标得以达成。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意识到这一点,将这一环节落实好,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出适当的提问时间,对于一些主动提问的学生,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下发适当的评价、奖励,比如,口头赞赏、肢体上的鼓励、物质奖励等,促使每位学生都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使课堂的活跃性、生动性得以增强,使培育效果达到最佳。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育学生们的主动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培育模式下,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力、能动性的发挥,也能使其的参与热情、学习兴趣得以增强,促使其逐步地形成逻辑结构、思维方式,以在数学学习中获取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运用正确的培育方式、培育方法等,达到预期中的培育效果,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