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阶段,更是学生综合能力、思维意识、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模仿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强。教师应针对学生这一特质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互动效果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教师应在课堂中提高师生互动性,增加课堂活动内容。本文将浅要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内师生互动环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提高师生互动性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性;提高
前言:受教育改革的影响,广大教师均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计划时,结合学生的兴趣范围以及学习特性制定教学方案。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且知识内容相对枯燥,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故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堂互动活动,提高师生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存在的教学问题
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绝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都出現转变。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诶,明确师生互动的重要价值,在课堂内组织大量的课堂互动。但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使用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课堂互动仍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这种单一的互动方式不仅效果不高且层次较低,是一种单向式的互动。师生之间交流不充分,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无法延展学生思维。良好的师生互动应为双向互动,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之间共同深入研究。其次,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依照个人偏好选择参与互动的学生。例如在提问时习惯性找绩优生回答问题,对于其他学习层面的学生缺乏关注,没有参考其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小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对其的态度,若发现教师忽视个人感受时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导致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甚至出现厌学心理。
2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师生互动性的有效对策
2.1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性应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牢牢抓紧。小学生十分喜爱生动有趣的事物,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资源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生打造多面立体的教学课堂。
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内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源、精美图片、音频资源等。将其编辑至教学课件之中,在课前环节播放给学生,辅以一段优美的葫芦丝乐,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多重感官冲击,让学生直观清晰的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并非浪得虚名。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高度渴望了解课文内容。为提高师生互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采取分层提问。以往教师在提问时习惯性对部分学生进行提问,没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提问参与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满足。故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分层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首先,对班级每个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层面。针对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知识问题,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学生参与率。
比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问题,将低难度的问题交由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保留其学习自信心。将中等难度的问题交由基础一般的学生回答,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深入探究知识内容。将高难度问题交由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促进其自我提升,满足其学习需求。
此外,教师在学生回答过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反问,促进其思维发散。将课堂互动转从单向互动变成为双向互动,提高师生互动性。
2.3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表演欲,教师针对学生这一特性可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组织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情景剧表演,允许学生适当改编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个人思维。学生之间会认真探讨表演内容,剧情改动的方面。教师可游走于学生群体之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一定的建议。从而提高师生互动性。
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内容时,教师即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定的表演道具,允许学生适当改动剧本。但必须在课本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改编。从而学生之间会对文章内容开展一系列的探讨,教师则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点拨。最终,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性,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课堂互动的重要意义,在课堂内积极素组织互动活动,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采取分层提问方式,将单向互动转变成为双向互动。组织情景剧表演,提高师生互动频率。最终提高师生互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