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沁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邓小平同志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还能够促使他们知法、守法,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承担着对少年儿童进行法制教育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呢?
1教师应具备法制素质
由于小学都没有专门的法律教师,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宣讲法律知识的多为班主任,其中很多的可能出来都没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不够深刻,导致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缺乏案例教学的有趣性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只是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所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大有必要,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够向学生讲法。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去研读、去领悟并深刻认识到不懂的法律,从而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设置契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的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又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是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中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并且还有助于丰富主课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学校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间的矛盾。法制渗透教育的内容是依主课内容确定的,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少年儿童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是通过具体的课本内容来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实用化,使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3在数学题中融入法制教育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时,教师可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打弹子、打洋画抽奖等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游戏的公平性,从而对学生进行赌博有害身心健康等法制教育。在教学统计时,可以让学生们收集身边的相关信息,例如:家庭的用电量、用水量、生活用品、天气情况等信息来制作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以此引导学生说出其中涉及的相关法律内容。如:“环境保护法、安全法、电力设施保护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节约能源等等相关法律”。并且要让学生们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在一系列事例的演示下,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实时渗透了相关的法制教育。
4丰富课内外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有益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简单的统计以后,让学生站在县城十字路口,一是让学生统计一分钟通过的各种车的数量,二是让学生认识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同时严格按照红绿灯的指示通行。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掌握了统计知识,又了解了交通法规,还增强了他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观念。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身边事例,体验生活经历,润物细无声地做到学习数学与法制教育有机融合。例如在班上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学生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錯等现象,使游戏无法进行。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游戏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并以此要求学生,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结: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元素,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和活动渗透法制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当然,加强小学生普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