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毅
摘要:在和特殊学生接触,并对他们实施知识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该考虑其特殊因素,要因材施教,制定科学的成长计划。罗金秋是笔者接触的一位因为智力因素导致特殊性的学生,因为QQ信息和她相识。针对她的情况,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三年成长计划,以期让他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关键词:特殊学生;特别教育;成长计划;教育资源;因材施教
“老师,我们的一见不钟情。”新生入学伊始,收到这条怪怪的信息,让我产生了无限的猜想和自责:难道是新生入学时,我哪些地方考虑得不够周到,还是我在语言表达上无意中伤害了她。
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信息和一些不着边际的网络语言,让我更是一头雾水。
直到一天,她爸爸带来两张智力残疾证书:一张是她的(智力等级:4级),一张是她妈妈的(智力等级:2级)。我终于明白:给我发信息的女孩是在用特殊的方式亲近我,她叫罗金秋,是个爱笑的女孩,2017年小学毕业,今年13岁。
2基本情况
任教30年,由学习习惯导致的特殊学生倒是不少;像她这样,由智力因素导致的特殊性却是首例。之前一直認为:这是一个多么粗心的孩子,她把体重写成80公斤;生日8月21日写成8月210日;每天体育时间写成10小时……直到重新调出她的入学信息,现在才明白:她对数字根本没有概念。反复查阅相关资料,类似她的情况,在理想的状况下,所能达到的状态是:在外界的指导下能自理生活,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经过特别教育,可以取得一定的阅读力和计算力;可以和周围的人作简单的交流。
通过与她小学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了她在小学的基本情况是:语文能认识简单的几个字,数学能从1数到60,综合实践活动她比其他同学差很多很多。
拨通家长的电话并及时进行了家访,了解到这是一个家庭的“特殊”:爷爷奶奶年岁已高,爷爷常年生病,大龄的爸爸,痴痴的妈妈,还有一个比她小2岁的妹妹。看到这些,我的心不由得纠在一起了。
3采取措施
罗金秋能读毕业吗?她到初中来到底收获什么呢?这三年我能给她什么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再结合她的实际情况为她量身定做了三年成长计划,计划的核心就是让她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首先能够做清洁;其次是能煮饭;再次能是与周围人作简单的交流。
没有单独的训练,她和所以的同学一样公平的享受教育资源,同学们倒是很关照她,我和学生们还鼓励她参加了学校的书法社团,让她感受到了班集体给她带来的浓浓暖意,通过她的刻苦练习,她的书法作品得到老师们一致好评。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她在清洁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她打扫的校园清洁范围是教师午休楼前面的院坝,估计面积约150平米左右,坝中有3棵大树,春季和秋季落叶最多。开始的第一学期,同学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都会主动的自觉的帮助她;到这学期,一般都是她先完成再去帮助没有完成的同学,这个小小的进步,已经凝聚了她平时的许多能力。教室的清洁也能出色的完成,她的课桌是常态化的整洁,随时都经得起检验。
这学期除了清洁的能做好以外,我还要教她学会做第一道菜:蕃茄炒鸡蛋。由于对食盐的量把握得不好,做了很多次,都没成功。为了鼓励她,我和同事利用本期的一个周末又来到她们家,主要是想看看她炒菜的整个过程:我们先参观了姐妹俩的房间;也见证了她收拾房间的整个过程;她还热情的邀请我们观看了她洗衣服包括晾晒收取衣服的全过程;最后,她把番茄炒鸡蛋的完整过程展示给我们看,这次食盐的量是我把握的,我的参与只是想给她导个向,终于成功!完成之后,一家人愉悦的分享着她的快乐!一种简单的幸福油然而生!此时此刻的我心中升起满满的成就感!
当然,罗金秋以后的路还很漫长,这只是她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我相信通过她的努力和有我们的关爱,她一定能够健康成长的1
4感悟
她的成长经历,给了我许多启示,同时也给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我真正理解了“因材施教”的深刻含义,把学生培养成自食其力的人,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让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思想:班级文化建设(特别是隐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个好班级是能够把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传递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