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婷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而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要完成学校对于一个班主任的使命。而要完成班主任使命的主要地方,就应该是班会课。班会课是班主任所面临的众多平凡普通的工作中的一项,虽然很普通但是在班风建设中以及学生的德育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班干部的培养,班级文化的建设,以及班风的营造,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意义。记得我刚刚当班主任的时候,对于为什么上班会课,班会课的作用,以及如何当好一个班主任都是非常茫然的,每次上班会课,都是我根据某个班会课主题将事先准备好的的材料读一遍,再三强调要注意,并且自己总结上周的工作。同学们听的无精打采,班会课后也很难看到效果。后来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的锻炼,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学习,总结出一些自己的经验,就如何开好班会课的问题,希望可以给初为班主任的朋友一点帮助与启发。
关键词:班主任;班会课;班级管理
1班会课的对象。目标与定义
在讨论如何上好班会课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班会课的对象,目标以及定义,从而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方向。
1.1班会课对象:本班学生。
1.2班会课目标:
a.德育建设目标,教师的使命——教书育人,而我所理解的德育工作就是我们育人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班主任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自己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给同学们积极的指引,通过每节不同德育主题的班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然后从认识,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对其正确三观的建设奠定基础。
b.班级文化和班风,学风建设目标,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学风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风,以及不畏艰难,求真务实,认真负责,发奋努力的学风(班级的学习风气)。
c.班级管理方面的目标:包括班干部的管理能力的培养,班级纪律卫生等日常事务的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安全保卫管理要求,集会课间操等管理等等。
1.3班会课定义:班会课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的要求中心明确,内容丰富,具备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最终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促进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等目标的班级会议。
1.4班会课的作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培养自我的教育管理意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建设。
2观念的转变
传统班会课的形式比较呆板,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大多以老师为主导的说教形式的课。但是事实证明,既然我们的班会课有目标要求,那么考虑到目标完成的高效性,学生充分参与到班会课程中来,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要改变观念,从教师主导型到学生为中心的班会。
3班会活动设计
3.1确定主题,根据同学们的年龄特征以及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确定主题。例如,“尊重他人,传递温暖”或者“安全教育”,“古代英雄人物”等主题班会。确定好主题之后,在班会前一天发给同学们,各自为此次班会课收集素材。
3.2活动的以及活动设计的理念,接下来,要确定活动设计的理念,即通过此次的班会,让学生可以懂得的道理,启发自己,提高道德认识,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
3.3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可以以诗歌,歌唱,朗诵,分组讲故事,视频展示然后各组讨论,辩论会形式,小品演出(学生和老师互换身份演出,对教师卫生和纪律情况较差时的感受),或者户外(针对特定主题的校园内)班会课,PPT展示等等形式。
3.4活动的过程环节。
a.为了将班级管理目标融入到日常班会里,我们可以先设计一个环节,让班干部总结上周的工作,这样有利于班干部的培养,然后分组补充说明上周工作的闪光点和不足,各组根据不足分别发言提出下周的整改意见和监督方式。
b.导入主题,情境导入。恰当合理的导人能更容易让同学们了解主题。例如,可以用讲故事或者PPT的方式来导入,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快速了解主题。
c.主题展示环节,即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说明主题.这是整节班会课的主体部分,形式多为表演形式的说明,视频形式,PPT图文结合形式表现形式。
d.分组讨论说明问题,各组派代表说明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彼此的意见。
e.总结,分组总结今天的主题,以及注意的问题,今后的做法,为了使班会课更加有趣以及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我们可以给参与发言总结的小组加分鼓励。
f.每一星期选择不同小组,做好班会课记录,并对各组进行评比,鼓励同学们认真的态度。
g.本堂班会的评价和建议:通过时间,教育效果,活动内容,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理念和思想各个方面做出评价,并给出建议,这样可以指导今后的高效体验式班会课的开展。
h.跟进教育,反馈班会课教育成果,观察学生在思想感情以及行动的方面的改变。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它决定着孩子良好性格与认识,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正確三观的形成。所以,班会课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块阵地,班主任需要将其变成创新,个性,高效,缤纷的德育讲台。给同学们的心灵深处划下有价值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