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坤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而言,如果具备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不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逐步的了解数学学科的内涵,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提供强大的助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们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是当下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就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做了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逐步的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就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重视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们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
1深入的研究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的方法
对于老师而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制定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目标。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为学生们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升学生们的整体素质,让学生们能够逐步的生成数学的核心素养。
比如老师在讲解《角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时候,就要提前对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深入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角的概念,可以从“角的度量”开始着手,引导学生们逐步的理解角的概念,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当学生们掌握了角的概念之后,就可以开始讲解“角的分类”了,以此来逐步的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理论的教学结束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们开始动手画一画“角”,加深对角的理解。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这种教学的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改变。随着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当今的教学需求,因此,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以此来促进学生们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
比如老师在讲解《购物》这一单元的时候,由于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比较贴近,因此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选择学习的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们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展开学习,这样不但可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老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进行提问:“小刚有20元钱,在超市里面买了一包饼干和一瓶可乐,一共花了10元钱,请问小刚可以怎样付款?”在提问之后,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组内的讨论,然后再进行回答,通过这种课堂的互动,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还可以逐步的使学生们生成数学的核心素养。另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们设置购物的情境,让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建立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不但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化,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综合能力。通过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学生们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用评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具体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化和多角度的,既可以让老师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们之间互相评价,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做的话可以很有效的让学生们发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及时的进行改正,促进自身数学能力的提升,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另外,在课堂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就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言,首先,一定要确保评语的准确性,其次,尽量的采用积极和正面的评语,因为这样做的话不但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们奠定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生成尤为重要。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深入的研究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逐步的提升学生们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此来促进学生们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