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G大调第5号钢琴奏鸣曲又叫莫扎特奏鸣曲“K.283”,作为早期作品之一,其内容主要是表现对家乡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它的主题较为简洁,洋溢着轻快优美的风格。这首奏鸣曲在作曲手法上与巴赫及海顿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创新。
关键词:奏鸣曲;音乐风格;曲式结构
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中无疑是一位天才,19首钢琴奏鸣曲,通常表现出一种明朗、流畅和优美的风格,他通过改进阿尔贝蒂低音,使钢琴曲的变化更具起伏性;从曲式角度分析,保留了快、慢、快的奏鸣曲传统,对音乐表现更为精致、主题对比更加明显,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特点。
一、创作风格
莫扎特的早期钢琴奏鸣曲“K.283”虽略显幼稚,但音乐却自然、流畅。莫扎特音乐的音色与作品的情绪、意境有着相应的联系,他在创作中将音乐表现的时而轻盈、时而明亮、时而暗淡、时而强力。
(一)创作思路
1.织体
奏鸣曲“K.283”所包含的织体样式多种多样,有横向性和弦分解音型、有柱式和弦音型及阿尔贝蒂低音等伴奏形式。多种织体相互配合,使音乐语言更加丰富。
横向性和弦分解音型在第一乐章中(1-4小节,谱1-1)有所运用,通过使用和弦分解音型,使旋律更加柔美。
(谱1-1)
第一乐章(104-106小节)运用了柱式和弦(谱1-2),与右手琶音完美结合,使节奏感更强,音乐语言更加俏皮。
(谱1-2)
阿尔贝蒂低音常用于左手分解和弦固定音型的伴奏方式,在第二乐章呈示部(1-14小节)中(谱1-3),左手几乎都是阿尔贝蒂低音伴奏型,主题平静,音乐语言流畅、和谐,给人以温馨之感。
(谱1-3)
2.旋律
旋律整体柔和、流畅、明朗乐观,富有较强的歌唱性。音乐语言平易近人,所包含的感情比较纯朴,富有诗意。
连线的使用是将两个音符或多个调皮的音符用连音线连在一起,使旋律更富有歌唱性,音乐语言更加圆润。
顿音与其它音符的连接,仿佛向我们展示了小孩子的天真活泼,音乐语言的细腻就像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表现出莫扎特对家乡淳朴的感情及乐观的音乐风格。在整首乐曲中音阶(第一乐章14-15小节,谱1-4;第二乐章30-31小节,谱1-5)与半音阶(第二乐章23小节,谱1-6;第三乐章168-170小节,谱1-7等)的使用,伴有节奏性的冲击和饱满的情绪,给人以微风拂柳,细腻而又调皮的感觉,充满了对家乡真挚的感情,富于诗意感;音阶与半音阶的合理运用,使得整首乐曲更加动人。
(谱1-4)
(谱1-5)
(谱1-6)
(谱1-7)
这首作品几乎每个乐句都有渐强、渐弱的力度标记,却很少有大起大落的强弱对比,乐句与乐句之间会出现前后照应,强弱对比,如与母亲的对话一般,使乐曲显得更加柔情、亲切、和蔼。
3.和声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变化,其表现为以旋律为主的主调和声形式。由于人们追求更加轻松、欢快的音乐主题,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从多声部的复调对位形式转变为以旋律为主的主调和声形式。
和声的进一步发展,和声语汇更加丰富,其功能进行的典型格式为“T—S—D—T”,“Ⅰ一Ⅳ一Ⅴ―Ⅰ”为最基本的序进方式。第一乐章结尾处(120-121小节,谱1-8)、第二乐章(39小节,谱1-9),经过谱(1-8)、(1-9)分析可以得出:“Ⅰ一Ⅳ一Ⅴ―Ⅰ”为它的基本和声骨架。
(谱1-8)
(谱1-9)
这首作品中,变化音出现,利用变化音同旋律的起伏进行变化。在第一乐章呈示第一主題(1-8小节,G大调),连接部(16-22小节)第二主题(23-30小节,D大调)呈示部反复后,发展部使用了一个新的旋律。再现部第一主题略加变化,后半部分音型以小调反复,最后在经过句后,第二主题以主调再现结尾。如谱(1-10)所示:
(谱1-10)
(二)乐曲装饰音的使用
莫扎特在创作中运用了颤音、倚音等装饰音,赋予音乐轻快的特点。
1.倚音
第一乐章52-65小节中多倚音出现,倚音的使用,给人以调皮的感觉,加上旋律的上下波动,使得旋律层次感更加突出。
(谱1-11)
2.颤音
莫扎特对于颤音的使用几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在其乐章和乐段的结尾处,通常运用颤音来烘托高潮。第一乐章38-47小节(谱1-12),从谱例中可以看出40-42小节旋律微快,像是淘气的孩子在追逐、玩耍,通过43-44小节颤音进行果断的分割,在之后旋律又恢复平静。第三乐章(167-170小节,谱1-13),先是第167小节颤音的运用,将旋律推向高潮,再加上168-170小节的半音阶,使旋律更加生动,音乐语言更加丰富。
(谱1-12)
(谱1-13)
(三)乐曲的弹奏要求
作品的旋律富有极强的歌唱性,节奏感较为活泼,弹奏时,要注意乐句间的连接,手腕要尽量平稳,不能起伏太大。在弹奏音阶(音阶(第一乐章14-15小节,谱1-4;第二乐章30-31小节,谱1-5)与半音阶(第二乐章23小节,谱1-6;第三乐章168-170小节,谱1-7等)时,手指尖要立于琴键上,速度要快,手腕可以左右移动,一定要放松,不能太过僵硬。弹奏富有弹性的顿音时(第一乐章63-70小节),音色要明亮、圆润并富有弹性。作品没有大起大落的强弱对比,弹奏时应控制好力度,根据乐谱中强弱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由于连音线较多,弹奏时要特别注意乐句与乐句间的联系及乐句与乐句间的呼吸;旋律一定要优美流畅,节奏感要强,要表现出莫扎特对家乡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
二、艺术特征
(一)歌剧创作观念的融入
莫扎特是唯——位将歌唱性主题用于奏鸣曲式的作曲家。他很巧妙的将音乐旋律与喜剧情节结合在一起,传统的歌剧表现手法运用一系列的小乐句来完成,具有明显的调性、可分割性,节奏鲜明。莫扎特对于歌曲的表现,通常将情绪从旋律变化中进行细致的描绘。
第一乐章开始的部分(谱2-1),存在相应的歌剧变化:右手奏出带有附点的与另一个下行小二度的旋律音调。这种表现形式类似于歌剧表演中的两个人正在对话,并以旋律作为两个人心态、语调进行相应的变化、控制。
(谱2-1)
(二)情感的理性表达
莫扎特总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巧妙地运用于音乐创作中,尤其是矛盾的情感。
第一乐章,开始部分(谱2-1),旋律描绘出小孩与母亲正在互诉情肠的画面。第一乐章34-47小节中(谱2-2),通过旋律上下进行波动(35-37,40-42小节),像是母亲与孩子在愉快的玩耍。第一乐章98-101小节中(谱2-3),旋律强弱变化比较明显,使旋律更加吸引人。
作品主题简单,旋律给人轻快、明朗之感。从欢快的节奏,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及装饰音巧妙地配合等等;对自己和家乡进行细致地描绘,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对家乡的热爱,作品整体上散发出和谐、优雅却又充满魅力的旋律,引人入胜。
(谱2-2)
(谱2-3)
(三)演奏风格的感性化
主调旋律能够有效的作为音乐情感的表现基调,在演奏时要深入理解莫扎特在音乐创作时所融入的“歌唱性”,并将个人情感充分融入,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感染听众的内心,又能保留奥地利传统音乐的质朴性特点。
莫扎特创作这首作品时,巧妙地将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接受的音乐文化教育进行充分的融合。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首作品的风格尚未成熟,但已经表现出许多新颖的构思。由于当时还在宫廷任职,这首作品还保留着宫廷贵族们优雅的气质。
第一乐章,快板,速度稍快,旋律柔美,给人一种母亲般平易近人的感觉。第二乐章,小广板,速度稍慢,旋律优美,给人一种宁静、温馨之感。第三乐章,急板,仍延续了前两个乐章优雅而又从容的音乐风格。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我们能够直观的了解到莫扎特细腻的情感以及幻想主义色彩,流露出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这部作品,主题简单、统一,音乐语言流畅、优美动听,莫扎特对于音乐的热爱就像人类对于自然的热爱一样,通过严谨的节奏,以及丰富多样的旋律,他将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都赋予到了相应的作品当中,平衡自由旋律和节奏韵律的关系,有效地展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对后世音乐的创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结语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纯音乐的,却给人们带来欢乐,使人感觉到宁静。他是真正的音乐家,他的内心永远保持着对音乐创作的热爱和信仰。丹纳曾说:“莫扎特对于音乐艺术信仰表现在其对美的极度追求上,他的音乐创作几乎是完美的,这种完美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由此可见,莫扎特的一生短暂却又伟大,不得不让人折服,他对音乐始终保持着永不耗竭的激情,不得不让人折服。
[参考文献]
[1] 赵鑫珊.莫扎特之魂[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2] 周庆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与演奏技巧探析[J].科教文汇, 2008,08:263.
[3] 盛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浅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40-44.
[4] 约瑟夫·伽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英武(1979-),男,山西运城人,运城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