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婉春+雷燕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脑损伤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50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脑损伤康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两组均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FBG、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后HbA1c水平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脑损伤康复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好,且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更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胰岛素泵;糖尿病;脑损伤;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a)-0162-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人群明显增多,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是脑出血、脑梗死的重要发病风险,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2~4倍,故糖尿病并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除了脑血管疾病外,颅脑外伤合并糖尿病后,血糖控制不良也会影响患者预后,且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是脑挫裂伤患者发展为进展性脑挫裂伤的独立危险因素[1]。可见,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脑损伤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脑损伤的恢复[2]。该研究对該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脑损伤康复治疗患者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并辅助护理干预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150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脑损伤康复患者,包括神经康复科、脊髓康复科、老年康复科、神经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60~89岁,平均(72.7±5.6)岁,糖尿病病程1~22年,平均(7.5±2.2)年,其中脑梗死31例,脑出血27例,脑挫裂伤17例,其中脑挫裂伤原因包括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打击伤3例。对照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60~90岁,平均(71.4±5.9)岁,糖尿病病程1~20年,平均(7.1±2.4)年,其中脑梗死35例,脑出血24例,脑挫裂伤16例,其中脑挫裂伤原因包括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打击伤1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脑卒中诊断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③脑挫裂伤诊断符合《王忠诚神经外科学》中脑挫裂伤的诊断标准,患者存在明确颅脑外伤史,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有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④神经外科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术后生命体征稳定;⑤患者或其家属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多发伤;②合并严重肝肾损害。
1.3 胰岛素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性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由胰岛素泵通过连接导管与皮下埋置软针持续自动输入设置好的基础胰岛素,于鼻饲前或进餐前由护士操纵泵输入大剂量胰岛素。带泵患者以50%全日胰岛素用量为初始基础量,分4个时间段给药,分别是0∶00~3∶00,3∶00~7∶00,7∶00~21∶00,21∶00~24∶00,每个时间段输入不同单位基础量。总胰岛素另50%量按照早餐、中餐、晚餐各20%、15%、15%比例输入,由泵追加餐前大剂量胰岛素,每日3次餐前追加,餐前10 min给药。带泵期间监测餐前、餐后、睡前血糖以及夜间3点血糖,根据血糖情况适当调整基础量与餐前大剂量。
对照组采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于鼻饲前或进餐前采用速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同时睡前给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总量按照入院前剂量×0.8或理想体重×0.44增加4~6 U计算,并对血糖进行监测,包括餐前、餐后2 h、晨间空腹血糖,根据血糖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
1.4 护理配合
两组患者均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血糖监测等。观察组在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前护理人员应掌握胰岛素泵的原理、性能、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①置泵前:应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血糖控制的必要性,介绍胰岛素泵的原理、安全性及便捷性。同时嘱咐患者置泵前应沐浴更衣,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继发皮肤感染。②置泵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促使病情平稳。密切监测血糖,并及时将血糖监测情况告知医生。由于置泵后血糖迅速回落,胰岛敏感性恢复,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在夜间、三餐前,因此需密切观察患者可能发生的低血糖症状,如心悸、乏力、出汗、饥饿等,并及时告知医生。携泵时,泵应挂在腰上或置于口袋内,睡眠时放于枕头下,避免移动,沐浴时暂时摘下,接头处以无菌敷贴包裹,防止浸水、摔地等,不能将泵放置在超过45℃或低于5℃的环境内,避免胰岛素失效。此外,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情况、针头有无脱落、管道有无堵塞等,检查基础量、餐前大剂量的记录是否与泵上显示的一致,是否存在未注、少注、多注等情况。
1.5 观察指标
①血糖控制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endprint
1.6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FBG、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HbA1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高血糖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极易造成脑部微小动脉疾病与腔隙性脑梗死,是诱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通常病情重,病灶大,病死率高[3]。而对于由外伤导致的脑损伤患者,如脑挫裂伤,合并糖尿病同样不利于患者预后,脑挫裂伤本身也会引起血糖升高,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高血糖的患者可达87%,血糖升高后又会进一步加重脑挫裂伤的病情进展,使致残率及致死率升高[4]。因此,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损伤患者,应加强对血糖的有效控制。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脑损伤康复治疗患者,若采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治疗,易引起血糖波动,影响康复治疗效果。胰岛素泵是一种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输注系统,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使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可使机体稳定吸收胰岛素,保持血药浓度平稳[5]。此外,胰岛素泵治疗时还可根据患者病情与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节基础量与餐前大剂量,使血糖控制平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损伤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调节高血糖状态,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从而缓解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6]。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FBG、PBG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且观察组治疗后的HbA1c水平也有明显降低。表明胰岛素泵治疗相对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状态。另外,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下降程度也显著大于对照组,其原因与胰岛素泵能更有效地促进血糖下降,并能维持血糖稳定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脑损伤康复患者并輔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状况,促进其脑损伤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科,赵冬青,张建军,等.进展性脑挫裂伤危险因素及与预后关系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4(4):410-416.
[2] 周全,王文秋,黄绍鹏.早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5,11(5):61-62.
[3] 焦书文,赵桂燕,于会青,等.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临床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4):50-52.
[4] 曹德茂,朱劲龙,武永康,等.高血糖对脑挫裂伤进展恶化和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6):443-445,449.
[5] 李永霞,韩瑛,杜玲,等.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2):342-344.
[6] 段立志,吴会玲,尚国爱.住院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三种胰岛素治疗模式血糖管理的比较[J].北京医学,2014,36(1):71-72.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