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浓不过故乡情

2017-10-20 12:16林思婷邓思钰
荣誉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同乡会侨商会务

林思婷+邓思钰

谢伟森先生

一位清瘦高挑、亲切温和的长者,虽说离乡半个多世纪,但只要一提起家乡中山,那里仍是他梦牵魂萦的地方。他在众乡亲的推荐之下,多届担任香港中山侨商会会长,与会员们同心同德,团结互助,经常结伴回乡探亲、捐资助学、敦睦乡谊,造福桑梓。

“我们香港中山侨商会是一个有过百年历史的侨团,之所以能发展至今,凝聚起大批中山侨胞,离不开中山精神的影响和前辈的付出。这个会发展至我们这一辈,仍旧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很高的声誉,她不属於任何一个人,但关键是如何将会务办得更好,造福更多人。”

血脈相承,创中山百年侨团

走进位於中环的香港中山侨商会会址,笔者被会里的前辈们的亲切待人和真诚所感动。在採访当中,大家积极踊跃地介绍会里情况,会务分明,整个氛围十分融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十分和睦的侨团。在会长谢伟森先生的带领之下,笔者细细地参观了这个会址,乾净明亮的会所,墙面上整整齐齐挂着会里前辈的玉照,颇有历史韻味。

经会长谢伟森先生介绍後,令笔者对香港中山侨商会肃然起敬。

谢伟森先生说,香港中山侨商会,成立於1911年,至今已106年。远在前清光绪末年,中山居港侨胞众多,为联络乡谊,共谋团结,由徐仲芬、刘子衡、李供林等乡贤发起组织了石岐同乡会,但同乡会仅吸纳县城石岐的居港乡亲入会,范围不广,於是侨胞唐溢川等各区人士,合组全县性之香山同乡会,县九区同乡均可加入。同乡会成立後,吸引了大批在港中山乡亲加入,由於以商界人士居多,在次年商会正式成立;1925年,香邑侨商会所易名为旅港中山侨商会所;1939年,又正式名为“香港中山侨商会”,後註册为有限公司,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一般的地域性社團都是‘同乡会‘侨乡会,而我们会是‘侨商会,是四十多个香港中山社团组织当中唯一以商会命名的社团。”谢伟森先生解释道。同时,这是一个历史悠久、颇有英雄气概的社团。曾经,香港中山侨商会从炮火连天中走来,曾在粤省粮荒、日寇侵犯中山及香港沦陷期间,发动募捐赈济,大获世界各地邑侨热烈回应,使庞大赈济及资助邑侨归乡等艰巨工作得以完成。

能成为香港中山侨商会中的一员,谢伟森先生十分自豪,他积极参与会务,望能为该会带去好的变化。“多年来,我们侨商会会务兴盛,建基立业,兴办公益,从未间断。百多年来,秉持团结乡亲,服务社群,造福桑梓的宗旨,致力为会员谋福利,回馈社会,为祖国、家乡、香港的社会慈善事业做出了贡献,深得会员拥戴,社会认同。”

薪火相传,弘中山博爱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香港中山侨商会的服务内容也发生了转变,“现主要专注於教育和医疗两大方面,亦离不开扶危救急的突发事件。”

“教育和医疗,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和兴亡,意义重大。”在谢伟森先生担任会长期间,支持教育是他十分重视的工作之一。尽人皆知的是,早在四五十年以前,因种种现实条件所限,许多人无法入学,而如今,他希望现在的孩子不要再有遗憾。“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也希望我们能为教育做一点工作吧。”

据不完全统计,香港中山侨商会数十年来对家乡中山、香港在教育、医疗、安老以及文化事业的的各项捐资、捐物接近亿元。

在一次又一次做慈善工作时,谢伟森先生亦一次又次地被触动着。有一次,他与会友们去探望一所福利院的小朋友们,“这些小朋友大部分都是身有残疾,被父母遗棄的,看着他们,我们一个个都心疼得想流淚。”当场,他们就决定拿出三十万元购置奶粉,全部赠送给这家福利院,希望能以这些小小的善举,去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心灵。

“侨商会创立至今106年,能保持如此活力,得益於先辈们的独到眼光和艰辛缔造。因有感商会将来的长远兴盛发展,必须要有稳定和自给自足的经济来源,侨商会早在1927年开始置业,後在历届同仁的团结努力下,购置住宅、商厦与铺位等,打下了雄厚坚实的经济基业。”

对於一个社团来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历史责任,承担起来相关的工作,就是对社团最好的承传,不愧於老一辈艰苦创业的苦心。而谈起谢伟森先生,他背後也有一个中山人在香港的奋斗故事。

谢伟森先生,为人纯朴,接人待物都是和和气气的,可以说,香港中山侨商会所重视的博爱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他原籍中山小榄,1963年移民香港,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打拼,他现在香港从事零售和钟表生意,唯一不变的是对家乡中山的情怀。

他时常回中山,围绕着家乡的建设、慈善等,支持家乡的发展。最近的20多年,他每一年都会回到家乡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2016年,活动当天虽说正淅淅沥沥地下着春雨,但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人次高达两万三千多名,场面壮观。其中,由他带来的会员就多达一百多名,“这一场活动办得很好,很有意义。”

“身为中山人,我们倍感自豪!”以香港中山侨商会为纽带,将谢伟森先生和上万的在港中山同胞与家乡紧紧地联繫在一起。

喜迎香港回归,盼香港与内地同发展

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高铁的输出已成为中国一张闪亮的新名片,而香港市民通过高铁,可以更安全、舒适、快捷地到达多个城市,谢伟森先生亦感受深切。他说,“自深茂高铁开通以後,回到中山就方便多了,从香港出海关後,在深圳北乘高铁即可直达中山,效率大大提高。”

2017年,适逢香港回归20周年,谢伟森先生衷心地希望香港能与内地同发展。他说,很高兴看到粤港合作又迎来良好契机,希望今後两地继续加强合作达到共赢。众所周知,香港处於通往中国内地大门的有利位置,又位於跨越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时区,这些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造就了香港成为全球贸易、金融、商业和通讯中心的地位。当前,随着近年高速发展,我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虽说香港作为中国对外窗口优势有所消弱,但是随着中国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香港将能更好发挥“超级联繫人”角色。

前两年,为了更好地协助家乡中山的慈善事业,香港中山侨商会曾向中山慈善总会捐赠五百万港币作为原始基金,设立了“香港中山侨商会关爱基金”,主要用於突发性和災难性事件的救急扶危金,其它则用於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谢伟森会长表示,“关爱基金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专门制定了应急机制,打破了以往申请手续繁杂、等待救助金时间过长等弊端,真正做到了‘急人所急,需人所需。”

展望未来,谢伟森先生与会员们达成一致:“从前辈手中传到我们这一辈的香港中山侨商会,不属於我们任何一个人,但我们身为一份子,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当务之急是如何将会办得更好。”

转眼间,谢伟森先生阔别家乡中山来到香港已是五十四年。这一路来,是他在香港风雨兼程的跋涉;这一路来,亦是他写在人生当中催人奋进的诗篇,然最令人感动的是,他能长年如一日地潛心会务发展,与全体同仁齐心协力,令香港中山侨商会的服务继往开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乡会侨商会务
台湾云南同乡会代表团到省档案馆参访交流
风雨兼程,紫荆花开——扬州(香港)同乡会十年侧记
张家港市侨商会正式成立
聚“星”成“火”携手同心——记海门侨商郁飞和他的侨商团队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鲸会务
侨商柴荔:为新基建“添砖加瓦”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会务工作
一流院校办公室业务管理的提质增效升级
同呼吸 共祭奠——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呼吁全球侨胞团体国家公祭日举办海外同步祭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