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在常见心身疾病中的运用

2017-10-20 08:46
实用老年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常见心身疾病中的运用

谢健普俊钦

谢健 教授

心身疾病与身心疾病对比,心身疾病主要由或甚至全由心理因素引起,然后出现躯体症状,同时又出现了相应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者是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但不是躯体形式障碍。而身心疾病是躯体疾病在先,因为躯体疾病导致病人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情绪障碍等,随着躯体疾病好转,心理问题也逐渐消失。

由此来看,心理治疗对心身疾病,应像釜底抽薪一样属于病因治疗。近些年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很可能是,或者就是心身疾病,特别是一些对药物、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又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逐渐被归类为心身疾病。有研究认为,超过一半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身疾病,甚至有人认为所有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1]。不同行业,或同行业不同部门,心理因素不同,就会呈现各自的患病特点[2]。

于是,很多用于治疗躯体疾病的心理疗法研究也逐渐开展。本文主要就现有的心理治疗对部分常见心身疾病治疗疗效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其中特征与规律,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

1 哮喘的心理治疗

哮喘是经典的器质性疾病,病人的支气管常有慢性气道炎症,病因较为复杂,与基因、环境等都有关系。但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与哮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情绪变化可以诱发或加重哮喘,也可以缓解哮喘。在出现哮喘先兆时如果充分放松休息、稳定情绪,可避免发作[3]。

因此,我们应该对心理治疗治疗哮喘的效果抱有期待。李衡等[4]发现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病人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纯药物治疗。表明心理干预在改善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能改善病人肺功能,应大力提倡[5-6]。但大多数研究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很少单独进行心理治疗,也未见联合心理治疗后将哮喘治愈的研究。

总体来说,心理治疗对哮喘的疗效较为明确,可推测哮喘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心理因素是否为哮喘的直接导火索或哮喘病人本身就患有心理障碍,这尚不能明确。张晓宁等[7]曾对儿童哮喘病人的个性特征和情绪进行分析显示,哮喘儿童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4个维度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但哮喘儿童较正常儿童抑郁的发生率增高,周庆良等[8]对哮喘儿童的研究发现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焦虑,但主要发生在急性期,缓解期相对平稳。

2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心理治疗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消化性溃疡与应激、药物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一直以来国内外都认为只要根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就会大大改善甚至治愈。但结果却不如人意,一些病人幽门螺杆菌治疗阴性后,腹部症状仍然存在,而一些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人却没有症状。

另一方面,心理因素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影响的研究则逐渐获得进展。蒋蔚茹等[9]研究发现,在慢性应激下的大鼠胃黏膜,明显要比正常组有更多的片状充血或点状糜烂。而且已发现情绪障碍病人血清中内皮素、糖皮质激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增加,这些激素影响胃黏膜供血,导致其修复功能减退。同时,很多难治性慢性胃炎病人常有较为明显的人格特点,如急躁、敏感、好强、自我中心及暗示性强等[10]。

因此,心理治疗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中的治疗,十分值得探索。王成娟[11]研究发现慢性胃炎病人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更好。汪东军[12]把长期面对应激状态的慢性胃炎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联合心理治疗的飞行员,其疗效明显好于单纯普通治疗。对消化性溃疡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溃疡缓解率明显提高,心理健康也得到发展[13]。因此,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人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对临床和护理工作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3 高血压的心理治疗

焦虑或者应激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变快,长期反复的过度紧张或精神刺激会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失去平衡,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管阻力增加及血压增高[14]。庄惊奇等[15]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状况及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高血压组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因此,从理论上推测,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的治疗应有可观的疗效。

4 冠心病的心理治疗

与高血压类似,冠心病与交感神经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冠心病的病人中心理健康水平也比普通人群低很多,有研究显示其焦虑、抑郁发病率可达71.68%和62.83%,共病率为29.2%[16]。焦虑和抑郁又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光影响生活质量和依从性,还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7],因此,“双心”治疗的理念现在越来越火。甄新龙[18]发现心理干预后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服用硝酸甘油的量也减少。彭纯清等[19]对病人心理干预后,病人入院率和死亡率下降,心绞痛发作减少,心功能改善。虽然冠心病病人应限制运动,但有研究显示,运用运动疗法改善心脏基础疾病和心理负性应激反应后,病人情绪改善,死亡率反而降低[20]。

5 糖尿病的心理治疗

糖尿病近来越来越被公认为是一种心身疾病,血糖常常受情绪的影响,除了传统的药物、食物及运动治疗外,心理治疗也越来越受重视。

心理治疗在糖尿病治疗的各个环节中均有益处,甚至能直接影响病人血糖等生化指标。苏静等[21]研究发现,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心理干预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均较常规组明显下降。柯箫韵等[22]研究显示,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后,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从侧面促进了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6 类风湿关节炎的心理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与自身免疫有关,可累及全身多处关节,病因复杂,至今不明。近来视其为心身疾病的观点逐渐增多,但心理干预的疗效似乎并不明确,大部分心理治疗能改善病人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但很少直接显示其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或降低相关生化指标。谭颖[23]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发现联合治疗不能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有效率,但能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但马欣[24]研究显示,心理干预不光能改善病人情绪,还能减轻病人的疼痛。总体看来,心理治疗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大力提倡,其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难以比拟的效果。

7 肿瘤的心理治疗

虽然肿瘤是癌基因表达所致,但肿瘤是心身疾病的观点,已经像流行文化一样广为传诵和接受,也有许多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心理应激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功能,Sephton等[25]研究显示,晚期乳腺癌病人负性情绪产生的应激能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而抑制免疫。病人得知自己患了肿瘤后,难免要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严重者甚至患上抑郁症。Mitchell等[26]对存活着的癌症病人随访,发现与配偶和普通人比较,病人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要明显增高,特别是焦虑。

如果负性情绪又加重的肿瘤的进展,那心理治疗对肿瘤病人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顾晓红[27]观察到接受心理干预的病人抑郁和焦虑的情绪缓解后,病人T细胞情况亦改善。Hsiao等[28]对长期存活的宫颈癌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后,发现病人的皮质醇水平能稳定地在正常水平波动。可见,心理治疗无论是在肿瘤的治疗还是预后甚至预防方面,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对以上几个常见心身疾病心理治疗的情况稍分析,我们似乎可以隐约的发现一些迹象。不管什么疾病,心理治疗几乎都是有益无害的,就算无效,至少无害。心理治疗至少能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至于对躯体疾病的疗效如何,要取决于该疾病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大小。

所以,在治疗躯体疾病时,及时评估病人的心理情况,对病人治疗可能有意外收获,共患心理问题的病人,给予心理干预,甚至可能对一些久治不愈的怪病有“奇效”。临床迫切需要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强烈呼唤身心同治的治疗理念。

[1] 韩敏, 李志军, 武艳华,等. 从心身疾病现状展望发展全科医学的必要性[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9(6):105-107.

[2] 田静, 贲学芳, 洪威. 飞行人员心身疾病的调查[J]. 中国疗养医学, 2010, 19(1):88-90.

[3] 马芳. 心理因素对哮喘发病和控制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14):185-185.

[4] 李衡, 赵佩安, 龙飞华,等. 支气管哮喘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疑难病杂志, 2012, 11(3):178-180.

[5] 斯琴图亚, 阿拉腾沙. 支气管哮喘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8):175-176.

[6] 黄贾生, 王桓辉, 陈楦. 心理干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学, 2010, 16(6):712-714.

[7] 张晓宁, 王宁, 陈艳妮,等. 哮喘儿童临床表现与情绪关系的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9, 20(6):656-658.

[8] 周庆良, 陈民理, 陈秀凤,等. 哮喘儿童焦虑情绪的临床研究[J]. 医学信息旬刊, 2010, 23(17):3109-3110.

[9] 蒋蔚茹, 徐三荣, 时俊,等. 慢性应激在慢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18):1638-1640.

[10] 杨菊贤. 内科医生眼中的心理障碍[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1] 王成娟. 慢性胃炎治疗实施个体化饮食护理和行为心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15(54):220-220.

[12] 汪东军. 飞行员慢性胃炎患者心理治疗效果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3(6):605-605.

[13] 覃益, 韦照永, 潘丽莹. 心理干预在治疗青少年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 医学信息, 2014(18):114-115.

[14] 刘辉艳. 高血压病的心理治疗[J]. 家庭中医药, 2014(9):24-25.

[15] 庄惊奇, 王晨, 张晓军.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3):495-496.

[16] 朱继芳, 李远琼, 陈朝蓉,等.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 激光杂志, 2014(9):127-129.

[17] Lett HS, Blumenthal JA, Babyak MA, et al. Depres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vidence,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J]. Psychosom Med, 2004, 66(3):305-315.

[18] 甄新龙. 心理治疗对冠心病康复的影响[J]. 保健文汇, 2017(7).

[19] 彭纯清, 袁秀琴. 康复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作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6).

[20] Lavie CJ, Milani RV. Adverse psychological and coronary risk profile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benefits of formal cardiac rehabilitation[J]. Arch Intern Med, 2006, 166(17):1878-1883.

[21] 苏静, 刘敬红, 刘研. 2型糖尿病心理障碍治疗对糖尿病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伤残医学, 2013,21(4):46-47.

[22] 柯箫韵, 王庆志. 心理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2, 28(1):54-56.

[23] 谭颖.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J]. 中国药业, 2016, 25(8):40-42.

[24] 马欣.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J]. 健康周刊, 2017(1):44-45.

[25] Sephton SE, Dhabhar FS, Keuroghlian AS, et al. Depression, cortisol, and suppressed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Brain Behav Immun, 2009, 23(8):1148-1155.

[26] Mitchell AJ, Ferguson DW, Gill J, et 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long-term cancer survivors compared with spouses and healthy control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Lancet Oncol, 2013, 14(8):721-732.

[27] 顾晓红.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2, 33(36):8055-8056.

[28] Hsiao FH, Jow GM, Kuo WH, et al. The effects of psychotherapy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diurnal cortisol patterns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J]. Psychother Psychosom, 2011, 81(3):173-182.

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临床心理科(谢健);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中医药大学(普俊钦)

R 749.92

A

10.3969/j.issn.1003-9198.2017.10.004

2017-08-18)

猜你喜欢
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心理治疗
心身疾病 宜先治心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您了解心身疾病吗?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现阶段心身疾病诊断及防治研究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