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质无粘性土边坡稳定分析

2017-10-20 07:02武子煜郑州外国语学校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9期
关键词:粘性摩擦角坡度

□武子煜(郑州外国语学校)

均质无粘性土边坡稳定分析

□武子煜(郑州外国语学校)

边坡是具有倾斜面的土体,因土体表面倾斜,在重力及其它外力作用下,整个土体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土体滑动与边坡形状和土体类型有关。由粗颗粒土组成的边坡称为无粘性边坡,相对于粘性土边坡稳定分析,由于没有粘聚力的存在,其计算相对简单。文章根据力学平衡原理,按照土体干燥、有渗透水流两种状态进行无粘性土边坡稳定分析,通过实例计算得出结论。

无粘性土;边坡渗流;稳定分析

1 引言

土是由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组成的混合物,一般而言,由粗粒土组成的土体为无粘性土,由细粒土组成的土体为粘性土。粘性土特性是:土体有粘性和可塑性,透水性极微,毛细管上升高度较大,其土体性质随含水量有较大变化,主要抗剪强度指标有内摩擦角和粘聚力。无粘性土特性是:土体无粘性,易透水,有一定毛细管上升高度,其主要抗剪强度指标只有内摩擦角。无粘性土根据粒径大小和颗粒占全重的比例,可分为砾砂(粒径>2.00mm的颗粒占全重25%~50%)、粗砂(粒径>0.50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中砂(粒径>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细砂(粒径>7.50×10-2mm的颗粒超过全重85%)等。

2 干燥状态下均质边坡稳定分析

对于均质无粘性土边坡,在干燥状态下,只要坡面上的土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整个边坡就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受力图见图1。

图1 无粘性土干燥状态下受力图

某一无粘性土体边坡,坡度为β,从坡面上取一小颗粒作为研究对象,其天然重度为γ,体积为V,小颗粒重量G。由于小颗粒在斜面受力,可将重量G分为两个力,一是沿坡面滑动力T,二是垂直于坡面的法向力为N,法向力N产生摩擦阻力F。从力学平衡原理考虑,只要滑动力T与摩擦阻力F相等,颗粒就处于平衡状态,边坡就稳定。边坡稳定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安全系数,当K≥1.00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G—颗粒重量,kN;γ—天然重度,kN/m3;V—颗粒体积,m3;N—法向力,kN;F—摩擦阻力,kN;T—滑动力,kN;f—摩擦系数;φ—内摩擦角,°一般情况下,颗粒摩擦系数f等于土体内摩擦角的正切值,即f=tanφ;β—边坡坡度,°。

3 有渗透水流的均质边坡稳定分析

当土体边坡中有渗透水流时,土体除受重力作用外,还受到渗透压力的影响,因而会降低无粘性土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受力图见图2。

图2 无粘性土渗透水流状态下受力图

与干燥状态下分析过程一样,选取小颗粒为研究对象,受地下水影响,土体颗粒有效重度为γ',体积不变仍为V,则小颗粒有效重量为G',此时,有效重量除沿坡面分成两个力(滑动力T',法向力N')外,颗粒还受到渗透压力J作用。边坡稳定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安全系数;γsat—土体饱和重度,kN/m3,其值等于土体有效重度与水体重度之和;γ'—有效重度,kN/m3;γw—水重度,一般取10.00kN/m3;J—渗透压力,kN;i—水力坡度,假定渗透水流沿坡面流动,i=sinβ。

4 实例分析计算

现有一无粘性土边坡,边坡坡度β=20°,土体天然重度γ=19.50kN/m3,内摩擦角φ=35°,饱和重度γsat=22.00kN/m3。根据以上公式进行安全系数计算。

4.1 干燥状态下

计算结果表明K>1.00,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4.2 渗透水流状态下

安全系数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K'<1.00,边坡处于失稳状态。

4.3 计算结果分析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同一个土体边坡,在干燥状态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而当土体受地下水影响,有渗透压力存在时,边坡安全系数减少约50%左右,土体处于失稳状态。因此,对于无粘性土体边坡在受到水体影响时,边坡稳定应引起重视。

5 结论

一是,无粘性土边坡在干燥状态下,安全系数与土体的重量无关,也与所选颗粒体积大小无关,只与边坡坡度及土体内摩擦角有关。在安全系数不变情况下,土体经过压实后,内摩擦角增大,边坡坡度也可适当增大。二是,在边坡坡面有顺坡渗流时,无粘性土边坡安全系数降低,有可能造成边坡失稳,应提前做好防护准备,以免造成事故发生。

0313

B

1673-8853(2017)09-0079-02

2017-6-6

编辑:刘长垠

猜你喜欢
粘性摩擦角坡度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测试方法研究
带粘性的波动方程组解的逐点估计
借助摩擦角 快解匀速运动问题
关于公路超高渐变段合成坡度解析与应用
大坡度滑索牵引索失效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
关于场车规程中坡度检验要求的几点思考
考虑土拱效应的铁路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摩擦角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