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虹 林伟贤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民俗文化背景下潮汕中老年体育休闲活动特征*
孙 虹 林伟贤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潮汕中老年人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和特点,为研究潮汕地区中老年人体育工作和研究潮汕休闲民俗体育文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潮汕中老年人群年龄越大,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越小;年龄越大,潮汕民众越倾向于参加家族性团体的休闲活动。潮汕中老年人群倾向于休闲体育对个人品质和素质塑造的价值;注重族群间的交流与沟通,维护族群间的团结与稳定;倾向于儒雅、稳定、知足常乐、调节生活、娱乐身心的价值取向。
民俗文化;体育休闲活动;中老年;潮汕
随着社会老龄化到来,中老年人的体育休闲活动状况间接反馈着区域性社会生产力的稳定情况及转入老年后生活质量与社会健康等问题。潮汕独特的地理环境、民俗观念和信仰,造就了潮汕民众独特的民俗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研究潮汕中老年人的体育休闲活动现状与特点,可以为研究潮汕地区中老年人体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潮汕休闲民俗体育文化提供借鉴。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关于潮汕民俗文化、体育价值取向、休闲体育等方面的资料,确定研究方向。
1.2.2 问卷调查法:本课题问卷根据为广东省体育局《潮汕民俗舞龙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对潮汕四市(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和广东省其他地级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发放回收812份调查问卷中,抽取41岁以上中老年人问卷293份。其中来自城镇的居民占34.13%,来自乡村的民众占65.87%,男性占60.41%,女性39.59%。 其中潮汕地区196份,珠三角34份,广东边远城市及省外问卷63份。问卷经过重测法,随机抽取20名调查对象,在问卷回收后第三周重测,重测信度达89.66%。
1.2.3 数据统计法:采用EXCEL和卡方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
1.2.4 逻辑分析法: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潮汕地区地处广东东北部,位于国防门户,远离省城。潮汕居民是古代的东夷人,闽粤人、南粤人不断从东北和福建迁入的移民构成[1]。北方中原移民带来了中原儒家文化和后期形成的海洋文化千百年来不断地交融,形成了现代独具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2]。中华的儒家文化在潮汕地区保存完好,在独特的潮汕地理环境和民俗民风晕染下又展现了独特的风格。
2.1.1 潮汕民俗文化具有传统的农耕文化特性:浓厚的乡土地域性,强烈的血缘意识
区域性是由于长期的地理环境造成不同文化形态的原因,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和基本特征。古代中原移民带着中原正统的农耕、狩猎文化在潮汕地区占有相当的比重和地位[3]。近代潮汕人多地少,潮汕人非常依赖有限的土地资源,他们安土重迁,注重血缘和地缘,地理环境的原因导致聚族而居的封闭性和远在他乡时对同乡关系的重视。受传统的农耕文化影响,潮汕地区有着严重的性别歧视,男人是氏族中的香火,是家族的顶梁柱,男人的数量越多,则这个姓氏族群人丁兴旺,在地区中越有势力、有地位[4]。
2.1.2 潮汕民俗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特性
潮汕地区水系资源丰富,山区河流密布,平原河网纵横,湖泊交错[5],漫长的海岸线也为潮汕人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人多地少的潮汕地区历来有很多迁移海外的侨胞。潮商是潮汕地区最明显的海洋文化的产物。因此海洋对潮汕地区人民的影响是深远的,培养了潮汕民众敢闯敢拼,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同时由于历代水灾、旱灾在诸灾害中的危害最甚,科学知识落后的古代潮汕人把希望都寄托在神明上,信神至诚,因此,直至现代,潮地所祀的地方神灵,尤以祀奉安济圣王(水神)、风雨圣者(风雨神)为盛[3]。
2.1.3 具有严格保守的民俗规约性
潮汕地区各个地方的民俗都有固定的民俗规约:有固定的祭祀展演日期、模式和独特的传承方式,一切均围绕着祭祀时“悦神”的需要而进行,这种民俗规约不见文字的记载,但整个姓氏或族人都知晓,并且能自觉按照这样的规约严格遵守,世代更替,传承了千百年。
潮汕各地区的民俗传承至今仅是靠氏族头领的言传身教。氏族的头领是氏族里非常有名望的长辈,他们是氏族里没有官印的权威人物,几乎他们的行为就是模范,他们在民俗活动中的言行就是氏族在祭祀中不可触犯的规约,在他们手里似乎有一把看不见的权杖,一代传一代[4]。
2.2.1 潮汕中老年人群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分布概况
从表1可以看出,潮汕中年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项目多达26个,其中现代体育项目比较集中在羽毛球、骑自行车和篮球等项目,以个人项目居多。而民俗体育项目则集中在拔河、舞龙、龙舟和武术太极拳等项目,以团体性项目居多。老年人参与现代休闲体育项目较多集中在中长跑、骑自行车和羽毛球等个人项目,民俗体育项目则更集中在舞龙、龙舟和打秋千等团体性项目。我们可以发现中年人在工作日与周末业余时间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而老年人参与民俗体育活动都集中在年俗节庆的小长假。这种情况与其他大城市中老年人的活动比较,参与现代项目的情况较为相似,如慢跑、骑自行车、羽毛球等,但潮汕中老年人群更多地参与民俗体育休闲活动,如舞龙、划龙舟、打秋千、武术等项目[6]。
表1 潮汕四市各年龄段参与体育项目分布情况
2.2.2 潮汕中老年人群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频率
为比较潮汕中老年人群和不同地区中老年人群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不同,把珠三角和广东其他边远城市的中老年人群的情况做为比较数据。在所有参与的293个调查对象中,41-60岁中年人群每周参与一次体育活动的人数的比例,三个地区有显著性差异,K=6.75,0.01<P<0.05,潮汕中老年人群的比例最小,为 17.33%。在60岁以上老年的人群中,每周参加2-3次体育锻炼各地区人数比率有显著性差异,潮汕所占比例最小,仅占26.09%,而珠三角老年人比率最高,达70%。当把数据合并起来,发现珠三角老年人群每周2次与2次以上体育锻炼的达80%,而潮汕老年人减少为43.48%,而每周参与一次到一次以下的比例上升为56.52%。见表2。
表2 潮汕与其他地区中老年人群参与体育活动频率的比较(%)
纵向比较以上数据,三个地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越大,呈现出不同的升降态势:生活节奏比较慢的潮汕地区的人群年龄越大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越小,而在工作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珠三角地区,年龄越大的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比率呈现大幅上升。显然,在老年人群,生活与工作的节奏已经不是影响体育休闲频率的主要因素。其他边远城市的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锻炼频率也有所回升,可见地区经济状况也不是决定人群参与休闲体育频率的主要原因。中老年人群经历的年代较久远,接受地方的文化熏陶更长久,参与体育休闲数据的差异可能是地方民俗文化和价值观不同造成。
2.2.3 潮汕中老年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
研究数据显示(表3),三个地区的中老年在工作日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小长假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没有显著性差异。潮汕民众e(中年)年龄段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大多集中在工作日的业余时间和周末的时间,而节日长假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小, f(老年)年龄段的活动时间大多集中在周末业余时间。
表3 潮汕民众与其他地区民众参与体育活动频率的比较(%)
2.2.4 潮汕中老年人群参与其他地区中老年人群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陪伴比较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各地区中老年人群活动参与的数据变化,把各个年龄段的活动陪伴的数据罗列出来,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从三个地区的数据比对分析发现,三个地区的青壮年、中年和老年年龄段的人群更倾向于和家人与亲友一起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其中青少年年龄段的活动陪伴有显著性差异,潮汕青年人更多地选择与朋友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详见表4。
表4 潮汕民众与其他地区民众参与体育活动陪伴的比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东三个地区的人群在选择休闲体育的陪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青少年人群更多地选择与朋友一起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青壮年、中年和老年人则更多地选择和家人、亲戚朋友一起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潮汕地区的人群随着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和家人亲戚朋友一起参与休闲活动,虽然数据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但这种数据呈现越来越大的差距,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数量相对较少导致的这种差异不明显。从以上数据的变化,可以隐约看到,潮汕人中老年人群更具有强烈的血缘意识,中老年人群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伙伴的选择更倾向于亲戚家族成员作为陪伴。
从本课题的大数据显示,潮汕青少年与其他地区的青少年参与休闲体育的特点大致相同,这可能是在全国统一的教育方针与作息制度作用下的结果。从潮汕中老年人的数据的不同趋势,可以看到不同区域性的不同的参与特点。民俗文化不同,造成了价值观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体育价值取向的不同。为了研究这种数据差异的根源,不妨回到潮汕民俗文化的根源来探讨造成这种体育参与现象不同的原因,用占据主要思想的儒家的体育观来解释潮汕中老年人群的休闲体育参与现象。在儒家的体育观里,以内省、内悟、内观为手段,重视体育对个人品质和素质的塑造价值,自身的道德修养价值,关注调身、调心[5],通过身体的整体动作,来调整内在的气质、品格和精神修养[6],在“中庸平和”的儒家文化背景下,便会出现“胜亦可喜,败则无忧”的胜负观, 以和为贵,维持和协调人与己、人与群体、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因此潮汕人在项目的选择上更多地选择儒雅、表演性质和团体项目,例如:武术中的太极拳、气功、舞龙、英歌舞等项目;随着年龄越大,潮汕人越来越重视家族姓氏和血缘的关系,越来越倾向于家族化的活动;潮汕民众重经验,追求稳定、不求变化、知足常乐[6],因此在儒雅的价值观里,潮汕人在身体健康允许的状态下,更倾向于选择儒雅的个人品质和素质的提高方式,如美术、书法、或者是潮乐等,休闲体育并不是人们休闲的第一选择;而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动力更显现在岁时节庆的民俗祭祀活动中以悦神为目的的民俗祭祀舞蹈,例如:岁时节庆祭祀的舞龙、舞狮、布马舞等大型的民俗体育活动。
3.1.1 潮汕民俗文化是以中华儒家文化为主流,具有浓厚的乡土地域性、强烈的地缘意识和血缘意识的农耕文化特性;具有海洋文化特性;具有严格保守的民俗规约性。
3.1.2 潮汕中老年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有如下特点:休闲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羽毛球、中长跑、骑自行车和篮球等项目,参与民俗体育项目主要是舞龙、龙舟、拔河和武术太极拳等民俗休闲体育团体项目;潮汕中老年人群参与随着年龄越大,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越小;潮汕中老年人群倾向于民俗活动中具有悦神功能的“祭祀”舞蹈;随着年龄越大,潮汕民众越倾向于参加家族性团体的休闲活动。
3.1.3 潮汕中老年人群倾向于休闲体育对个人品质和素质塑造的价值;注重族群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维护族群间的团结与稳定,打造和谐社会的价值功能;倾向于儒雅、稳定、知足常乐、调节生活、娱乐身心的价值功能。
潮汕民俗文化是在潮汕地区开展休闲体育活动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项目的选择、组织形式、参与方式等做到结合地方民俗特色灵活应用;针对中老年人群体大力宣传体育休闲的价值与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培育休闲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在组织休闲体育活动时,应吸取地方民俗体育活动的精华,剔除糟粕,运用科学的表演方式和训练方法,引导中老年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组织中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时应考虑中老年人年龄段的特点,在中年人群多开展形式多样的现代休闲体育项目,而中老年人群则应多开展简单易行的个人项目,比如羽毛球、骑自行车、中长跑等,开展民俗体育活动可以考虑应季应时地开展舞龙、龙舟等团体性项目;在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时,应充分利用工作日及周末时间开展短期的体育休闲活动,大力开发节假日长假的休闲体育市场。这样结合地方民俗特色开展民间休闲体育活动才能有效地,更广泛地得到民众的支持,效应会更好。
[1]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1-154.
[2]刘钊.论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潮汕文化特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76-77.
[3]马林芳,王建平.当代潮汕文化变迁中的文化适应[J].探索,2005(6):70-72.
[4]孙虹,周进国.潮汕民俗舞龙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2):60-63.
[5]潘哲浩,陈浩庆等.潮汕休闲体育文化的地域性特色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6):40-43,47.
[6]陆启瑞.上海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7]胡素梅,苏克强.《论语》之养生思想解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15.
[8]谢荣.潮汕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J].韩山师专学报,1991(1):29-36.
The Features of Leisure Sports Activities among Chaosha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lk Culture
SUN Hong, etal.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1041, Guangdong, China)
2016年广东省体育局科研立项项目(GDSS2016095)。
孙虹(1974-),广东潮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