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实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河道的岸线规划模式及原则,再次阐述了河道岸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并提出了临水控制线、外缘控制线的确定方法,并根据岸线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属性以及不同功能特点。对河道岸线功能区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岸线利用规划成果,为加强河道岸线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河道岸线;规划模式;原则
一、引言
加强河道管理,确保防洪安全,维持河流健康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河道岸线,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河道岸线控制利用规划调研,岸线控制利用规划工作必要而又紧迫。在进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中,出现了不少亮点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虽然达到了亲水的目的,但也使河流岸线的生态多样性逐渐消失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此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河流的生态健康和人们亲水的目的和谐统一。
二、岸线空间规划的模式
(一)亲水公园的规划模式
亲水公园规划是利用岸线腹地,改变现有不良的水域条件,复原或保存河流的自然型态,使岸线成为具有亲水游憩功能的公园型态,并强化当地特色,营造出富有个性的景观与居住环境,在城镇中呈现自然景观风貌。
(二)整合历史的规划模式
整合历史的规划模式是将具有历史意义的水域,经评估后去除不必要的设施,整修历史景观,将岸线与岸边传统城镇建筑空间相互融合。这种模式既保存了传统城镇水岸的建筑文化,也将人文景观资源自然地转换为文化观光资源,使河道岸线和具有历史积淀的古城镇展现亲水的魅力,与市民的生活空间融为一体。
三、岸线空间规划的原则
(一)环境原则。人类在环境中从事活动及环境利用时,必须尊重自然环境法则,才能建立一个和谐互利的环境。岸线水域空间应扮演城镇景观间的缓冲区角色;城镇河流应规划设计为当地的景观走廊与水土保持带;城镇内重要的河流交汇处应发展为天然的门户,并规划设计成当地的新地标。如重庆的朝天门码头;防洪与河流整治相结合,确保城镇良性发展;配合支流水系将公园绿地系统延伸至城镇中的生活圈;利用科学的水土保持、绿化方法及管理模式来获得洁净的水域与可利用的水源,平衡城镇的生态体系。
(二)空间原则。河流作为城镇开放空间系统的主干是近代城镇规划理念之一。城镇规划多将河流与园、路系统结合,连接城镇中重要的建筑物与公共空间。
(三)塑造城镇岸线的亲水环境。配合城镇景观计划,以车道或步道作为岸线与外围道路的连接方式,以增进人们亲水的可及性,在岸线设置亲水空间,提供市民接触水体的场所。
(四)建立当地岸线空间的风格。河流以其特殊景观可规划成为市民亲水的场所,强化其当地民族特色,建立独特的岸线空间风格。
(五)结合城镇中的河流与绿地,建立城镇的水系,连接重要的公共空间,构成城镇的环境轴线,并以人性化的尺度为设计方针,营造岸线休憩空间。
四、岸线空间规划利用存在问题
(一)群众违法占用河岸滩地。许多地方存在群众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侵占使用土地、倾倒废弃物及废土、滥采砂石、违规种植、围筑鱼塘等行为,对河流畅通及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二)中、上游不当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区无序开发等问题日益严重,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小水电站的无序开发使河流及水库过度淤积,瘫痪河流泄洪功能而造成水患,也会使河床河岸受侵蚀程度增加。
(三)河道管理具体范围划定工作滞后。河流可开发利用强度依其生态特性而不同,有些特殊生态区,并不适合开发利用,而是需要特别的保护。但河道管理具体范围划定工作滞后,使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工作无法落实。
(四)亲水空间的失落。高耸的河堤阻绝了居民与河流的视觉联系,河岸道路使活动无法延伸,加上河流污染嚴重,景观及环境质量低,无法从事钓鱼、游泳等活动,造成市民在视觉景观、心理层面上的负面影响,以上种种现象造成人们逐渐远离河岸,造成亲水空间失落。
(五)河流与城镇关系薄弱。 对于河流过去的人文发展背景与历史遗址并未深入了解与调查,造成规划设计与当地人文生态无法有效融合,岸线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城镇发展规划体系未将岸线空间纳入,使其无法与城镇生态、城镇风格及城镇活动结合,造成市民对岸线空间记忆褪色;由于防洪工程仅考虑防洪治水,加上土地及资金限制,堤岸的设计往往采用高耸而垂直单调的型式,忽略其对沿岸地区环境的影响,阻隔了民众与河流的情感联系;为解决城镇交通运输问题,将岸线空间规划为车道,将岸线空间切割得支离破碎,牺牲了岸线空间景观价值。
(六)缺乏河流生态及尊重自然的规划观念。目前岸线空间多以人文为主体的资源利用规划,忽视了河流自然生态间平衡、相融的关系,常塑造成单调、人工化的岸线景观。没能把河流生态保护应用于河流规划管理之中。
五、河道岸线资源利用规划
岸线控制线的划分。岸线控制线是指沿河流水流方向或湖泊沿岸周边划定的岸线利用和管理控制线,分为临水控制线和外缘控制线。岸线是指临水控制线和外缘控制线间的带状区域。
临水控制线是指为保障河道防洪安全和河流健康生命基本要求,在河岸的临水一侧顺水流方向或湖泊沿岸周边临水一侧划定的控制线。在此线的临水一侧禁止有碍防洪和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行为。在已划定河道治导线的河段,可按河道治导线作为临水控制线;在未划定确定河道治导线的河段,可采用河道中水整治流量与岸边的结合交界线或平槽水位与岸边的结合交界线、主槽外边缘线作为临水控制线。对湖泊(含水库库区人工湖泊)临水控制线可采用正常蓄水位与岸边的分界(交)线作为临水控制线;对来确定正常蓄水位的湖泊可采用多年平均湖水位与岸边的交界线作为临水控制线,或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六、几点结论
为使河道岸线空间的规划利用遵循可持续性生态的原则,并能达到治水、利水、亲水、保水与生态的目标。
(一)河流岸线整治规划以流域为单位。由于每一条河流都有其特殊性,地形、地质、水量都不相同,而其周围的城镇人文生态也不相同,因此,在规划时应以河流流域为单位,将每一条河流分别看待,要依据其河流环境的特性做不同的规划。
(二)改变岸线利用规划的范围界定。目前岸线的规划范围通常是指堤防管理范围内,但是使用岸线空间者是堤内的居民,因此在进行岸线利用规划时,应将规划范围扩大,将其附近的街道土地纳入一起考虑。
(三)加快河流岸线先期规划工作。在规划工作进行前先将岸线分区定级,并且进行河流岸线划定工作,解决生态保护区与自然利用区被破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