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新探索

2017-10-19 18:41牛树林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内化课程课堂

牛树林

[摘 要] 对分课堂是我国提出的一种新型特色方法,其本质在于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达到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于对分课堂促进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符合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教学效果良好,符合我国现代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我国国情,具有极强的发展性与探索性。旨在根据我国大学课堂的教学背景,分析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出我国教学改革中运用对分课堂的策略。

[关 键 词]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育;创新发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078-02

一、对分课堂的提出背景及理念

(一)对分课堂的提出背景及发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自1999年的扩招转型之后为了大众教育,但隨之大学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不断降低,大学开始出现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自主性与自律性的问题。为达到我国高等教育思维训练的效率与目的,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便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深入开始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式。在对分课堂提出之前,我国就已提出过项目教学法以及参与式教学法等多种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中心性与主动性,但这些方法往往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及学科,不易把握。

2014年春季,我国张学新教授率先在复旦大学尝试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主要由教授课堂授课、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调研、师生课堂讨论交流三个环节组成,将课堂的时间分为教师讲课与学生自主研讨两部分,强调学生的自我吸收,并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参与达到能力的最终提升。对分课堂的实施在取得了良好效果之后便受到了众多学校与教师的追捧,现我国实行对分课堂实践尝试的学校愈来愈多,加强了整个大学教育的改革进度。

(二)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推广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理念与中国国情较为符合。从形式上来看,对分课堂的主要教学形式是教师授课与学生和老师的自主讨论,并由讲课在先、谈论在后的模式所形成。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将思考作为学习的中心是达到学习目的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思考形式与内容间接引发课堂学习结果的重要引导线,学生为了讨论而准备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对分课堂通过加强学生课下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课堂教育中有备而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活跃了整体课堂气氛。

此外,对分课堂的理念强调分中带和的观念,对分课堂强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不会产生因课堂内容过于深刻或节奏过快,而导致学生无法跟进课堂进度的情况。教育家马祖尔曾把学习分为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步骤。而对分课堂的内化过程能够良好地达到学生的成果反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达到有效的结合与统一。

二、对分课堂的实施要素与条件保障

(一)对分课堂的实施成功要素

对分课堂实施成功主要依靠于四点要素:(1)先教后学。

通过只是吸收对学生心理的强调作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框架后留有相对的困惑,并通过其困惑压力增加学生的求知欲。(2)合理分组。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对分课堂主要实行“同质分组”的模式,考虑到男女比例及成绩差异分为4~6人一组。(3)教材选取。通过教材质量的提升获取授课成功的保障,配合着国内外的先进教学资源,做到配合使用,批判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通过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来评估学生的整体成绩,再通过能力考核进行结合,保证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深入,以达到对学生态度及创新的肯定,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二)对分课堂的必要实施条件

如果说教师的整体教学过程是相对自我释放的过程,那么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则是通过逐渐的自我丰富来达到自主建构的过程。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如何达到学生的自我构建与积极性,首先就要实现教学体制的构建与制度保障。通过强制性的考核及学分制来保证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力度,只有当平时的自我成绩与期末成绩相挂钩时,学生才会真正重视起日常的课堂与课下学习。而考核的实施过程与方法多种多样,可通过教师与学校的协商,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与标准,为对分课堂提供保障。

此外,教研活动也是对分课堂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由于教师的专长各有不同,在大学课堂的教育中需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才是实现高等教育的理想状态。因此,教师作为大学课堂教育中的架构者与组织者,在使用对分课堂减轻教师在课堂中体力劳动的同时,需保证教师在知识点的讲解与传递中的精良度,自主设计教案,重视教师的教研工作,提高整个课堂的质量。

(三)对分课堂的实施保障

对分课堂良好地弥补了国内内化学习与学生思维开发讨论的弱点,为保障对分课堂在大学教育中的完善实施,需要创建一种合适的文化氛围保障其形式的发展。养成学生阅读与讨论的习惯,达成对学习与知识的批判性共识,养成大学生的思辨思维并使其有相对的意识与准备,在这种氛围下,才能够保证大学对分课堂的实施。同时,学校教务处应给予对分课堂以制度上的支持,设计学生考试退出机制,而不是惯养学生不参与也能通过的惰性,加大课堂制度的严格化与体制化。

三、对分课堂的形式创新策略

(一)讲授与实践模拟形式

在理清对分课堂的方式与理念的基础上,对分课堂的实践

创新则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创新探索,发展其不同的内化

学习方式。对实践操作演练要求较强的学科,可通过教师讲授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并加强学生自主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例如,会计相关专业、语言专业对实际操作要求较高,这类方式尤其适合技能型学习的加深与内化,使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理解。

而对实践有要求,却无法良好实现实际操作的专业课程,则可更改方式,采用模拟的形式进行对分课堂的教学。例如法学律师专业、经管专业等,在教师讲授知识过后,通过情景模拟形成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在情境中融入理论知识的深入思考,加强对分课堂的效果。

(二)讲授与多样化形式

除前两种教学模式以外,对分课堂也需考虑其他形式的课堂教育以丰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内化思考,在这其中,多样化教学模式又可分为分析讨论、模拟教学、实践演练等。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在各学科中是偏向于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的方式也因不同的课程而采取不同的对分课堂教学方式。在一些战略与消费者行为等理论课程相对为主的课程中,则更注重讲授与分析讨论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而销售管理等课程则主要针对实践操作的练习,让学生獲得良好的实战经验。

在这种多样化方式的教学中,对分课堂便成为一种容易记忆与实践的方法,教学课程也摆脱了传统的灌输模式,给学生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还原教育的本真。但对分教学的设计与应用,仍需通过不同的学科进行不同的实施,打开学生思维的天地。

四、合理的对分课堂应用探索

(一)实现真正教师转型,增加互动性

相比于传统课堂中教师庞大的讲解内容与理论知识任务量,对分课堂中教师只需要将知识中的精要与结构进行串联,而细致化的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学即可。但在其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教师极易出现两种较为极端的现象,即仍旧长篇大论没有精要总结以及讲解力与结构不足,养成教师的惰性习惯。因此,教师应加强教学材料的准备,并从中总结出自身的一套精要讲解,做到课堂质量的提升,同时事先讲解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使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更加顺利。

而为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化了解,避免学生在课堂讨论时难以参与进去的情况,老师应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通过一些项目实践来加强学生之间的项目合作能力,达到讨论优化的目的,使课堂效率大幅度提升。

(二)提升考评的精确度,注重学习需求

对分课堂在一定意义上拥有实验性,其考核方式也无法保持传统课堂中的理念试卷考核,而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需求情况。学生往往对某一课程会相对缺乏兴趣,或时间不够等原因无法取得良好成绩,而还有些情况是学生针对某一科目极为上心,而其他科目因为不满足其之后的就业需要则仅保持及格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分课堂应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低能力者能够保持应有的学习规划,而高能力者则能够通过对分课堂提高其能力。

此外,在考核制度上,对分课堂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制订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在研究实践为主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可通过每次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评估,并结合课程最终的考核进行折中处理,主要要求学生在对分课堂学习中的整体性,保证对学生能力水平精确、稳定地评估,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质量与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与网络时代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对分课堂的应用无疑是一种相对稳定且经济的教学方式,其融合了授课讲解与课堂实践讨论的优点,对教师与学生都是一种锻炼与能力的提高,并摆脱了我国传统教育的困境,为我国的大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理论。我国针对对分课堂与其他教育模式的融合进行探索,拓展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晶晶.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结合2016国培计划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活动[J].亚太教育,2016(35):284.

[2]喻恒,丁亚飞,王启明,等.对分课堂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为例[J].科技资讯,2017,15(12):120-121.

[3]周洁,吴圣姬,陈琳,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化工原理》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139-140.

猜你喜欢
内化课程课堂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欢乐的课堂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