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伟
[摘 要] 中德诺浩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养模式,是一种实现了现代理念的学徒制度,对提高学习者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 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掌握现代汽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维修、检测技巧,独立或者和团队一起合作进行汽车维护、检修、故障修复、汽车管理等相关工作,成就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响应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在2003年引进了中德诺浩合作项目,将德国“双元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跟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相结合,开始了汽车专业“双元制”本土化培养人才模式的实践和创新。通过对中德诺浩教育模式在汽检专业的应用研究,展示并剖析这种教育模式在本土化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呼吁国家、学校和企业共同解决,寻求中德诺浩教育模式和我国汽检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中德诺浩教育模式;汽检专业;应用;双主体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9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国内产业体系的日渐完善,现代企业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质量也提出了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迎来了高速发展,但技能型人才的现有素质依然无法满足目前经济建设的需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育出的技能型人才依然摆脱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束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在2005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改革以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主张。为了响应这一政策,国内众多职业院校开始争先引入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也称中德诺浩项目,主要运用在我国的汽车维修技工培训领域。
一、中德诺浩教育模式的含义
中德诺浩教育模式是中国引进的德国的一种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简称“双元制”。双主体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对专业实施管理,职业技校和中德诺浩汽车学院进行合作,同时纳入中德诺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的管理,各项工作均由校企双方分工协作开展。这就保证了学生既能在学校学到足够的专业知识,也能及时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的专业培训,寻找机会进行实践,学以致用。
二、中德诺浩教育模式的特点
(一)学校和企业两种机构交叉进行培训
中德诺浩教育模式的培训主体是学校和企业,由两者共同开展对学生的培训,前者注重理论基础,后者注重实际操作。两种机构分工合作,交叉进行,共同完成培训任务。
(二)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
中德诺浩教育模式的受训主体既是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拥有双重身份。在学校培训时是学生,跟老师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在企业培训时是员工,要学习企业的相关制度和流程,也要学习方法和技术。
(三)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和实操
学生在学校,老师负责传授相关理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企业,由在岗的师傅和技术人员组织进行技能讲解和实践,完成培训任务。
(四)将理论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中德诺浩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有1/4的时间都在企业,完全按照企业实际生产所需的技能进行培训。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及时地以企业的实际生产操作为载体,学以致用,将理论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中德诺浩教育模式的应用
虽然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在提高汽车维修人才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因为起源地在德国,是根据德国的实际国情和法律法规应运而生,引入中国后,要想在中国的职业教育中发挥同样的作用,还需经过一个漫长的本土化过程,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法律法规,演变成一种能满足中国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育方式。
(一)汽车检修专业引入中德诺浩合作项目
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由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共同投资创办的专业教育服务机构。旗下的中德诺浩汽车职教课程是中德诺浩公司通过引进德国汽车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现代学徒制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方法等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实际,经过多年的本土化实践和创新,研发出的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体系。中德诺浩引进德国汽车职业人才的培养标准、模式及评价体系并成功本土化,并将这种国际化、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的标准在全国100多个城市、200多所职业院校落地实施。
(二)中国式“双元制”,教学形式的更新
中德诺浩项目引进后,为适应我国的国情和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作用于汽检职业教育领域,经过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逐渐演变成中国式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的所有专业技能课程全部要求在学校教室完成,每个专业技能教室均配备有学生的技能培训所需的设备,并规定具体任务。专业技能教室的设备需跟企业的技术相匹配,授课内容也需结合一线生产要求,同步更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学、考、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专业实习统一在企业中完成,采用分阶段实习的方式,一年级见习实习,二年级轮岗实习,三年级顶岗实习,见下表所示。通过这种方式,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新型模式技能增加了吸引力,调动了學生的积极性,也能保证学生及时掌握专业技能,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更新
汽检培训学校的教材是使用中德诺浩公司提供的来源于德国,但经过中国本土化改造后的课程。每个专业800~1300个课时,71~110个情景,320~471个任务。课程内容以企业就业所需的具体能力为导向,采用逆向课程设计法,先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培养的目标之后,再拟定教学内容。让理论学习真正做到从市场需求出发,从实际出发,保证学生能学到真正需要的技能和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一体化教学
中德诺浩课程设计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指导课堂教学,再以情景教学和项目教学的方法进行辅助。以学生作为任务执行和完成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领悟。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汽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第三方人才考核和评估,施行教考分离法
中德诺浩教育模式施行的是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估体系,由学校、企业和德方派出的专家共同组成考评委员会,实施教考分离。阶段性的考试由学校组织完成,毕业考试则由德方专家完成监考,一旦毕业,学生将获得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德国的技能证书,这些证书是学生获得汽检专业认可的证明,是他们毕业后进入宝马、奔驰等名车4S店工作的通行证。
四、中德诺浩模式的应用在汽检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内部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训练的硬性条件不足
由于汽车市场的稳定发展,导致汽检专业的学生源源不断地增加,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校原本具备的硬性条件,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这就导致平均每个学生接受实训的机会大大减少。
2.实训条件无法匹配技术更新的步伐,没有做到同步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决定了生产技术的快速更新,而学校用于教学的实训教室、相关设备、技术理论研究成果等均落后于企业革新后的生产技术。如果要做到两者同步更新,势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对追求盈利的技能培训学校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素。这就使汽检技能培训学校面临着设备断层、技术断层的尴尬局面。
(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存在问题
1.实习内容不够明确
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实习生被当作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安排的也是企业内部最琐碎和普通的工作。而真正和技术相关,能够锻炼能力的岗位并没有提供给学生,即使有少量这样的工作机会,也不足以满足巨大的学生群体。因此,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内容不够明确,没有真正得做到技能锻炼和提升,与我们构想的“双主体”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2.实习场所的不固定,缺乏稳定保障
学校和各地区的4S店、汽检厂、汽车美容装饰店、汽车配件销售点、二手车销售门店等企业和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虽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对学生实习并没有任何保障。绝大多数企业均是民营,追求效益为先,缺乏人手的时候,多安排几个学生实习,不缺人手的时候,就少安排几个学生实习,直接导致学生实习场所的不固定,有可能一年级在A企实习,二年级在B企实习,整个實习过程不具备完整性和稳定性,在企业实习的目的也就很难达到。
经过以上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中德诺浩教育模式的引入对我国的汽检技能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教育领域诸多方面的革新,但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和实际的应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解决学校实训本身存在的客观不足和校企合作之间的问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有效的解决办法。
虽然我们引入了中德诺浩项目,学习了德国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但要想让这种教育模式更加适应我国的技能培训市场的需求,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创新,真正形成“中德引领、双元参与、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让学生在企业实习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能够有足够锻炼能力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稳定的平台。
参考文献: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