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当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教学改革和课堂创新,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努力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不断增强课堂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为支撑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过程管理和评价,教师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及时基于学生接受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向。在物流管理核心课程《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中的实践,为完善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以及对学生分组后的小组内科学管理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关 键 词] 课堂精细化管理;云平台;大数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04-02
在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的推动下,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商业和世界文化碰撞的大潮中。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个性化、智能化、感知化的智慧教育,是技术与内容充分融合的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以“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为重点的信息意识被纳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要点。《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利用专业的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在培养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同时大数据分析的实时呈现为课堂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一条高效的途径。
一、学习过程可视可控
过程评价一直是高职课堂中使用率较高的评价方式,一般的做法是增加课堂作业和小测验在期末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这种做法通常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对学生课堂中的学习过程缺乏监管,除了作业和测验外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关的资料很有限。另外,一般意义上的小组讨论往往很难带动整个小组共同参与,小组作业有时会变成小组组长的个人作业。基于此,笔者將专业的大数据平台引入了高职课堂中,借助于物流专业教育云平台,可以实现学习过程的可视化,教师端可以随时确认每个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或者实训内容的情况。
二、组内管理科学合理
高职课堂的教、学、做一体化特点使分组管理模式在各专业的课堂中广泛使用,然而一直没有一种很好的组内管理模式,因此,笔者提出了基于日式目标管理表格法的课堂精细化管理模式,该模式的组内管理思想给课堂的过程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该方法的实施使每次课程都会需要大量的纸质资料,每次课程的分数评定也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云平台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将以上模式的实施效果加倍,组长的轮换、小组作业的提交、讨论的过程信息等都可以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编辑,同时被平台完整记录,而在小组成员完成小组作业过程中,每个学生是否尽到自己的职责一目了然。在整个流程中,平台对前面四个步骤即:确定目标、自行分析、知识互通、总结提交进行过程数据采集和记录,分数评定环节则可以自动输出分数或由教师实时进行评分和点评。
《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会涉及一系列的实训项目,而配备专职实训教师的高职院校并不多,大多数院校的实训任务是由专任教师来完成的。然而,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实训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是比较困难的,云平台的实训在线评分系统为实训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自行设计实训评分表和技能点,在学生为其他组员评分的同时可以确认该学生自身对技能点的掌握情况。实训评分系统分为自我评分、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分,根据教师事先设定的权重,平台可以自动输出学生的实训成绩。
三、差异化教学初见成效
在云平台的支撑下,学生可以在手机端、iPad端或者pc端完成测验,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就可以将试卷提交给教师,客观题由系统完成自动评分,在交卷的同时就能看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差别,主观题由教师批改。在学生完成错题的理解后,学生可以学习平台中的其他互动资源以扩展专业知识,互动资源可以由授课教师主动加入,也可以由专业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动加入,完成相应知识的考核后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也就是说基于云平台和大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下的课堂测验,学生经历的阶段由四个变为了三个,即答题、扩展学习、反馈答疑,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将学生的等待交卷、等待批卷时间变为了扩展学习的时间,这是课堂高效的体现。更进一步地说,这样的模式节约了“好学生”的时间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没有打扰稍“慢学生”的测验,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实现了差异化教学。
四、翻转课堂潜移默化
笔者所授的《仓储与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使用的是物流专业的云平台,利用手机、iPad移动端和个人电脑等数字端均可以进行课前学习,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均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并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师生一起讨论学习。大数据平台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有以下特点:首先,平台的学习过程记录可以帮助教师确认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其次,课前作业和测验可以实时上传到平台,教师可以及时跟学生互动并评阅;最后,对课前学习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在课中作为调整授课重点的依据,从而把更多的实操时间留给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和互动模式,可以帮助我们的高职学生修复自学能力,并学会自我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五、时代变革推动发展
2016年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蓝皮书中,针对院校教师使用网络工具从事相关教学活动的调查可知,职业院校教师已经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一些基本的教学相关工作,约四分之三的教师能够选择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知识概念,但应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活动较少。70%的教师明确表示:运用信息化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教师有信息化教学意识也难以实践在教学中。
在实践中也不难发现,教师通过讲座、会议、培训等形式的学习,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观念,也乐于去尝试改变。但在实践中,由于自身的理解、外部的条件或操作的方法等方面不够完善,又缺乏充足的指引,教学变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大数据的课堂精细化管理,即教师可以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讨论、课后答疑等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支撑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加快或放缓教学进度,云平台可以上传海量的资料从而节约大量的纸质资源,并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布置任务、学习知识和互动答疑。
六、效果检验及待解决的问题
在云平台和大数据的支撑下进行《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的一轮授课之后,为了检验授课的效果,笔者进行了匿名的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对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还是很认可的,94%的学生喜欢并接受这种模式。有关利用云平台授课的优点这一问题,将学生答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进行了如下排序:(1)作业批改及时;(2)可以课前预习;(3)课后复习更方便;(4)测验讲解更有针对性;(5)测验错题立即知晓;(6)喜欢以自我学习和动手为主的课堂。针对6%喜欢传统课堂的学生,他们给出的理由是:(1)喜欢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2)不会每次上课都有作业;(3)自己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可见,对这种模式接受度不是很好的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学习的学生,如何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留给教师的一个课题。另外,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云平台在某些特殊时期实行远程授课或者无教师授课,在解决了技术难题之后如何让远程授课或无教师授课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又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欣.基于日式目标管理法的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5(12).
[2]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S].GB/T21070-200.
[3]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第1部分:仓储、配送作业与作业管理[S].WB/T1055-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