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红
摘要:就我国当前的事业单位体制来讲,随着事业单位的逐渐增多,单位间的差异也会不断增大,呈现出的党建时代特征也就更加显著,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事党建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难度。对此,为了将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党凝聚力、战斗力的不断增强,必须要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特点做出准确把握,拓展出更科学完善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党建工作;合理化路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下,事业单位在建设、管理上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给人事党建工作的开展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对于人事部门来讲,其并非只是常规的管理部门,还应积极配合管理者投身于和谐劳动关系、文化建设当中,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拓展出了一条合理化路径。因此,本文就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合理化开展各项党建工作路径的构建思路做出了深入分析与探究。
一、注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全面性
经相关调查得出,当前很多事业单位人事部门的党委,以及党组领导干部都未充分重视起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虽然经常在口头上强调,但却很少能够得到具体落实。一些领导经常会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层面,必须要完成,而属于软任务的党建工作无所谓是否落实;也有人认为党组织强调的理论学习只是在浪费时间,业务工作的高效完成才是最重要的。在此背景下,不仅会给党建工作的落实带来重重阻碍,很多执行人员也会因为领导的不重视,职工的不支持而逐渐失去积极性,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出现应付对待的现象[1]。这些问题的存在歧视都与认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所以,要想将其妥善解决,也需要线从认识方
面入手。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应着力加强基层党建设”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建设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此,各事业单位人事部门的党委,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建工作不仅可以为党领导创造良好条件,也是密切联系、组织事业单位党员、职工的重要保障,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不应一味的流于口头形式[2]。
二、增强党政工作的协调性
党章规定,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不由机关党组织来领导,党工作的保证作用主要是通过党内监督,以及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来呈现的。因此,事业单位、机关的党组织作用存在较为显著的一致性。其中,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仅通过监督、被动协作行政领导对各项工作进行完善优化,仅通过及时向党上级组织上报简单了解的问题,不仅难以将问题妥善解决,还会出现分歧矛盾,并对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产生一定阻碍[3]。
对此,首先,应认真耐心的进行单个沟通,就事论事,针对未来发展做出全面分析;其次,要重视会议协调的恰当利用,并通过一系列日常工作的开展来对党组织议事的主要内容、规则,以及方式等方面做出全面了解,并将意见、建议明确表达出来;最后,要积极利用相关制度实现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针对党政主管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给予全面落实与公开,并在协调中进行不断完善。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党组织活动方式
相比于机关主要业务部门来讲,很多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党员人数都比较少,对此,要想将党组织的先进性、战斗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要拥有足够大的党员先锋模范影响力,以及足够强的群众自觉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党组织活动的开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对于活动方式的选择来讲,不仅要重视严肃性,还要将体现灵活性[4]。
首先,各项活动的必须要基于各项制度来开展,特别是“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等活动都要按照相应要求定期开展。同时,党组织活动的开展还应注重与一系列重要业务活动的有机整合,真正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与融合;其次,针对一些重要节日与重大活动也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党组活动教育,以此来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水平。
四、加强党员工作时效性的探索创新
在新形势下,党组织要想全面适应其提出的新要求,妥善完成各项新任务,就必须要及时更新党建工作理念与方法,以此来将其党建工作中心突显出来,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将科学、有效性,以及时代性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也是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党组织应给予认真、全面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也是更好的实现工作目标,全面适应工作程序、形式与任务要求的关键。因此,为了将党建工作时效性充分体现出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法:
一是,重视发展。党建工作应充分利用与业务间存在的相互促进的特点,对业务建设、党建工作的切入点进行准确把握,并基于业务建设来进行各项党建工作的设计与安排,也将其视为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检验标准。以此来确保党委、党支部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以及工作部署中能夠获取更多的建议,能够得到真正落实,能够将其地位充分突显出来,将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保障全面呈现出来。另外,从本质上来讲,党建工作面对的对象是人,在落实党建工作过程中,应善于将其工作内容与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问题进行有机整合,将党组织的感召力、亲和力充分体现出来[5]。
其次,探索更新颖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抓典型来获得以点带面的效果,并通过为广大党员方方面面树立典型来让其能夠获得正确的学习样板、方向,重视宣传舆论工具的充分利用,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让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受到先进事迹、成功经验的鼓励与引导,从而在典型的带动下,推动党建工作的革新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抓规范来创新工作机制。要想真正体现出党建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与制度化,就要构建高效完善的工作机制,为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还应抓好重点,通过对重点工作的准确把握,可以真正从整体上推进党建工作的落实。党员管理应把握好党员干部这一重点;教育应明确政治这一重点;监督的重点在于党员领导。只有真正把握好各项工作的重点,才能够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
五、丰富教育形式,加强制度模式构建
首先,在教育形式的丰富上。事业单位的党员不仅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是其单位的工作人员,具有行政、业务方面的双重身份。因此,在教育内容中,不仅涉及到上级机关提出的各项要求,也包括结合事业单位特点融入的相关行业教育内容。在教育时间上,几乎是无法做到集中关门开展的。再加上各个岗位需求不同,如果党员教育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广大党员的学习需求。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在沿用传统优秀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更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更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从而在避免枯燥、单调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党员教育效
果[6]。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启发自我教育、集中教育的有機整合。前者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在受到启迪之后,采用正确的世界观对自己实施教育与评判。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积极树立模范党员,多强调一些优秀党员的标准,以此来引导党员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来实现提升。
二是,强化教育双向交流。主客体的能动性是否可以实现统一对思政教育效果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主客体够具有相应的能动性,通过加强其双向交流,不仅有助于教育整体效能的增强,也能够真正达到事半功倍。尤其是在人们民主意识逐步提升下,面对党员干部、群众件存在的分歧矛盾,基于相互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通过讨论等方式来辨别是非,统一认识,快速有效的解决各类矛盾。且也只有有机统一普遍与工作岗位的教育内容,探索更新颖的教学形式,才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次,在制度建设上。当前,事业单位内部面临的一个重要治理问题就是内部监管的缺失,对此,党建工作应通过不断强化组织化与制度化建设来将各项营运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与组织建设相比,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经常会流于形式。所以说,制度建设中,除了要对单位部门相应组织原则做出成分考虑外,还要针对职工的未来发展需要来进行,并针对其建设难度,探索出更科学完善的建设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
进行:
一方面,应基于职工需要来建设。事业单位应积极构建一种长效机制,积极倾听职工利益诉求。其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定期、专人接待制度的建立。制定完善的应对职工利益诉求的有效措施、拓展诉求传递渠道。二是,针对职工利益诉求制定完善的反馈机制。当前,在落实各项党建工作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复杂机制制定,以及渠道妥善的难题,对此,除了人事部门之外,单位管理等层面也要与其共同努力,并在具体实施中给予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应基于职工发展来建立。相关工作的安排与落实应由工会组织、人事部门共同来负责。其中,人事部门应积极从组织发展层面来考虑,通过对广大职工业务能力的综合考核中,结合职工发展提出针对性的规划目标。而工会组织则需要从单位生产经营层面来考虑,重视职工全面发展路径的管理、推进。同时,还要通过人文关怀因素的恰当引入,通过树立良好的争先创优意识,来更好的落实各项关心职工未来发展的一系列任务。
六、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认识党建工作上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党组织设置有待完善,以及组织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等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要想将党组织核心作用,以及党员的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呈现出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就必须要确保上述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对象特性做出准确把握,探索出更适合、有效的工作方法,以此来不断提升党建水平,将人事部门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周金良.事业单位人事党建工作开展的合理化路径构建[J].消费导刊,2016(8):217.
[2]陈静.事业单位人事党建工作开展的合理化路径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2(22):16-17.
[3]金玲.增强工作满意度的人事党建工作的有效開展——以事业单位为例[J].神州(下旬刊),2013(3):149-150.
[4]陈浩.加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思考[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9):21-21.
[5] 余利萍.油田企业人事党建工作开展的合理化路径构建[J].办公室业务,2016(21):191.
[6] 胡明亮.分析人事党建工作开展的合理化的路径[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