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红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内部监控的重要体系。为了使各类企业在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本企业管理的效率,同时确保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 各企业就必须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难点
(一)传统观念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制约
由于目前多数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间不长,该制度尚未达到完善,就导致多数企业奖主要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基础的内部控制及监控上,而忽略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完善。这种只重视程序化的工作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结构的完善与调整的现象,使我国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达到有效参与和监督企业内部管理的目的。出现此现象最重要及做根本的原因就是东方传统观念中不可以逾越的管理层地位。而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就极易造成管理舞弊的后果,尤其是在当今现实主义的价值观的导向面前,广大群众极其容易形成一个思维习惯,那就是传统文化战胜理性控制制度,进而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缺失。
(二)准确把握授权的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量度界定也是实际操控中一个难点。企业经营管理是极其复杂的系统过程,合理的授权是必然的,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个系统的有序运行。对于各企业的资产代表人,既要要求其有廉洁、高效益的经济行为,还要要求其做出独立并具有权威性的经营决策。目前社会中企业出现舞弊经济案件的原因大致上均是由于授权不当。权力的量度界定是关键一环。授权无 “ 度”,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功能的发挥;同时,对制度的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的要求,使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程度的授权,如此才能让内控制度有序地运行。无论哪个环节 ,在具体授权的过程中,都应以既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又能确保管理制度有效贯彻,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的目的实施具体操作。
(三)完善与内控制度的规范化
内控制度包含的内容其实极为繁琐,包含了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所有环节。要控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一地倚靠财务管理,而需要科学合理并且规范化的内控制度,用内控制度将管理行为规范化,让管理者在经营、管理活动的工作中,依据规定的要求完成工作,且还要接受该制度体系。重点是需要各企业对各个经营管理活动规定不同的标准。想达到这一目的,则要有广阔的视野、足够的管理经验以及扎实的作风。做到这一点后,企业应根据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系统化、科学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预设的措施及方案不能起到事先控制的作用,导致企业管理严重滞后。
(四)提升企业制度执行人员熟练的程度
对于财务的控制是个企业内控制度的核心,而且会计人员也是控制体系的核心人员。然而,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依旧偏低。所以,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提高操作能力,更新知识,才能真正承擔内部控制的责任。对现代管理知识、等先进技术没有熟练的掌握,使会计人员自制能力较差,监督意识不强,使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程序的认识不到位以及错误判断等都会影响内部控制。进而制约了建设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监控制度大大超出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和知识领域,它需要融合多方面知识。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性思考
(一)创新与控制相结合
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确保企业经营健康发展,也就是指导企业正确的经营,使各企业经营及生产的活力来源于管理创新、技术与制度的结合。唯有持续的创新,企业才能在变化日益加剧的过程依然有充分的活力。推动企业的创新,会给企业中的创新工程大大的支撑,在创新的过程中与控制体系相结合,阻止舞弊现象的发生。只有巧妙地运用好控制和创新,各企业才能持续壮大起来。
(二)检查性控制措施是一种有效的监督
当预防性控制的实施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时,被控制者便会摆脱控制,使内控制度受到严重的破坏。然而由于企业的多数管理者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其影响的范围,就只能任由此现象发展下去,最终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在没有可行的、完善的预防性控制的情况下,检查性控制措施便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国企监事会就是最常见的检查性的监督,也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最基本的部分。这种监督是对深层次的控制,也是最基础、直接、长期性的监督。
(三)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基础上,消除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逐渐形成真正的团队精神。进而确保制度体系的可行性与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同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使内控制度深度地贯彻到企业各个内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企业内控制度的目的在于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规范化、财务报告内容真实化、保证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果,引导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战略。所以,实施内部控制以及对该制度实施的思考有极大的意义。(作者单位为河南远大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