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企业可雇佣性关系研究

2017-10-19 14:41牛冰非
企业文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

牛冰非

摘要: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与可雇佣性关系密切,通过大学生就业与企业可雇佣性关系分析,探索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企业可雇佣性

一、可雇佣性概念及内涵

可雇佣性是指个人通过利用可得到的教育和培训机会,获得在企业内部或在各种职务间晋升和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的能力和资格。从大学生就业角度看,企业可雇佣性是指大学生适合于就业的能力,它与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相联系,与其得到岗位的能力相关,被看成是毕业生准备进入工作的相关因素。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满足企业所需要的素质和潜能,是否能够吸引企业录用你。从高等教育机构角度来说,可雇佣性开发是其责任,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努力开发大学生使其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为用人单位聘用。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是大学生能够成功就业并能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个性特质等因素的综合,其核心为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与企业可雇佣性的关系

(一)大学生就业体制改变推动了对于可雇佣性开发的关注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招统分”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实行国家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全面提高可雇佣性的积极性,促进了高校人才教育观念及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大学生可雇佣性不足是造成大学就业生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就业受到国家政策、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大学生可雇佣性不足则是影响其就业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进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根本谈不上可雇佣性开发。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重要性,但对于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施还没有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本文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转型与变革中,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不足,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无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从而出现大学生就业困境。

(三)大学生就业困境迫切要求高校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

在當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日益凸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培养,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高校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目标应着眼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立体式、全方位地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模式,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四)高等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提升亟需加强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

在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命题背景下,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大众化发展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与迫切,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是一个更加注重质量的时代。由身份鉴定与文凭授予向可雇佣性人才培养的转移,是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轴心原则”与永恒的主题。而可雇佣性人才的培养意味着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由学术化定位转向社会化定位、由学科取向转向职业取向、由一元化原则转向多元化原则,它强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社会相关性,它要求毕业生要具有“真本事”,而不是考试成绩与身份、资格及文凭等。质量标准的转变是可雇佣性人才培养逻辑的重要内涵,它标志着高等教育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三、可雇佣性开发策略探索

(一)将可雇佣性开发置于国家竞争力构建的战略高度

可雇佣性开发有别于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从国家层面去寻找开发的着力点,而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侧重的是从职务出发,在企业里进行的培训和开发活动都是围绕职务进行的,大学的教育是以专业为基础展开的,这些开发都解决不了国家层面的劳动者技能缺失问题。高等教育在从精英教育向大学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应该将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开发放在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进行顶层设计,这就需要学生个体、高等院校、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相关机构之间相互配合,积极行动,构建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开发策略。

(二)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自我探索

从企业需求角度看,不仅仅看重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就业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等人力资本存量),更强调大学毕业生的通用能力(个人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人力资本储备、在工作中运用和部署的人力资本的技能)。大学生为了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应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积极拓展行动能力,在培养核心能力的同时进行多种能力开发,有效的开发方法有:学会积极利用老师和咨询者的指导意见;自动获取支持性资源(人脉和信息);了解学校对技能发展和学习可能提供哪些相关的支持;对于自己能力的进展有所把握;了解自己参与的可雇佣性开发相关活动的成果,了解对自己的进展进行记录的重要性并坚持做个人进展记录,如学习日志和进程日志,展示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了解学校里和社会上可能存在的职业引导服务,帮助自己了解外界的职业机遇,学习如何通过有效的简历、申请和面试来展示自我的技能、特质和经验。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自我探索,最重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实习和实地考察。一定程度的实践活动(比如兼职、实习等)对于开发可雇佣性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可以自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体验就为可雇佣性的转化提供了机会,为岗位的获取提供了很好的前提和基础。

(三)高等教育机构服务意识的强化和变革探索

高等教育机构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强教育服务意识,改革和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将可雇佣性开发嵌入课程教学,构建课程体系中的可雇佣性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实践活动既要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模拟经营演练、专业实习实训等;还要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能够给大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平台。

(四)企业在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中的角色定位和行动探索

企业作为市场力量的代表,在可雇佣性开发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可以提供可雇佣性能力开发的最原始的信息。因此,企业不应该仅仅站在雇佣者的立场去指责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符合企业需求,他们更应该做的是站出来大声讲出自己认为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和技能,什么样的能力和技能结构是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学校培养了这样的能力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可雇佣性。企业实际上也会因此而获益。他们会发现,那些从有企业参与课程设计的大学毕業的学生更加具备自己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可以大大节省企业培训方面的成本,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毕业大学生一年内的流失率,增加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企业可以主动参与到高校对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开发中来,一是全程参与高校的相关课程设计;二是企业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并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应该主动提供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可雇佣性的机会,为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性开发和就业问题提供更多的服务支持。

(五)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社会支持体系

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学生、政府、企业等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多方合作,因此建立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的有效社会支持体系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我们可以借助强势政府和高等院校的关系来推进可雇佣性开发。在教育系统内部,要争取得到高等院校各级领导的广泛重视和高度关注,建立纵向的领导协调机制和横向的协同工作机制。在教育系统外部,应充分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建立与劳动社会保障、工商、税务、团组织、工商企业、基金会等机构的密切联系与广泛合作,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开发社会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宋国学.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国际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2).

[2]牟临彬.关于可雇用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3]谢晋宇.可雇佣性能力及其开发[M].上海:格致出社,2011.

猜你喜欢
就业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